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于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成为黄祖洽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生,和我同时考取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的何汉新同学。1965年10月下放劳动锻炼回来,我们才第一次见到先生。那时我生病住院,先生来看我,给我开了一个书单,上面列了三本书:Conrad L Longmire写的Elementary Plasma Physics,L.D.  相似文献   

2.
一、帕·阿·切伦科夫 帕维尔·阿列克谢维奇·切伦科夫(qe-(生于 1900年7 月28日)是苏联物理学家,从1964年至1970年任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从1970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他出生于沃罗涅日州的新奇格拉村镇,1928年毕业于沃罗涅日大学.他从1930年起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从1948年起他任莫斯科动力学院教授,后来又成为该研究所教授.从1951年起他任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教授,1946年参加苏联共产党. 切伦科夫的科学研究工作内容是物理光学、核物理学、宇宙线物理学和加速器技术.1932年他在科学院院士C.H.瓦维洛夫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0月8日,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的诺贝尔物理委员会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宣布连续推迟了3次,比原定时间推迟了一小时之后,科学院终身秘书长诺马克终于宣布:"今年的物理学奖是奖给一种非常小的但改变一切事物的东西,皇家自然科学院决定将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给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弗朗索瓦·恩格勒教授,以及爱丁堡大学的彼得·希格斯教授"。从1964年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等多名科学  相似文献   

4.
正4回到基础研究(1978—1998)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1980)1978年9月,我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人事处报到,和导师陈春先先生见了一面。他知道我是1964年的研究生,此次重新考研,不过是想改换门庭而已。他也知道我在考试前已和与他同研究室的庆承瑞老师说好,我到所后和她一起工作。庆承瑞是何祚庥的夫人,原是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老师,在  相似文献   

5.
<正>梁敬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凝聚态物理专业和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5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物理系物理化学专业。1960年2月在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巴依科夫冶金研究所金属合金热化学和晶体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欧美的Ph. D)。1984—1987年曾任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6.
吴征凯     
物理化学、放射化学家,1913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193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6~193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当研究生并毕业,1939年回国,曾在湖南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52~1960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1960~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1964~1972年任第二机械  相似文献   

7.
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是苏联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16年10月4日他出生于莫斯科.1938年他于莫斯科大学毕业以后当了兰茨贝格()的研究生,从事实验光学研究,同时从事理论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从1940年起他调往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论室,师从著名苏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塔姆() 1942年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他于1953年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71年塔姆逝世后,金兹堡担任该研究所理论室主任,同时负责由他创建的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研究室.他从1945年起任高尔基大学教授.他是…  相似文献   

8.
《现代物理知识》2011,(6):55-55
宁平治,男,汉族,1938年5月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南开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1983年赴美国西密歇根大学从事原子核物理方面研究。曾任南开大学物理系副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9.
何汉新 《物理》2005,34(5):323-324
彭桓武先生是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大学毕业论文(1963.9—1964.6)的导师,也是我随后在原子能所做研究生时的导师.在彭先生从事科研工作70周年并迎来他90华诞之际,40年前有幸跟随彭先生学习的往事,像电影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段经历是我的一份财富.这里我只记述印象深刻的二、三事,向彭先生贺寿.  相似文献   

10.
刘寄星 《物理》2004,33(9):664-667
黄祖洽先生是为新中国富强做出重要贡献的理论物理学家,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今年正好是他80寿辰.我有幸于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成为黄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之一,40年来一直受到他的教育和指导.他的为人标准和为学之道,一直是我努力效仿的榜样.恩师大寿之年,为表达对黄先生爱国奋斗精神和科学成就的钦佩,不顾自己对音韵格律之无知,写了六首律诗赞扬先生功绩、品德.诗虽不雅,是我心声.现将之发表出来,并略加说明,献给黄先生.  相似文献   

1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谨以此文纪念徐叙瑢先生逝世一周年。谨此记录我与先生的一段师生情缘,怀念先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和风细雨,感悟先生勉励后学的润物无声。我与先生结缘于1992年,在春暖花开的4月,刚刚通过了长春物理所研究生复试之后。当时身为中学物理教师的我对研究生这个概念心存神秘,心向往之。心目中的院士,简直深不可测、更是高山仰止。  相似文献   

12.
朱慧珑 《大学物理》2015,(2):11-12,28
<正>1师生缘1982年,我将要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正在考虑报考理论物理研究生.正巧我父亲的同事说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最近来了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黄祖洽院士做所长.黄先生是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功臣,为此他作为主要作者之一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且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当时我查了一下招生简章发现黄先生的招生方向正是我所喜欢的,就以  相似文献   

13.
 伊利亚·米哈依洛维奇·弗朗克是著名的前苏联物理学家,1908年10月23日出生于彼得堡;194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数十年来,弗朗克在物理光学、低能中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4.
<正>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爆炸试验。这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领导下,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的原子弹。1960年,赫鲁晓夫集团撤走专家后,我和同志们在党中央号召下,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在北京花园路第九研究所热火朝天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科学史的研究工作,复旦大学于9月2日到5日举行了复旦大学1983年自然科学史(物理学史)讨论会.会议由复旦大学物理系王福山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除本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外,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3所高等学校和甲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16.
《物理》1998,(10)
新当选的院士王育竹王育竹量子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男.汉族.1932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0年前苏联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  相似文献   

17.
解思深 《物理》2008,37(6):375-376
1978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其中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像一股春风将我从西北高原送到了中关村的学术殿堂.我有幸成为陆学善先生的入门弟子.  相似文献   

18.
 胡仁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1931年7月生于浙江江山.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物理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6年至1958年在前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当研究生.1958年回国后,被聘为二机部221厂实验部三室副主任、实验部副主任,二机部九院二所研究员、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代院长、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科学数理学部委员.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和核爆炸实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十年动乱总算结束了,学校又开始招生了,幸亏我们还没有老到丧失对科学一切兴趣的地步。就这样1978 年我通过考试成了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学校,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在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还收到国家保送我们到国外进修的通知。当时的心情真是难以想象,十年动乱给我们造成的阴影,以及1949 年上学以来受到的"系统"教育留下的烙印,使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然而,这是真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4月23日马上就要到了,这是让我听起来都感到振奋和骄傲的日子,我的导师徐叙瑢先生九十华诞。总能忆起1988年第一次见到先生的场景。我大学毕业后第三年决定继续深造,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的研究生,成了徐先生的学生。当时先生在天津,我便背着行李去找他。当年先生已66岁,却仍是健硕硬朗,神采奕奕。“做研究生不容易,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这是导师给我的第一句教诲,在我心里响了很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