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磨盘碾磨制备了PP 石墨复合粉末 .用FT IR ,XRD和DSC表征了磨盘剪切力场作用下 ,PP 石墨体系中 ,聚丙烯结构与性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 ,磨盘碾磨使PP有序结构破坏 ,分子链断裂并与石墨的表面官能团之间发生了固相力化学反应 ,导致其结晶度降低 (由 5 7 2 %降低到 2 6 4%) ,晶面间距增大 ( ( 0 1 0 )面由 0 62 3nm增加到 0 63 2nnm) ,晶粒尺寸减小 (由 1 2 83nm减小到 6 48nm) ,这些变化 ,在热压成型的非等温过程中部分得到恢复 ,且α 晶的 ( 0 40 )面生长有择优性 ,其XRD强度大大超过 ( 0 1 0 )面 ,微晶尺寸更大 .同时发现 ,在PP 石墨复合粉末和复合材料中 ,α 单斜晶部分地转化为γ 三斜晶 ,在PP 石墨复合材料中 ,γ 三斜晶占 3 4 8%. 相似文献
2.
采用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在室温下制备了PA6/PP超细混合粉体,与SBS共混制得PA6/PP/SBS共混物,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用TEM研究了材料在不同加工温度下相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固相力化学粉碎制备的PA6/PP混合微粉,改善了PA6与PP和SBS的相容性,促进了PA6及PP的分散和与SBS的相界面结合.在微粉填充量为4%~8%(质量分数)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大幅度提高,扯断伸长率保持不变.加工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相结构的变化对材料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在PP熔融温度下加工,PP粒子产生粘连形成链状结构,可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4.
5.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膨胀石墨/聚苯胺(EG/PANI)复合材料,将Fe_3O_4负载于EG/PANI表面,得到具有电磁吸收性能的EG/PANI/Fe_3O_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成分和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吸波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掺杂浓度为0.05 mol/L,匹配厚度d=2 mm时,样品的最小反射损耗(RLmin)在8.64 GHz处达到-37 dB.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最小反射损耗峰向低频移动,对应的匹配厚度逐渐变厚.材料的介电弛豫极化、涡流损耗及λ/4模型的干涉相消现象出现的双峰,使EG/PANI/Fe_3O_4复合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及其在高分子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自行设计制造的可用于聚合物及填料的粉碎、混合及力化学反应的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的特点,研究了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二氧化钛等在磨盘碾磨过程中结构性能的变化,讨论了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在高分子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超细聚酰胺6粒子增韧聚丙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室温下制备了聚丙烯 (PP) /聚酰胺 6 (PA6 )超细粉体 ,研究了其粒度、粒度分布及PA6超细粒子填充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可有效实现PP/PA6的粉碎 ,所得粉体平均粒径达微米级 ,初级粒子尺寸甚至可达纳米级 ,粒度分布呈双峰分布状态 .在PA6和PP熔点之间的温度下加工可制得PA6超细粒于填充的PP/PA6共混体系 ,其力学性能明显好于PP/PA6简单共混体系 ,30 %PA6用量下 ,拉伸强度由 2 3 .2MPa提高至 2 9 3MPa ,Izod缺口冲击强度由 4.6 2kJ/m2 提高到6 .34kJ/m2 .形貌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基本保持了PA6超细粉体的原始尺寸 ,填充体系中PA6相区尺寸小、分布均匀 ,与使用增容剂得到的相区结构类似 . 相似文献
8.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墨薄片纳米复合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聚合物绝缘材料基体中添加入足够数量的导电填料 ,聚合物便具有导电性或半导体性能 .石墨材料 ,由于资源丰富、价廉、性质稳定 ,被广泛用作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填料 .一般 ,填料含量越高 ,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但是材料的力学性能也随之劣化 ,特别是材料脆性增加 .将石墨加工成纳米级粒子 ,再与聚合物纳米复合 ,有望用较少的石墨填充量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传导性能 ,从而保持材料的力学性能 .最近报道的利用膨胀石墨与聚合物实现纳米复合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如所报道的尼龙 6 膨胀石墨[1] 、PS PMMA 膨胀石墨[2 ] 、PP … 相似文献
9.
