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都有明显提高(Sd/S0≥1.5),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灰雾水平都不高;(3)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与甲酸根掺杂的溴化银乳剂相比,产生的增感效应相差不大;(4)与甲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相比,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明显较前者要简单得多,颗粒形状也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
发现了PbS纳米微粒对溴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对PbS和Na2S2O3对卤化银乳剂的增感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增感剂用量、增感温度和pAg值、溴化银的晶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PbS纳米微粒与HAuCl4的协同增感效应.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鱼明胶和骨明胶(惰胶)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与粒径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利用掺入作为正空穴捕获剂的甲酸盐,可以使本征感光度很低的纳米粒子乳剂的感光度有相当大的提高,显示甲酸盐具有很好的增感效果.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甲酸盐掺杂方式不同其增感效果不一样.在乳剂颗粒中均匀掺杂增感效果最好,而趋向于近表面掺杂则增感效果降低,显示出甲酸盐掺杂的位置效应.籽晶掺杂后包壳的复合结构乳剂颗粒与均匀掺杂乳剂颗粒的增感效果近似.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掺杂甲酸盐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再进行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乳剂感光度可进一步提高,表明甲酸盐掺杂与常规的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纳米硫化铅作为增感剂对边长为0.8μm的溴化银立方体颗粒进行了化学增感.利用微弱信号的微波吸收相敏检测技术,在超短脉冲激光作用下,获得了立方体溴化银乳剂中自由光电子和浅束缚光电子随增感时间变化的衰减曲线.通过测量溴化银光作用过程的时间分辨谱,讨论了卤化银晶体中电子陷阱对光电子运动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电子陷阱效应同增感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一级衰减区间寿命值同增感时间的关系.通过未增感样品与增感样品的衰减曲线对比,得到了在此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增感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5.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和二次乳化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在AgBrⅠ核内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的溴碘化银/溴化银核壳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颗粒内部经还原敏化或Ag2掺杂的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颗粒内碘离子的存在并不影响Ag2的增感作用;2)在对乳剂进行了颗粒表面的硫加金增感以后,在一定的DMAB用量下,观察到显著的颗粒内部还原增感和表面硫加金增感的协同增感效应,使乳剂的感光度有了成倍的增长.以上协同增感效应的结果再次说明,颗粒内部的还原敏化中心与颗粒表面的硫加金敏化中心具有两种不同的增感机理,前者捕获空穴,后者捕获电子,两者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形成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制备了碘含量为2.5%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微晶,应用控制显影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稳盐(TAI)对乳剂微晶显影中心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TAI对S+Au增感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微晶有明显的增感作用,而对未经化学增感的乳剂没有明显的增感作用。TAI使S+Au增感的乳剂含一个和两个显影中心的颗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氯溴化银上不同类型染料的吸附和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溴化银乳剂中染料的增感作用。证明在溴化银乳剂中加入氯离子以后,光谱增感的倍率增加了。不同类型的染料呈现出不同的增感规律。份菁染料在氯溴化银乳剂上具有最好的吸附能力和光谱增感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染料的吸附与乳剂光谱增感效果,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证实了染料和卤化银所形成的吸附络合物是具有照相活性的。对不同类型染料的增感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在曝光前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对未增感的和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的处理方法,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在溴化银成像过程的两个阶段:曝光潜影的形成阶段和潜影中心得以放大的显影阶段的作用.有意义地发现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溴化银乳剂有明显的过增感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未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在曝光前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后会抑制潜影的形成,但曝光后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对显影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2)对于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曝光前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后,产生显著的过增感效应,相对感光度可提高4倍左右,在曝光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随着苯并三氮唑浓度的增加对显影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3)对于硫增感的溴化银涂层,先经过388 mV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再经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过的样片的感光度都要较未经缓冲液处理的提高4倍左右,这说明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乳剂产生的过增感效应只与硫敏化中心内(Ag2S)n的存在有关,与(Ag)m是否存在无关.  相似文献   

9.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甲酸盐,制得了一系列甲酸根离子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甲酸盐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甲酸根的掺杂位置越接近晶体表面,其感光度增益越大;(3)甲酸盐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4)光谱增感后的掺杂乳剂在延伸的光敏区内仍表现出明显的掺杂增感效应,但其增感倍率要低于乳剂在本征光敏区(蓝区)的增感倍率;(5)所有的掺杂乳剂,包括原始、硫加金和光谱增感的掺杂乳剂,它们的灰雾均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特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并对其进行传统的硫加金化学增感、Zn(Ⅱ)-EDTA或Cd(Ⅱ)-EDTA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对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Zn(Ⅱ)-EDTA或Cd(Ⅱ)-EDTA对细微粒溴化银颗粒乳剂均有显著的增感效应;Zn(Ⅱ)-EDTA或Cd(Ⅱ)-EDTA增感可在传统硫加金增感基础上与光谱增感协同作用,三者具有兼容和可加和性;Zn(Ⅱ)-EDTA或Cd(Ⅱ)-EDTA增感可在传统硫加金增感与光谱增感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与草酸根内部掺杂增感兼容,实现四者的协同作用,而不引起乳剂灰雾增加.  相似文献   

