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ICP-AES法同时测定硝酸锶晶体中掺杂元素Ag、Ca、Ce、Cu、Fe、La、Mg、Mn、Na、Zn的分析方法。本方法采用基体匹配法与背景扣除法对基体干扰及光谱干扰进行校正,被测元素检出限为0.1-16ng/mL,合成样品的回收率为90%-11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3%。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氟化铈晶体中掺杂元素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定量分析氟化铈晶体中掺杂元素钕方法,对用XRFS进行晶体样品分析时的制样方法作了比较,并且对用XRFS非破坏分析晶体中的掺杂元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S)定量分析氟化铈晶体中掺杂元素钕方法,对用XRFS进行晶体样品分析时的制样方法作了比较,并且对用XRFS非破坏分析晶体中的掺杂元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非真空Bridgman方法制备了掺有Tb杂质的氟化铅(PbF2:Tb)晶体,闯杂浓度从0.008at.%至0.6at.%。在室温下测量了该晶体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现该晶体在X-射线和紫外线激发下均能够发出比较强的荧光。FbF2:Tb晶体的光吸收起源于Tb^3 离子的4f-4f跃迁,而其光发射则源于Tb^3 离子的电子分别从其激发态^5D3和^5D4能级路迁到基态^7Fj(J=6,5,4,3,2)。 荧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当Tb^3 离子浓度较低时,以^5D3→^7FJ跃迁发射为主,当Tb^3 离子浓度较高时,则以^5D4→^7FJ跃迁发射为主。在同一晶体中,发光强度随中心所占晶格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反映出Tb^3 离子在PbF2晶体中的分布具有分凝系数大于1的特征。推测Tb^3 离子在PbF2晶体中占据Pb格位,同时产生间隙F^-离子缺陷来平衡电价。  相似文献   

5.
姚立澄 《物理》1993,22(11):696-701
一、人工元素嬗变的思想起源1.原子核模型的确立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助手盖革(G.Geiger)和研究生马斯顿(E.Marsden)在卢瑟福的指导下,用放射源镭C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有很多入射α粒子被反射,这使得卢瑟福很惊讶。因为这种α粒子大角度散射的发生,用J.J.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是不可能给出合理的解释的.为了解释这种现象,1911年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并被以后的实验所证实.原子有核模型的确立,使原子理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人工元素嬗变奠定了基础.2.人工打破原子核思想的起源 盖革和马斯顿进行α粒子的散射实验,是…  相似文献   

6.
掺杂光折变LiNbO3晶体光伏效应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前向二波耦合实验方法,对几种掺杂的LiNbO3晶体的光折变性质中出现的光伏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双掺杂的Ce:Fe:LiNbO3晶体中得到强纵向光伏效应,该效应可以对衍射效率产生59.7%的调制;在单掺杂的Ce:LiNbO3和Zn:LiNbO3等晶体中,得到由横向光伏效应产生的偏振态记录光栅。  相似文献   

7.
赵桦  张景文 《光学学报》1995,15(2):35-239
实验研究了掺杂LiNbO3薄晶体中非直接相交的两束光之间大角光致散射的光爬行耦合现。研究了相同材料制备的厚度不同样品的二波和四波耦合的成像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贾继奎  侯兰香 《中国光学》2012,5(4):430-435
对在掺杂稀土离子晶体中实现电磁感应光透明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以Er3+∶YAG晶体为样品,用旋转波近似下的密度矩阵方程理论计算了探测场的吸收特性随Er3+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探测场失谐Δp=0时,形成了一个对于探测光透明的窗口,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了在掺杂稀土离子晶体中实现电磁感应光透明效应的可行性。设计了一个以Pr3+∶Y2SiO5晶体为样品的实验激发方案,吸收光谱显示,当温度为6 K时其在共振吸收峰处可形成一个完全透明的窗口,实现了在掺杂离子晶体中的电磁感应光透明。实验还分析了工作温度、耦合场失谐对探测光透过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样品温度上升到15 K时,透明窗口消失;耦合场的失谐量越大,透射率越小。  相似文献   

