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体现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这一角度来谈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设计问题情景 ,诱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亚里士多德曾讲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创设问题的情景去诱发学生某种创新的动机 ,使其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 ,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例 1 一块三角…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者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仅仅是学习的开始、教学的主线,更是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与创造意识的基本前提.问题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主要是指促使外部问题与内部知识经验之间产生冲突,引起学生产生思考动机的一种情境[1].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探索、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家张孝达先生明确提出“开放型问题是在习题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途径.”通过对问题的条件、结论和解题策略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4.
1.新课程标准下对设计教学情景的认识1.1对数学教学情景的基本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上是在学校教育条件下重新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行动的参与和心理的转变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也是通过引起学生强烈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或认知冲突,调动“情商”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策略.1.2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  相似文献   

5.
教学大纲指出:中学数学要使学生学好所必需的“数学知识”.“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深入挖掘课本内容,培养学生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观察、联想、穷根溯源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意义、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是著名科学家 ,对于他 ,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关于他的故事 ,读者可能也知道不少 .据说 ,他确实是“视金钱如粪土” ,经常把邮局寄来的稿费汇款单当书签 ,而一直不领取汇款 ,也可看出这位科学巨人是怎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的 .爱因斯坦一向不讲究穿戴 ,在他未成名时 ,一位朋友在街上碰到他 ,对他说 :“你怎么穿得这么破旧 ?”他回答说 :“没什么 ,反正人们都不认识我 .”几年后 ,爱因斯坦成了世界闻名的大学者 .一天 ,那位朋友在街上又碰见了他 ,惊奇地问 :“你怎么还穿得这么破旧呀 !”他笑了笑说 :“反正人们都已认识我了 .…  相似文献   

7.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  相似文献   

8.
数学给一些学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乏味,因而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怯而止步。如何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课堂气氛生机勃勃,情趣横生呢?这首先必须想尽办法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是完全符合学生青少年时期富有好奇  相似文献   

9.
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变式是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化,而事物的本质特征却保持不变.变式教学能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若能重视对课本例题进行变式训练,不但可以抓好双基,便于弄清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最大限度地发挥例习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大部分是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式的学习,而探究点的设计,是关系到探究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1.从问题情景中探究发现只要问题情景创设得真实、科学,学生就容易发现探究点,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向教学目标的顺利过渡,让学生在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例如:计算:9.9×99=,生答:“这还不容易,等我算一算”.师说:“不必算了,只需几秒钟就可以算出,比计算机还要快”.学生奇怪了,“老师,你是这么算的?”师说:“你们不必急,等学完本节…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主体性教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教育已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市也开展了学科主体性教育的课题研究 ,并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目前 ,我们所形成的共识是 :学科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发展学生主体性素质的主途径 .那么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则是我们课题研究人员需要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为此 ,本文试图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策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重历史考察 塑造主体人格主体人格 ,目前尚无统一界说 .依笔者之见 ,其主要内涵应包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广泛的兴趣和开拓创新精神 ;顽强的…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一个好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学生有了探究问题的内驱力,学习也就自然发生.因此,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设计教学问题,驱动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呢?本文中结合当下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暴露的问题,着重分析如何优化问题设计,以此撬动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何良 《数学通讯》2023,(5):37-41
通过对一道2022年无锡市中考题的解答及反思,由翻折变换联想到旋转变换,借助几何画板实验,偶得图形旋转的一个性质,并在该性质的指导下,引发了对相关命题的再生探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门新学科开始,教材一般都要安排一个“引言”,文字不多,又无作业,考试中几乎没有,因而部分师生不够重视.有些教师甚至不讲“引言”内容,或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有些学生也感觉“引言”内容空洞,干脆不学更不用说复习理解了.我认为这是学习该门学科的一大失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引言”课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急切想了解这门学科的心理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否则可能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兴趣大减,从此心理上产生一种排斥的情绪,使以后的学习毫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  相似文献   

15.
数学娱乐圈     
幻方的妙用幻方是数学界里的一朵奇葩 ,几千年的数学历史长河中 ,人们一直都对幻方有着浓厚的兴趣 ,一直都在研究它 .“三阶幻方”如图1、“四阶幻方”如图 2当数最古老的幻方 .它的最大特征是行、列、对角线上的几个数之和都相等 .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特点 ,可以巧妙地去解决数学智力问题 .下面举三例 ,以飨读者 .1 用“三阶幻方”巧填“爱因斯坦填数题”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给一家杂志社设计过这样一道填数题 :如图 3所示的 9个圆圈是 3个小的等腰三角形 ,1个较大的等腰三角形和 3个大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将 1— 9个这九个数字填入…  相似文献   

16.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为了揭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问题的本质,需要教师对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式训练.尤其在高三第二轮复习时更应经常性的运用变式,对易错点、重难点加强巩固.以下结合几个例子议一下变式的作用及课堂中高效的实现.1 教师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变式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为高效课堂提供前提变式常给人以新鲜感,让学生觉得有法可循,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教学中对一些有趣的教学题目应多加思考,注意发掘其中的信息,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逐步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求知欲,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千人计划”入选者陈秀雄教授和英国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唐纳森,以及陈秀雄教授前学生孙崧博士合作,成功解决了第一陈类为正时的“丘成桐猜想”.近日,三篇系列论文发表于《美国数学会杂志》. 为了解释万有引力的本质,爱因斯坦于1916年创立广义相对论,并试图用一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来度量引力场,也就是有名的“卡勒一爱因斯坦度量”.后来的物理学家进一步发展出“弦”理论,在弦论里,我们的宇宙是十维的时空,即通常的四维时空,和一个很小的六维空间,而这些复杂的高维空间必须是“卡勒一爱因斯坦度量”.一直以来它们只存在于理论物理学家的推演和数学家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19.
速算点滴     
中小学同学常为数字运算感到头痛,如果我们注意发现参加运算数的规律性,就会提高对一部分数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俄国画家波格达洛夫,别列斯基有一幅名画,画名叫“难题”,在画面上画着一块黑板,上面有一道算题:(10~2 11~2 12~2 13~2 14~2)/365=?如果知道10~2 11~2 12~2=365,那未答案就可脱口而出为2。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天问他的朋友电话号码是多少,那人说:“我家的电话真别扭,没有规律,一点也不好记,它是24361”。爱因斯坦一听,就惊奇地说:“这有什么难记的呀,两打,19的平方”。又有一次爱因斯坦病了,他的一位朋友,随便出了一个四位数的乘法题:2976×2924=?不料他的  相似文献   

20.
徐稼红 《数学通报》2001,(6):23-24,5
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探索能力 .因此 ,开放性问题成为数学教学中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媒介和载体 ,已逐渐为大家所认可 .对教师来说 ,经常吸呐、改编或扩展一些应用问题 ,使其成为或条件或结论或解题策略开放的问题 ,并与学生一起积极探索实践 ,乃是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以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初赛试题三为例 ,就试题的解答、延伸及其教学价值作一探讨 ,旨在对开放性问题的编拟或教学提供一点启示 .1 问题有一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棱柱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