11.
自Birr发现三氮茚和四氮茚类化合物[1]及其用作卤化银感光剂的稳定剂以来,它们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2]。  相似文献   

12.
三氮吲哚利嗪(TAI)是一种常用的银盐感光材料的稳定剂,许多研究表明TAI在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乳剂中具有超增感作用[1,2],另有报道,它与光谱增感染料两者之间的添加次序对增感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6,7].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已有将冠醚化合物用于卤化银感光乳剂中的一些报道[1-4]。为了改善卤化银感光材料的性能,我们将合成的一种新冠醚——N-对甲苯磺酰基-7-氮杂-1,4,10,13-四硫杂环十六烷(NTsTTH)用于卤化银乳剂中,发现它能提高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14.
崔卫东  赵翔  彭必先  史扬  高振  朱起鹤  孔繁敖 《化学学报》1999,57(11):1179-1184
采用激光烧蚀银金硫混合物样品产生团簇离子,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的方法研究了银金硫三元团簇离子的形成。研究表明,银硫二元团簇、金硫二元团簇和银金硫三元团簇同时生成,主要系列有(Ag~2~n~+~1S~n~-~1)^+、(Ag~2~n~-~1S~n)^-、(Ag~2~nAuS~n)^+和(Ag~2~nAuS~n~+~1)^-。将其与感光乳剂中的金硫敏化中心相关联,指出正离子团簇和负离子团簇分别在曝光过程中起着光电子陷阱和正空穴陷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新的方法将PbS纳米微粒复合在聚苯乙烯光学塑料中,并利用吸收光谱、小角X-光散射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复合的硫化铅(PbS)纳米微粒粒度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H2S的量和初始含铅聚合物浓度对纳米微粒的粒度影响很小,但对其粒度分布影响较大;当H2S与Pb2+的摩尔比及初始含铅聚合物浓度均较大时,纳米微粒的粒度分布变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于聚苯乙烯中的PbS的粒度分布是由溶液中反应决定的,本体聚合反应时对PbS微粒的粒度分布影响很小.因此控制适当反应条件,可以得到粒度分布均一、分散均匀且透明性好的PbS纳米微粒复合有机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从感光乳剂硫增感敏化中心的形成和作用机理等方面对硫增感过程进行了综合叙述,并对硫敏化中心的分布、增感条件、增感中心的性质、增感团簇的研究、新型的硫增感手段等方面的理论进展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Formation of silver sulfide binary cluster ions,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silver and sulfur content proportion,the cluster size range,the influence of laser fluence,the UV laser photolysis,etc.,was studied with the laser ablation method and a tandem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two different forms of positively charge-bearing cluster ions;[(Ag2S)n Ag] + and [ (Ag2S)n-1 Ag3]+.The most possible forms of the sulfur sensitization centers acting as traps of photoelectrons are [Ag2S] +,[ Ag2S Ag] +,[ Ag2S Ag3]+ and the analogs.  相似文献   

18.
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的ESCA扫描技术研究了蛋氨酸与不同化学增感剂相互作用及其中的硫、金、碳和氧等元素的化学形态和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 .发现蛋氨酸与不同的化学增感剂的反应机理是不尽相同的 .蛋氨酸与S增感剂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它们可以稳定地共存于同一体系之中 ;蛋氨酸可以将全部Au3+ 增感剂还原为Au ,其自身部分被氧化为蛋氨酸亚砜 ,并且在其脱质子的羟基部位与Au形成Au -O -C结构的金属配合物 .向蛋氨酸体系中加入S +Au增感剂后 ,体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外加的Au3+ 和S2 O32 - 之间 ,此时蛋氨酸的作用是将被S增感剂还原的Au络合 ,亦形成Au -O -C结构的配合物 .  相似文献   

19.
敏化中心的形成是Ag2S的聚集过程, 一般包括两步[1]. 在第一步中, 增感剂中的硫离子与银离子在AgX晶体表面生成Ag2S分子, 然后, 多个Ag2S分子接合(coalescence)形成敏化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