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从声子-激子联合机理模型出发,用推广的 Numbu-Eliashberg 强耦合超导微观理论计算了 YB_2Cu_3O_(6.9)超导体的临界温度 T_c 和氧同位素应 T_c~M_0~(-α_0)的位移系数α_0,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YBa2Cu3O7—δ的掺F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YBa2Cu3Oy多晶样品正交Ⅱ区域内的差分比热,样品的氧含量分别为y=6.73,6.66,6.65和6.57。比热反常峰值和峰所对应的温度均随氧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对于YBa2Cu3O6.57样品,其比热反常幅度虽小但仍可分辨出来,说明体超导仍存在于该组份(60K超导体)。实验结果表明,Cu-O链层的氧有序是与90K体超导和60K体超导相关的。Cu-O2面的完整对保持体超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7.
介绍掺硅对YBCO超导态及正常态性质的影响。在所研究的掺硅浓度范围内发现电阻温度转变曲线有二次转变台阶。  相似文献   

8.
陈昂  智宇 《低温物理学报》1992,14(4):289-292
本文研究3Sn、Ca两元素对Y_1Ba_2Cu_3O_(7-δ)超导陶瓷的替代效应。结果表明,两元素的替代作用不同,而共同取代时,会产生施、受主相互补偿,本文就其对材料的超导电性的影响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高温超导YBa2Cu3O7(YBCO)薄膜样品在超导转变温区微波表面电阻RS随温度变化的初步测量结果.利用介质谐振器方法,分别测量了由镀银高纯铜标准试样和脉冲激光淀积方法制备的高温YBCO超导薄膜为下底板的谐振器品质因素随温度变化的数据.通过对镀银高纯铜标准试样和RS为零的谐振器数据分析,得到谐振器参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由有高温YBCO超导薄膜组成的谐振器Q值随温度变化数据得到YBCO薄膜样品超导转变温区微波表面电阻的变化.讨论了YBCO超导薄膜的微波表面电阻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用连续量热法,在80—120K 对超导体 YBa_2Cu_3O_(7-δ)的比热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超导转变点 T_(mid)=92.4K 时,比热跳跃△Cp=7.1J/mol·K,由此计算出的△Cp/γT_c=2.05,比由 BCS 弱耦合理论推导出的1.43要大的多.说明高 T_c 氧化物 YBa_2Cu_3O_(7-δ)是具有强耦合相互作用行为,并由德拜公式拟合晶格比热计算出(?)_D=424.7K.  相似文献   

12.
激光淀积YBa2Cu3O7外延超导薄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准分子脉冲激光成功地在(100)SrTiO_3与(100)Y-ZrO_2衬底上淀积了 YBa_2Cu_3O_7超导薄膜,T_c(R=0)>90K,J_c(T<82K)>1×10~6A/cm~2.研究了衬底温度对外延YBa_2Cu_3O_7薄膜超导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XRD对系列样品YBa2-xMgxCu3O7-δ的晶体结构进行研究,给出了体系相结构的掺杂效应,结果发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x=0~0.2),样品的晶体结构由正交相向四方相转变.同时采用四引线法对掺杂样品YBa2-xMgxCu3O7-δ的超导电性能进行了系统测量,结果表明随着Mg掺杂量的增加超导转变温度总体呈明显降低趋势.初步分析了Ba位Mg掺杂所引起的晶体结构变化对超导电性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高温超导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给出了具有高密度孪晶界c取向YBa2Cu3O7-x外延薄膜存在涡旋玻璃转变及很好的标度行为的实验证据,在有a方向昌粒或45°晶界的GdBa2Cu3O7-x外延薄膜中存在涡旋玻璃转变但在转变温度附近观察到磁通蠕动和热激活磁通流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我们用 Hall 效应和磁场下展宽的电阻-温度(R-T)曲线研究了 YBa_2Cu_3O_(7-δ)外延生长薄膜中的磁通运动规律.从展宽的 R-T 曲线中,得到了磁通蠕动激活能与磁场之间满足的指数关系;而从 Hall 系数 R_H 的测量中,发现了与 R-T 展宽相对应的 Hall 系数反常变化.对整个 R-T 和 R_H-T 曲线的变化,我们借用磁通玻璃模型来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磁通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Ag与YBa2Cu3O7-δ超导薄膜接触电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研究了Ag/YBCO薄膜退火后Ag膜微观形貌与相应接触电阻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在最佳退火温度(475℃左右)退火后ρc为6×10-8Ω*cm2(77K),并对接触电阻率随不同退火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解释.此外,对于Ag与YBCO薄膜和Ag与YBCO块材之间的接触电阻率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并解释了其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