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环戊二烯基异丙苯铁六氟磷酸盐为光引发剂,用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对甲苯基缩水甘油醚(CGE)的光引发阳离子聚合的温度效应及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CGE聚合时,反应速率及最终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在550℃及450℃左右有一个峰值。CGE光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的一次方成比例,其反应机理包括两个基本反应,即:引发剂光解产物与单体的配合反应以及在该配合物中单体的开环反应,而这两个反应具有相反的温度效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后者而不利于前者。  相似文献   

2.
以环戊二烯异丙苯铁六氟磷酸盐为引发剂,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氧化环己烯(CHO)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CHO聚合反应影响很大.CHO在一系列温度下等温聚合时,放热量和转化率均在40℃左右最高,而聚合反应速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HO聚合反应属一级反应,活化能为-9.87kJ/mol,并对聚合反应历程进行了理论推导,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铁芳烃配合物的敏化光解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敏化剂双二甲基氨基苄叉酮类化合物在敏化过程中不仅存在有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过程,而且还可能有分解产物与敏化剂间的成盐反应.另外还发现经电子转移反应的产物中存在着能引烯类单体聚合的活性自由基,可以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本文对可能的光化学反应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芳茂铁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引发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7种不同芳烃结构的芳茂铁四氟硼酸盐作为阳离子紫外光聚合和光固化引发剂在环氧体系中的光引发活性,其中[C5H5Fe2,5-(CH3)2CO-C6H3]BF4(Ⅵ)和[CH3CO-C5H4Fe2,4-(CH3)2-C6H4]BF4(Ⅶ)为新物质.研究发现,这7个芳茂铁四氟硼酸盐在370和450nm附近均有较强吸收;芳环上引入共轭CC和共轭CO使吸收峰发生红移,且使摩尔消光系数和感光速度均有所提高,更适合于以高压汞灯为辐射光源的长波紫外固化;芳茂铁四氟硼酸盐可以引发环氧树脂、脂环族和脂肪族缩水甘油基环氧单分子,通过加热或使用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BPO)]可明显提高环氧化合物的聚合速度.  相似文献   

5.
稀土杯芳烃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稀土与杯芳烃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对稀土杯芳烃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罗梅  苏庆德  马怀柱 《结构化学》2002,21(6):583-591
综述了茂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系统地介绍了不同的茂型稀土金属有机催化体系中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等条件对催化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的影响规律,并研究其催化反应机理,最后展望茂型稀土金属有机化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型红外光引发剂的激光光聚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紫外区敏感的光聚合体系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对可见光区的光聚合体系的研究也已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 .而有关近红外 /红外区敏感的光聚合体系的报道还很少 .已经商业化的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等特点 ,配合计算机布线技术 ,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优点使得与之匹配的对红外区域敏感的光聚合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 ,尤其是在计算机直接制版 (Computer to plates,CTPs)领域[2 ] .Chatterje等曾经研究了用阳离子菁染料与不…  相似文献   