石墨与聚苯乙烯的纳米复合过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石墨具有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 石墨复合导电材料[1~ 3] .石墨作为聚合物导电填料一般以粉末形态居多 .用粉末状石墨填料往往需要较高的填充量才能得到理想的导电性能 .石墨也可以制备成膨胀石墨 ,将它与聚合物复合 ,可以大幅度降低石墨的填充量 .如一般粉末状石墨填料与聚合物复合制备的导电材料其逾渗阀值为 1 5 %~ 2 0 % ,电导率达到 1 0 -4 ~1 0 -7S cm[4 ] ;而若采用膨胀石墨方法 ,逾渗阀值则低于 3% ,电导率可达到 1 0 -2 S cm以上[5~ 7] .Pan等[7] 报道用膨胀石墨与聚合物复合得到纳米复合…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石墨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溶液插层及其与熔体混合相结合的母料熔体混合 (MMM)方法制备了聚丙烯 (PP)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gPP) 膨胀石墨 (EG) (gPP EG =3 2wt)导电纳米复合材料 ,其室温逾渗阀值 (c)分别为 6wt%和 8wt % ,明显低于直接熔体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和PP EG对照材料的c=11wt%和 12wt% .增加gPP含量 (Cg)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 (σ) ,例如对于MMM法制备的复合材料 ,固定PP gPP =1 1wt时 ,c 降为 7wt% ;保持EG含量 =9wt%时 ,σ在Cg>30wt %后跃升 7个数量级以上 .通过TEM、SEM和OM观察 ,从制备方法、EG和gPP含量影响复合材料形态和微结构的角度 ,分析说明了出现上述差异和现象的原因 . 相似文献
11.
12.
累托石/聚丙烯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有机改性累托石 (OREC)粘土 均聚聚丙烯 (PP)纳米复合材料 ,以X 射线衍射分析 (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T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相貌结构 ,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 .结果表明 ,OREC在添加份数较少时可与均聚聚丙烯熔融插层形成插层型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 ,该复合材料与纯PP相比 ,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冲击强度 .在有机粘土添加 2 %时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最高 ,与纯PP相比 ,2 %添加量的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 6 5 7% ,断裂伸长率提高 2 89 3% ,冲击强度提高 14 1% ,10 %失重率时对应的热分解温度提高 50K .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P/PET)共混体系进行增容,研究了增容前后复合体系的相形态和流变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中当PP组分为分散相时,增容剂能够显著减小PP液滴尺寸,使其形状松弛时间减小,变形与破裂的剪切敏感性降低;当共混体系两组分配比处于临界相反转点周围时,增容剂则会导致其内部部分双连续与“海-岛”结构共存的复杂相形态消失,低频区模量频率依赖性的增加表明体系内部界面结合程度的增加;而当共混体系中的PET组分为分散相时,增容剂的引入对体系结构流变学影响较小,表明增容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熔融共混法在160℃加工条件下制备了聚丙烯/聚苯乙烯/黏土(PP/PS/clay)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的结果表明,黏土在共混物中存在着优先插层现象.黏土优先被PS分子链所插层,且不受PS组分含量和加料方式的影响.基于复合材料中PP和PS组分的熔体黏度对温度敏感性的差别,通过改变加工温度的方法,研究组分的黏度差别对黏土优先插层行为的影响.随共混加工温度的升高,黏土在共混物中的分布位置逐渐从PS相向PP相迁移.TEM和动态黏弹行为测试(ARES)的结果表明,组分间黏度的差别能控制黏土的优先插层行为.组分黏度越高,加工过程中所能传递的剪切应力就越大,插层能力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共混物一步法反应共混增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影响聚丙烯/(丙烯腈 苯乙烯)共聚物(PP/AS)合金反应挤出生成的各项因素,发现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共混可以发生接枝反应,生成PP与AS的相互接枝物.接枝物的生成显著地细化了分散相粒子,改善了合金相形态.为抑制反应共混过程中聚丙烯的降解,同时促进接枝反应,在PP/AS/DCP反应共混中加入了含适量双键组分的添加剂亚油酸三甘酯(GTL).结果发现,较少量GTL的加入就显著抑制了聚丙烯的降解,且进一步改善了合金的相形态.在合适的GTL与DCP用量下,反应共混不但显著改善了PP/AS合金的相形态,而且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初步确立了聚丙烯共混物一步反应共混挤出增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碳素基体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分析食用醋中的有机挥发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醋中的风味是反映其质量的重要部分,香醋风味的多寡对食醋的营养价值与卫生指标有重要意义,故食醋中挥发物的测定,有利于鉴定食用醋的品质。监控有害物质的存在,但食用醋中挥发物的分析方法较少,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报道的活性碳管法l‘1、百接项空法[’]中,前者不适用于大批量的检测,检测范围有限,而且,装置难以制备;后者则缺少富集手段,造成灵敏度的不高。近年来,我们研制的碳素基体固相微革取装置,经分析环境水中农药残留[’]、大气中的苯系物[‘l及烟用香料l’l等初步测试表明,该装置简单适用、效果好、价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