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并表征了羟胺酸配体N 苯甲酰基 N 苯基羟胺 (BPHA)及钴配合物Co(BPHA) 2 ,通过对反应过程的跟踪 ,证明 1∶1型超氧配合物Co(BPHA) 2 ·O2 是反应催化活性中间体。用该配合物为催化剂 ,以纯氧为氧源 ,在0 .5MPa压力下评价了不同的混合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的活性 ,证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 ,三种二甲苯反应活性大小的顺序为 :对 二甲苯 >邻 二甲苯 >间 二甲苯。当异构二甲苯 1∶1的比例下 ,反应温度 12 5℃ ,催化剂浓度 1.0× 10 - 3mol L时 ,反应 2小时 ,对 二甲苯氧化速度比间 二甲苯快 7倍 ,邻 二甲苯氧化速度比间 二甲苯快 4倍  相似文献   

2.
将一系列苯并-10-氮杂-15-冠-5或吗啉基取代的不对称双Schiff碱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常压和120℃条件下用于催化氧化对二甲苯研究。探讨了Schiff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Schiff碱配体中挂接的氮杂冠醚环、配体芳环上取代基等对催化氧化对二甲苯反应活性及其氧化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中氮杂冠醚的存在能显著缩短反应诱导期、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Schiff碱Mn(Ⅲ)配合物比Schiff碱Co(Ⅱ)和Schiff碱Cu(Ⅱ)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氮杂冠醚Schiff碱Mn(Ⅲ)配合物催化氧化二甲苯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分别达75%和90%。  相似文献   

3.
羟胺酸钴配合物催化对二甲苯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羟胺酸BPHA(N 苯甲酰基 N 苯基羟胺)钴配合物Co(BPHA)2作催化剂,对对二甲苯液相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配体浓度、反应时间和轴配体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25℃、氧气压力为0.5MPa、催化剂浓度为1.0×10-3mol/L、配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2∶1时、添加四甘醇或聚乙二醇作配体,反应2h时对二甲苯转化率可达41~43%、选择性为92%.本研究丰富了二甲苯选择性氧化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苯并-10-氮杂-15-冠-5或吗啉基取代的单Schiff碱过渡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常压和120℃条件下,以空气为氧源,研究了对二甲苯催化氧化反应。实验探讨了Schiff碱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Schiff碱配体中挂接的氮杂冠醚环、配体芳环上取代基和反应时间等对对二甲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chiff碱配合物中氮杂冠醚的存在能显著缩短反应诱导期,提高催化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Schiff碱Mn(III)配合物比Schiff碱Co(II)具有更高的催化反应活性;氮杂冠醚Schiff碱Mn(III)配合物对于二甲苯的催化氧化反应转化率大于60%,对甲苯甲酸产物的选择性均高于70%。  相似文献   

5.
钴的羟胺酸类配合物催化对-二甲苯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并表征了 3种羟胺酸类钴配合物 Co(OTPHA) 2 、Co(OTBHA) 2 和 Co(OTOHA) 2 ,并对比评价了它们催化对 -二甲苯均相液相氧化合成对 -甲基苯甲酸的活性和选择性 .考察了以纯氧为氧源 ,常压下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以及水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分子结构的配体 ,可以通过其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对催化活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3种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 :Co(OTPHA) 2 >Co(OTBHA ) 2 >Co(OTOHA ) 2 .当反应温度为 110℃、催化剂浓度 1.0× 10 - 3mol/ L、反应 6 h时 ,催化剂 Co(OTPHA) 2 的对 -二甲苯转化率可达 33.9%、选择性为 86 .2 % .若提高反应温度和加大催化剂浓度 ,则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 .反应中生成的水对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应及时将反应中生成的水从体系中分出  相似文献   

6.
陈新  喻敏  刘光祥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6):1388-1394
以硝酸钴、4,4′-(六氟异丙基)二(苯甲酸)(H2FBA)和1,2-二咪唑基二甲苯(OBIX)或4,4′-二咪唑基二甲联苯(BIMB)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得到2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Co(OBIX)(FBA)]n(1)和[Co2(BIMB)2(FBA)2]n(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并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配合物1中2个钴离子通过2个OBIX配体桥连成一个24元大环,它再通过FBA配体连接成一维管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钴离子通过两种配体连接成一维左右两种螺旋结构,2种螺旋结构通过交替互锁形成二维层状结构。结果说明了辅助配体在配合物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4种氮杂冠醚取代的双Schiff碱钴(H)、锰(m)配合物作为仿水解酶模型催化羧酸酯(PNPP)水解.考察了Schiff碱配合物中氮杂冠醚取代的位置、氮杂冠醚的数目对其仿水解酶性能的影响;探讨了Schiff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提出了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随着缓冲溶液pH值的增大,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速率提高;四种氮杂冠醚取代的双Schiff碱配合物在催化PNPP水解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氮杂冠醚3-取代的Schiff碱配合物CoL2的催化活性高于5-取代的Schiff碱配合物CoL1,含有2个氮杂冠醚的配合物CoL3的催化活性高于含有1个氮杂冠醚的配合物CoL2.  相似文献   

