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德文 《化学教育》1997,18(3):41-4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1994年新版初中化学第120页上,对现代湿法冶金技术的先驱—“胆水浸铜”作了简要介绍: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发现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行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朴素的唯物主义阴阳五行说不仅在我国自然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关于物质结构朴素元素论的一个重要贡献。但是这种闪烁着光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出于统治阶级的需要,被反动的儒生所歪曲篡改,直到近代仍有一些腐儒倒打一耙,胡说什么“阴阳五行说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被颠倒的历史必须重新把它颠倒过来,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重新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阴阳五行说自然观上的贡献,分析儒、法两家在这个历来有深远影响问题上的尖锐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炼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在发展古代冶金技术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古代炼铁技术的发明,就是一项杰出的范例。炼铁技术的发明我国历史上使用铁器始于何时?目前还很难定论,从一些文献记载来看,大致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再早的还有一些传说或推测,难以为据。考古发掘的金属文物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古代冶金技术的实物见证。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金属文物,为冶金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冶金考古中的潜在应用。实验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试了湖北铜绿山、宁夏照壁山、山西中条山和内蒙古林西大井古代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锭的稀土元素含量,通过对其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化学行为。结果发现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主要富集在炼渣中,金属铜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因此,要想根据青铜器中的稀土元素特征示踪铜料来源,是很难实现的。通过对比各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锭的稀土配分曲线,发现炼渣的稀土配分曲线为判断古代所使用的冶炼技术及铜矿石的输出路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宋代胆铜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水浸铜法,就是铁从硫酸铜溶液中取代出铜的方法,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大概近代化学上所说的金属“置换作用”,中国人民早在秦汉间已有认识,到唐、五代间这个认识就见于生产实践;而更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它在宋代的铜矿生产中,曾起过相当重大的作用。当时称胆水浸铜为胆铜(五代初称“铁铜”)。兹专就宋代的胆铜生产考证叙述如后。 (一)宋代的胆水勘查和胆铜生产宋朝因铸币感到铜原料不足,对浸铜法甚为重视,胆铜的生产,在由北宋到南宋的长时期,都有过较大的努力和注意。胆铜生产在两宋的铜产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根据北宋徽宗初年负责南方各省铜事的官员游经统计,胆水产区在当时共有十一处。《宋会要稿》“食  相似文献   

6.
石油,古代又称做石漆、石脂水、石脑油、猛火油、石烛、火井油、雄黄油、硫黄油、泥油等。科学地命名为石油,是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提出的,宋以后虽也还有些别的名称,后来逐渐统一,一直沿用至今。自从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已有一些文章从儒法斗争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古代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本文根据所见到的我国历史上关于石油的一些记载,作了初步整理。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到,从汉代起就已有关于石油的确切具体记载,直到清代,在陕西、甘肃、新疆、四川、广东、台湾、浙江、安徽、辽宁等地区,都曾发现石油。在宋代已有石油加工作坊,储存石油的油池。至迟于明代中叶,已在官方主持下大规模钻井采油。通过开采和利用石油的实践,劳动人民了解并掌握了石油的许多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铜是我们常见常用的金属之一。中国人民普遍地有制造铜器的优良技术,我们在任何一个小城市里,都可以看到有制铜器的手工业者。他们能做出精巧的艺术品,也能造成实用的铜壶。这种优良的技术显然是由长期的历史传统所传流下来的,现代大规模电器制造厂里的工人,在接受了历史传统,再掌握了先进经验之後,那更能做出精美的铜产品。因此,我们研究研究古代的炼铜情形,是一件很有意义的考证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 工业化的中心和基础是重工业,而其中钢铁工业又是工业基础的基础,因为它是工业机器、农业机械、交通运输工具、国防上和现代化各种建筑中的主要材料。钢铁冶炼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特种钢的研究和制造就直接影响了这些部门。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首先应使学生对这方面获得具体和明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改造作用,这是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首先的一个方面。其次,冶铁炼钢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最壮丽的典型,这不仅可使学生对鼓风炉冶铁,各种的炼钢获得一个基础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工生产的工艺过程的一些原理:如逆流原理,最有效反应面积的利用、热交换、以及自动化、机械化、连续操作  相似文献   

