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物理教学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要求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认知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以大学物理课程中“角动量守恒”一节为例,详细介绍了教学设计思路和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实现课程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锐  杨宁选  高艳  汪翔  彭虎 《物理通报》2022,(5):80-83+87
课程思政融“立德树人”教育于各类课程中,是实现高校高质量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探索.提出在大学物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制定思政教育的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探索评价体系.以“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小节为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具有物理学科特点的思政融入途径与德育功能,为大学物理融入课程思政的设计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为了将思政教育思想更好地渗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文章对《大学物理实验》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总体教学设计,并以“牛顿环”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出学生评价,进行教学总结。  相似文献   

4.
张芸 《物理通报》2023,(4):65-68
遵循从整体上结合学院的定位和课程的特点,确定大学物理实验的思政主题,从细节上围绕主题开展思政元素挖掘,融入教学实践的设计思路,以基础性实验“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为例,采取问题教学,注重教员精讲,学员多研讨多练习,融入军事应用,从课前、课中、课后开展了军队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实例探讨.这突显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军政特色,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为战育人.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受益学生面较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和实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问题出发,分析开展“同向同行”思政教育的可行性设计,并以具体教学实践探讨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物理以学生受众广、内容涵盖广、育人资源广等特点成为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特色课程。但目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功能还未完全发挥,或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片面化”“生硬”等问题,使的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施效果并不好。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物理的育人优势,我们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中深入挖掘提炼物理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内容,适时的将这些思想价值和科学精神等元素结合专业知识转递给学生,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传授的同时得到正确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和加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我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从古代物理、科学史话、前沿科学、工程应用等方面深入挖掘“大学物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物理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建立包含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素材的课程思政电子化材料库,让思政效果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平台,使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全方位受思政教育浸润,实现“沉浸式”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该教学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可推广性,期望能够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势在必行.为了深化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借鉴传统教学针对达成知识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对课程思政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线上、线下、考核“三位一体”的思政设计与实践,结合期末课程思政名师讲座提升,初步形成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该模式应用以第一章“质点力学”为例,实践表明课程的育人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大学物理课程因其受众面广、思政素材丰富而具有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为了利用好大学物理课程的主渠道,实现德育、智育和美育的融合发展,我们提出了"厚基厚德"的大学物理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到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集体研讨和备课的方式,有效地对思政元素进行整合,将...  相似文献   

10.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融入思政教育,既突出“以学为中心”的金课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尝试.以“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小节为例进行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在混合式教学中实现具有物理学科特点的思政融入途径与德育功能,为思政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的分析与总结,以流体力学一章为例对理想流体模型、伯努利方程及其推论等知识点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推动了大学物理中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物理》课程是面向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必修课.为满足高水平应用型才培养需求与课程育人目标,本课程进行了智慧教学模式改革,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本文以“熵增加原理”为例探索智慧教学改革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院校课程安排设置中,大学物理这门课开设的时间是大学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恰巧的是该阶段也是学生的大学生活习惯养成和对社会认知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大学物理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优势.本论文倡导挖掘蕴含中华民族故事的课程思政元素,将物理基础知识与蓬勃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物理课堂,实现在课堂既学到物理知识又提升家国情怀意识,最终做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14.
根据“立德树人,全课程育人”的根本要求,各所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科学素养、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样应当将“开展课程思政”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从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及线上教学的维度,对大学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进行了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民族使命的责任感,进而有效实现教学的育德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程思政教学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它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立德树人.主要从5个方面分析讨论了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并以伯努利方程为例进行教学实践,从引出课程、知识讲解及应用、课堂教学总结3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润物细无声”中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紧跟新时代提出的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要求。《光学》是高等教育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将光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实现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是本课程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应当充分思考和挖掘光学知识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光学教学的特点,将这些思政元素与光学教学相融合,在传授光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辅以思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的全员育人的目的。本文以光学课程为载体,依据课程的特点对光学发展过程和光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主要从光学中蕴含的辩证唯物思想、科学探索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案例出发,并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对这些思政元素内容进行重新塑造,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背景下,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之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这一点也切合了适应新工科创新能力及科学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面向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以新技术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问题为驱动,以实验项目为链条,体系化设计大学物实验内容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新体系,对贯彻新工科“立德树人、塑造未来”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塑造的内在功能同时实现.物理光学是光电信息技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具体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实践结果表明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实现了专业课育才育人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课程“土壤”是课程思政的“根”之所在(与课程观的理念更新对应);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本”之所归(与教育观的理念更新对应);融入转化是课程思政的“魂”之所系(与教学观的理念更新对应)。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扎根课程,以隐性教育方式体现课程育人价值、全方位地推进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包括课堂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评价、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思想引领”和“目标引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先进的HPS教学理念,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针对大学物理课程在获益面、课程实质和培养宗旨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融合优势,从“经典HPS六步教学”方法着手,以近代物理部分的电子自旋假设为例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根据实践经验,阐明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实践原则,解析了实践成效,探究了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及应对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