8.
以冰醋酸/微波辐射催化2-乙酰基吡啶/吡咯与对苯二胺、卡巴肼发生Schiff碱缩合反应得到系列配体L1~L4,在甲醇/四氢呋喃中进一步与钴/镍氯化物反应获得配合物1~8。用元素分析、核磁氢谱、红外、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全面结构表征发现,配体L1~L3为二胺桥连的双亚胺吡啶/吡咯结构,L4为单亚胺吡咯结构,配合物1~6均为双核配合物,而7、8为单核配合物。配体合成实验中发现L1的产率最高,达到89.8%,说明苯胺与直链胺相比亲核性更强,更有利于产物的生成。通过系统研究配合物1~8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催化行为与催化剂结构、聚合反应条件的关系发现,当聚合时间为6 h,温度为90℃,单体与催化剂比例n(M)/n(Ni)为3000:1,主催剂和引发剂比例n(Ni)/n(AIBN)为2:1时,由2-乙酰基吡啶与对苯二胺缩合形成的双亚胺配体Ni(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可达到4.3281×104 g·mol-1·h-1。  相似文献   

9.
低氧条件下,钴(Ⅲ)的氮芥配合物具有合适的还原电位,就可能还原得到比较活泼的Co(Ⅱ)配合物,在溶液中其活性配体很快被体内的小分子取代,释放出的活性配体可以杀死低氧区内外的癌细胞,因此筛选合适的钴配合物作为低氧选择性抗癌药物的研究很有意义。本文以双 (2 氯乙基)胺(简称BCA)为活性配体,取代乙酰丙酮为辅助配体,合成一系列Co(Ⅲ)配合物(下图)。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其中两个配合物具有一定的低氧选择性,配合物的还原电位对药物的低氧选择性影响很大,合适的还原范围可能比较窄。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按文献[1]的方法合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由配体法将双水杨醛缩丙二胺席夫碱钴配合物Co(Salprn)封装于Y型分子筛超笼中,并通过X射线衍射、漫反射UV-Vis光谱、FT-IR光谱和差热分析技术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样品( [Co(Salprn)]-Y)在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较纯配合物Co(Salprn)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反应条件(包括溶剂、催化剂用量、异丁醛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Co(Salprn)]-Y对其他烯烃的环氧化也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其活性顺序为苯乙烯﹥环己烯﹥环辛烯﹥正辛烯。  相似文献   