8.
铁-芳烃络合物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研究陈旭东,黄新华陈用烈,梁兆熙(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重庆,630715)(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关键词铁-芳烃络合物,光引发剂,吸收光谱,光解铁-芳烃络合物作为环氧化物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已引起人们关注[1,2].我...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激光微细加工技术,通过对不同浓度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聚合行为进行评价,研究了1-甲基-2-[2-(9-戊基-咔唑-3-基)-乙烯基]-3,3-二甲基吲哚碘盐(I)作为双光子光引发剂的聚合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扫描速度为44μm/s时,双光子聚合阈值为139kJ/cm2;当激光能量密度为286kJ/cm2时,引发聚合的曝光时间阈值为0.7ms.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作为双光子聚合三维结构的微细加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系列对位取代的2,6-二亚胺吡啶的铁、钴配合物(Ar = 2,6-Me2C6H3, M = Fe: 3a, M = Co: 4a; Ar = 2,4,6-Me3C6H2, M = Fe: 3b, M = Co: 4b; Ar = 2,6-Me2-4-BrC6H2, M = Fe: 3c, M = Co: 4c; Ar = 2,6-Me2-4-ClC6H2, M = Fe: 3d, M = Co: 4d; Ar = 2,4-Me2-6-BrC6H2, M = Fe: 3e, M = Co: 4e; Ar = 2,4-Me2-6-ClC6H2, M = Fe: 3f, M = Co: 4f),并以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作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其乙烯聚合行为。吡啶双亚氨配体上取代基的位置和电子效应对催化活性和聚合物性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哌嗪 (PPZ)与二氧化硫 (SO2 )电荷转移复合物 (CTC)的制备及其作为光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聚合 ,发现PPZ/SO2 摩尔比对聚合速率影响甚大 .当PPZ/SO2 为 1∶2时 ,形成了具有潜在引发能力的复合物 (Ⅰ ) .Ⅰ引发MMA光聚合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 =Kp [Ⅰ ] 0 .34[MMA] 1.0 6 ,表观活化能为 2 3 7kJ/mol.并对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材料的要求逐步向着多功能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单组分材料已难于满足这种要求,在高分子材料方面,人们采用了共混、接枝、嵌段等方法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性能的目的。感光性高分子是一类很重要的功能材料,至今,大部分采用自由基聚合方式制备。近年来,阳离子引发体系发展很快,特别鎓盐光引发体系受到很大的重视,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3.
Allen  NS Lam  E. 《应用化学》1989,6(2):89-91
有许多公司和研究所在从事光聚合的研究.本文报导两种不同分子结构的水溶性光敏剂的紫外光谱、磷光光谱和在不同溶剂中的量子产率,比较它们在水溶性预聚体中的光聚合效应. 两种水溶性光敏剂为:  相似文献   

14.
三重桥氧三核铁甲酸配合物[Fe_3(μ_3-O)(μ-O_2CH)_6(H_2O)_2·(O_2CH)]·2H_2O的热反应行为十分有趣,其在热解过程某阶段失去部分配体后的碎片能活化乙炔进行加氢或加水反应生成乙烯、乙醛和丙酮,为揭示这些活性碎片的本质,我们应用了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IR),热重(TG)、差热分析(DTA),气相色谱(GC)、X-射线粉未衍射(XRD)和质谱(MS)等手段综合研究该化合物的热解过程,求出各热解碎片的组成,并研究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性能.本文报道它们相互验证的定性及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阳离子度及分子量的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及丙烯酰胺共聚物[P(TM co AAm)]为基础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PAA)作用生成相应高分子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pH值、组份聚合物分子量、阳离子度等对生成复合物的影响,阐述了其形成机制及pH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16.
NH-1分离5''-核苷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4种5’-核苷酸(AMP、GMP、CMP和LIMP)的理化特性,合成了一种新的阳离子交换树脂NH-1.研究了4种5’-核苷酸在NH-1树脂上的分离度,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发现:当上柱液pH为2.2、上柱量0.02g/ml-resin,上柱及洗脱线速度0.5m/h,高径比15:l时,4种物质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0,分离总收率大于93%,UMP的纯度为80%左右,其余3种纯度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超高硫煤有机相中的元素硫与铁复合物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高性能静态二次离子质谱从中国贵州(六枝)超高硫原煤有机相中观测到元素硫与铁的复合组成离子,由此,首次以确切的实验证据了过去关于煤中可能存在铁-硫复合结构的理论推测,同时本工作还表明,所采用的超高灵敏度和微区离子探针分析方法,适于今后进一步探讨硫及其它有害元素在煤中的复杂化学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稀释剂对P358萃取Fe(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提出了利用薄层树脂相通过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铁离子与硫氰酸钾形成红色络合物,将其富集在H+型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上,通过制作成薄层直接测定。本法装皿容易,选择性好,用于天然水和化学试剂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具有庞大取代基团的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作为添加剂制备了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研究了过渡金属盐、有机配体和金属络合物对聚酰亚胺均质膜和非对称膜氢、氮气体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盐添加剂提高了分离系数,但降低了气体透过速率;有机配体添加剂增大了气体透过速率却降低了分离系数;以络合物作添加剂时,可在不降低分离系数的情况下使气体透过速率得到提高,是一种改进气体分离膜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