9.
马一岚 《化学教育》2010,31(5):78-79
汉代是我国古代钢铁冶铸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主要时期。这一时期,令人瞩目的钢铁治铸技术主要有:球墨铸铁技术、炒钢、灌钢和单孔小口叠铸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最早的提取、应用性激素的完备记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所贡献,他在《梦溪笔谈》、《忘怀录》等著作中还记录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许多成就。例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这一世界公认的重大成就,留给后人的唯一文字记载,就出自沈括之手,这是世界科技史上的珍贵文献。本文所要提出的是,早在十一世纪,我国就能从大量人尿中提取相当纯的性激素制剂,这项光辉成就,也是沈括在他的《良方》中留下了现存最早而详尽可靠的记载,无疑,这是沈括对世界科技史的又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炭黑是现代石油化工重要产品之一。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生产炭黑最早的国家。远在原始公社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掌握了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炭黑(烟炱)的操作技术,用来熏染陶坯,生产精美的黑陶。炭黑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古代文字的产生、纸的发明及印刷术的发展等辉煌成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上古时期制墨,以天然石墨为主,后来就被更为优越的松烟炭黑所代替。汉朝时曾有过许多关于墨的记载。公元100年出版的我国最早的一本字典《说文  相似文献   

12.
李斌 《化学教育》2022,43(13):37-41
分析了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从考古发现、古典文献等多渠道搜集素材,围绕单质碳在古代的应用,为学生呈现古人的化学生活;本节课中,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体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科学智慧,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铁制工具逐渐代替青铜制品,青铜制品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考工记》一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因此对《考工记》六齐配方的研究不仅对化学史和金属冶炼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我国社会发展史和思想史亦有一定作用。六齐成份研究现状《考工记》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相似文献   

14.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典籍。《天工开物》全书共十八卷,图二百余幅,分别叙述了有关粮物、纺织、瓷器、冶铸、锤锻、采矿、舟车、五金、兵器、造纸、珠玉等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过程。它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生产情况,总结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卓越的科学著作。这本书涉及面的广泛性和严密的科学性,在当时条件下是十分可贵的,就在当时世界上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15.
人类使用胶粘剂进行胶接已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学会将一些天然产物,如皮胶、骨胶、鳔胶、血蛋白等动物胶以及淀粉、树胶、松香等植物胶作为胶接之用。我国是人类历史上使用胶粘剂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远古时代就有关于煮胶的传说。一些古代书籍如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葛洪的《抱扑子》、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著作中,都有过关于胶粘剂的制造和使用方面的详细记载。许多出土文物也可以证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一、二千年前就已在制作工具和工艺品方面使用了优良的胶粘剂。长期以来,在胶接技术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部门(尤其是航空工业)的需要以及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出现了一类以合成树脂或橡胶为基材的新型胶粘剂——合成胶粘剂。由于近几十年来合成胶粘剂的迅速发展,胶粘剂的生产和使用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胶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类项目的国画颜料传统制作为主线,将科学(包括化学、物理、生物)、技术、工程、数学和文化融合解决问题,通过“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和创意碰撞的过程中,体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合成氨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化章 《催化学报》2001,22(3):304-316
 近20多年来,随着英国BP公司钌基催化剂的发明和我国亚铁基熔铁催化剂体系的创立,标志着合成氨催化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唯一的传统Fe3O4路线发展为三条技术路线,并各自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扼要介绍了Fe3O4基传统催化剂和钌基催化剂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着重综述了我国独创的Fe1-xO基熔铁催化剂的发现及其高活性机理探讨方面的研究成果.回顾了20世纪合成氨工业及其催化剂从创立、发展,到取得辉煌成就的历程,展望了21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四年在我国陕西省临潼发掘出的秦始皇陶俑坑气势磅礴,著称于世。所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为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军事、科技与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据报导在一号坑与二号坑两个坑出土的铜器上万件,而铜镞就有8400件之多,其中具有黑色表面的铜镞不仅外形有别,而且有的表面乌黑而光亮,似经过抛光处理的;有的表面黑而并不光亮,似未经抛光处理。检测其中一枚具有乌黑而光亮的铜镞表面发现含有铬。铬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它的稳定氧化数是+3、+6,氧化数为+4的化合物近20—30年来仅以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代在我国科技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由于秦朝到西汉中期推行法家路线,建立并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实行耕战政策,重视发展生产,为科学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这一时期各项科学技术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神农本草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在此后的一千几百年中以这本巨著为蓝本又出现了很多创造性著作,把我国中药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这些著作形成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本草学”。在这些“本草”中就包含了许多有关化学的知识。虽然从《神农本草经》一直到李时珍(公元1518年—1593年)的《本草纲目》(公元1593年刊印)和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祖国的本草学有了很大发展和补充,但作为《本草学》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民用水银的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很早就知道水银,它的制用历史,在金属中仅次于金、银、铜、锡、铅或铁,因为古代的炼丹术常以水银作原料,所以水银的化学知识,比其他金属发现得早,是化学发展史的重要标志之一。又因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及医药都比西方发达,故发现这些知识的任务,大部分都落在中国。18世纪以后,汞的应用并深入到工业、军事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计有千种以上的用途,故研究古人的用汞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