11.
具有催化水氧化性能钴配合物的研究,对于探索新型氧化反应、发展可持续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制备了一种新型(3-((二(吡啶-2-亚甲基)氨基)甲基)(3,5-二甲基-1H-吡咯-2-基)甲酮(m-PDA)配体及其与CoCl2形成的Co(Ⅱ)配合物(Co1),运用IR、UV、NMR、ES-MS等方法表征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了Co1在均相溶液中化学驱动催化水氧化性能,结果表明Co1能催化纯水分解释放氧气,催化活性(TON)达到15.38。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催化水氧化的过程,证实配合物Co1具有催化水分解释放氧气的特性,是一种新型非贵金属水氧化的分子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以合成的水溶性钌配合物[RuC l2(TPPTS)2]2作为催化剂,用于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催化卤代硝基苯中硝基的选择性加氢反应.以对-氯硝基苯为底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浓度、水溶液的pH值等对对-氯硝基苯转化率和生成对-氯苯胺选择性的影响.在100℃,氢气压力3.0 MPa时,反应6h,对-氯硝基苯转化率可达100%,生成对-氯苯胺的选择性可达95.2%.该催化剂对其他卤代硝基苯的加氢反应也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白屈氨酸为原料, 经酯化、还原、溴化、胺化等反应合成了4位带活性基团的新型含氮(NN'N)三齿配体, 配体进一步与氯化钯反应制得了Pd(II)的配合物, 并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这种钳形配合物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卤代苯与乙烯基化合物的Heck芳基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电喷雾质谱(ESI-MS)是一种软电离质谱技术,已在配合物的结构和机理的研究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组氨酸钴(CoL2)(L=组氨酸)对分子氧活性很高,极易生成双核氧合配合物(CoL2-O2-CoL2)的特点,采用ESI-MS方法研究了组氨酸钴氧合物(CoL2-O2-CoL2)和组氨酸配合物ML2(M=Cu、Zn)。结果发现,质谱图中在相应于双核氧合配合物的高质荷比端(m/z>ML2),CoL2出现质谱峰,而组氨酸配合物ML2(M=Cu、Zn)在质谱图中高质荷比端没有出现质谱峰,只有配合物ML2的相关峰;这个结果证明了文献报道中的双核氧合配合物(CoL2-O2-CoL2)的存在,根据所得质谱结果,初步研究了组氨酸钴双核氧合配合物和ML2配合物的裂解规律。结果表明,可根据质谱数据中有无二聚体形态,做出Co配合物有无吸氧性能的初步判断,因此电喷雾质谱(ESI-MS)可做为研究Co配合物氧合反应和表征Co氧合配合物的有效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5.
水热法合成了2个基于柔性的1,4-苯二硫乙酸(H2L)和刚性的2,2′-联吡啶(2,2′-bipy)配体的Co(Ⅱ)配合物:{[CoL(2,2′-bipy)(H2O)].0.40H2O}n(1)和[CoL(2,2′-bipy)(H2O)2]n(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都是通过氢键连接一维链形成的二维层面结构。对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两个配合物有相似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两种含膦聚苯乙烯载体和此二载体与四核羰基钴簇CO_4(CO)_8(μ_2-CO_2(μ_4-PPh)_2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合成两种担载的金属原子簇催化剂.用IR、VU-DRS和XPS表征担载簇配合物的结构.考察了担载簇催化剂对讣茑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其活性顺序为:1-庚烯>环己烯>二异丁烯>2-辛烯>苯乙烯.  相似文献   

17.
Salen Co(Ⅱ)配合物催化苯乙烯环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萍  杨梅  吕效平 《分子催化》2007,21(1):48-53
研究了Salen Co(Ⅱ)配合物催化苯乙烯环氧化的反应.考察了不同取代基水杨醛制备的配体所形成的Co配合物1~4及(S,S)-1,2-二苯基乙二胺与水杨醛形成的Co配合物1(S,S)~3(S,S)的催化氧化性能,其中溴取代的配合物2和2(S,S)是最有效的催化剂.以配合物(2)为催化剂,氧气为氧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溶剂等因素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苯乙烯10 mmol,配合物(2)0.1%,温度90 ℃,反应时间5 h时,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7.1%,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为58.9%,苯甲醛与苯甲酸的选择性为36.1%.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3,5-二(3-吡啶)-4-氨基-1,2,4-三唑(L)配体与Co(Ⅱ)/Cu(Ⅱ)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oL(H_2O)_4]SO_4·H_2O}n(1)和单核配合物[Cu(hfac)2L2](2,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L呈顺式构型,采取双齿配位方式桥联Co(Ⅱ)离子形成一维正弦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多种氢键相互作用连接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溶剂水分子和硫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连接在框架上。配合物2中,配体L则采取单齿配位方式,与Cu(Ⅱ)离子形成离散型的单核结构,通过多重氢键作用进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孙海英 《化学研究》2000,11(2):28-30
合成和表征了新的含硫席夫碱—安息香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 (H2 L)及与Mn(Ⅱ ) ,Co(Ⅱ ) ,Ni(Ⅱ )Zn(Ⅱ )和Cd(Ⅱ )生成的配合物 [M(HL) 2 ]。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中安息香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存在为去质子化的烯硫醇式三齿配体 ,通过甲亚胺基氮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烯硫醇硫原子配位 ,金属离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环境。  相似文献   

20.
双大环多胺Zn(Ⅱ)配合物及其与DNA作用的溴乙锭荧光探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硕  周成合  陈稼轩  向清祥 《应用化学》2009,26(12):1461-1465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双大环多胺配体及其双核Zn2+配合物,其结构用1H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 以溴乙锭(EB)为探针,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双环多胺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当cComplex 6/cDNA=0.51时,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至原来的47.3%,表明双大环配合物是以嵌入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 化合物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顺序为:双大环多胺双核Zn(Ⅱ)配合物>双大环多胺配体>四氮杂环多胺Zn(Ⅱ)配合物>四氮杂环多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