10.
姜永远  万秋玉 《光学学报》1996,16(9):259-1263
利用掺杂KNSBN晶体,报道了两束异常偏振光所引起的各向异性锥形衍射现象。首次观察到一种由三个衍射光锥所组成的各向异性衍射图样,并且提出了由入射光和满足相位匹配条件的前向散射光所参与的光折变四波混频机制。对双光束对称入射这种特殊实验配置情形,给出了衍射光锥的锥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曹盼  虞澜  祖恩东 《光散射学报》2017,29(2):177-180
水热法合成水晶与天然水晶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内含物少见,常规检测方法无法鉴别。本论文采用德国布鲁克(Bruker)TENSOR27红外光谱仪测试分析,发现合成无色水晶以3585cm~(-1)谱带为特征;烟水晶特征吸收峰在3300~3000cm~(-1)附近,而合成烟水晶位于3600~3300cm~(-1)附近;合成黄水晶仅有5200cm~(-1)吸收峰,黄水晶不具有此特征吸收;紫水晶具有5228cm~(-1)、4450cm~(-1)特征谱带,合成紫水晶在4000~3000cm~(-1)内有特征吸收峰;合成绿水晶仅有5200cm~(-1)吸收峰。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法 ,对硅铝铁合金中的Al,Fe ,Ca,Cr,Mn ,Ni,Si和Ti元素进行了测定。研究了ICP AES的操作条件和溶样方法 ,确定了适宜的实验条件 ,如对仪器参数和共存元素对信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实验条件优化后 ,使用该方法测定硅铝铁合金中多种元素 ,标准钢样测定结果与推荐值相符。对各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Al(0 0 2 9μg·mL- 1 ) ,Fe(0 0 0 4 μg·mL- 1 ) ,Ca(0 0 0 75 μg·mL- 1 ) ,Cr(0 0 0 15 μg·mL- 1 ) ,Mn(0 0 0 0 9μg·mL- 1 ) ,Ni(0 0 0 2 7μg·mL- 1 ) ,Si(0 0 4 5 μg·mL- 1 )和Ti(0 0 0 3μg·mL- 1 )。对所测元素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n =6 )在 0 3%~ 1 8%之间 ,加入标准溶液的回收率在96 7%~ 10 2 9%范围。测定合金样品中高含量硅的结果与标准化学 (重量 )法的结果也相符。该方法的特点是数据可靠 ,简便可行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将准分子激光剥蚀取样后的产物经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与光谱分析,从而获得被激光剥蚀样品的元素与同位素含量信息,是迄今为止适应于表面原位微区分析最为重要的分析科学技术手段之一.基于准分子激光剥蚀取样技术分别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或发射光谱技术联用的分析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材料学、环境科学,甚至生命科学领域的原位微...  相似文献   

14.
刘启能 《计算物理》2011,28(2):301-305
利用一维固-流结构矩形掺杂声子晶体中弹性波横向受限的条件,推导出弹性波在一维固-流结构矩形掺杂声子晶体中各个模式满足的关系式.研究弹性波各模式的缺陷模随模式量子数和杂质厚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缺陷模随模式量子数的变化规律可以实现多通道滤波,利用缺陷模随杂质厚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实现调谐滤波.  相似文献   

15.
偏磷酸盐掺杂对KDP晶体生长与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KDP晶体中散射颗粒形成的一种机理。掺杂微量偏磷酸盐即可使KDP晶体中出现散射颗粒,随着掺杂浓度提高,散射颗粒密度增大。散射颗粒形成的原因在于偏磷酸根具有PO4四面体端基,在晶体生长时容易被生长晶面吸附进入晶格。偏磷酸盐掺杂影响了晶体的光学性能,晶体的光损伤阈值也明显地爱到掺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La1-xBaxCrO3 (0≤x ≤0.3)多晶样品, 利用X 射线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 并对X 射线衍射数据进行了精修, 获得La1-xBaxCrO3 系列样品的晶体结构数据, 测量了所有样品在低温下的磁化强度和电阻率, 随着Ba 含量的增加, 反铁磁转变温度降低, 在反铁磁转变温度以下, 反铁磁性与铁磁性共存,La1-xBaxCrO3 在低温下的电阻率表现出半导体特性, 随Ba 含量的增加电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是一种原子发射光谱,具有对样本简单(或不需要)预处理,多元素同步、远距离测量,适用性广等独特优势。因此,LIBS分析技术被看作是未来化学分析和快速绿色分析技术领域的新兴技术。目前,土壤污染(重金属、有机污染等)检测与防治已成为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了常见LIBS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综述了LIBS技术对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重金属元素和土壤相关其他物质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提出了LIBS检测技术在土壤元素等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ost and effectiveness,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have an increasing importance with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This review concentrates on the use of mass spectrometry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chemical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Mass spectrometry (MS) has become an integral tool in life sciences. The first step in MS analysis is ion formation (ionization). Many ionization methods currently exist;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and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LDI)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ESI relies on the formation of charged droplets releasing ions from the surface (ion evaporation model) or via complete solvent evaporation (charge residual model). MALDI ionization, however, is facilitated via laser energy and the use of a matrix. Despite wide use, ESI cannot efficiently ionize nonpolar compounds.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APCI)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photo ionization (APPI) are better suited for such tasks. APPI requires photon energy and a dopant, whereas APCI is similar to chemical ionization. In 2004, ambient MS was introduced in which ionization occurs at the sample in its native form. 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DESI) and 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DART)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s. In this mini-review,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ionization methods and the mechanisms of ion formation. This article is educational and intended for students/researchers who are not very familiar with MS and would like to learn the basics; it is not for MS experts.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乙醇作为内标对结晶紫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最佳溶胶粒度进行了选择,并使结晶紫的检测限降至5×10~(-12)mol/l,实验中还对 KCl、乙醇等对溶胶粒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溶剂极性对 SERS 谱带频率的影响。通过1620cm~(-1)苯环伸缩振动频率的位移现象对结晶紫的吸附取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