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实验对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里氏木霉DWC1的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且分析了菌株在不同的营养及培养条件下的产酶情况。DWC1菌株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如下:温度(25~29)℃,初始pH5.0,发酵时间(5~7)d。在此培养条件下菌株的CMC酶活及滤纸酶活可分别达到483.3mg/(ml·30min)和136.7mg/(ml·h)。  相似文献   

2.
里氏木霉制备木聚糖酶的产酶历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以玉米芯木聚糖为原料,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sei)RutC30为菌种,采用改进的Mandels配方制备木聚糖酶,产酶历程与制备纤维素酶时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产酶周期短,pH值基本无下降的趋势,酶液中可溶性蛋白质浓度较低。底物浓度为7g/L时,木聚糖酶活力达1256IU/mL,比活力、酶得率及酶产率分别为8190IU/mg蛋白质、17943IU/g木聚糖和4186.7IU/L·d。产酶最终pH应控制在6~7较为适宜,酶活力最高。pH超过7.0,酶可能失活。酶解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对木聚糖干粉具有很高的降解效率,当每克底物的酶用量为0.1克木聚糖干粉产的酶液量时,酶解得率一般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3.
里氏木霉产酶菌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江  兰芳菲  胡虹  王传兴 《河南科学》2014,(11):2244-2247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联合诱变技术,得到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的高产的菌株里氏木霉Y07.试验表明,诱变后菌株的木聚糖酶活由325 U/g,提高到28 5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88倍;纤维素酶活由560 U/g,提高到26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4.6倍;β-葡聚糖酶活由480 U/g,提高到55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11.5倍.  相似文献   

4.
张秀江  胡虹  兰芳菲  王传兴 《河南科学》2014,(12):2491-2495
本试验对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xy07)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Y06)混菌固态发酵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菌株产酶最适的p H值、温度、含水量、碳源、氮源、铵盐及最佳发酵时间等,为小麦饲粮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黑曲霉和里氏木霉产酸性木聚糖酶的性能及所产粗酶的酶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考察pH值为4时木聚糖酶酶活力及稳定性,从而确定潜在的较为理想的酸性木聚糖酶。【方法】将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接种至培养基进行产酶培养,比较分析两者的酸性木聚糖酶、酸性木糖苷酶的酶活力及酶学特性。【结果】黑曲霉酸性木聚糖酶和酸性木糖苷酶的酶活力最高分别达(52.36±2.61)U/mL和(0.57±0.01)U/mL,酸性木聚糖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5.0,酸性木糖苷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75℃、5.0;里氏木霉酸性木聚糖酶和酸性木糖苷酶的酶活力最高分别达(10.12±0.95)U/mL和(0.32±0.05)U/mL,酸性木聚糖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5℃、6.5,酸性木糖苷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5℃、4.5。黑曲霉和里氏木霉的酸性木聚糖酶兼有酸性CMCase酶活力,分别为(5.26±0.21)U/mL、(1.72±0.21)U/mL。【结论】黑曲霉所产酸性木聚糖酶明显比里氏木霉的更优良,是潜在的较为理想的酸性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6.
利用摇瓶确定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和产酶条件,在30 L罐中研究了里氏木霉HC-415菌利用稻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发酵液pH值、纤维素酶活性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了发酵液纤维素酶的提取及得率等.所得未脱盐冻干纤维素酶粉CMC酶活性平均为355.0 IU/g,FPA平均为44.3 IU/g.相对发酵液得率平均为16.00...  相似文献   

7.
在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液态混合条件下培养纤维素酶,分析两个菌种的接种比和延迟黑曲霉的接种时间对产酶的影响,探讨两个菌种发挥协同作用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延迟接种48 h及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接种质量比1∶1时,所产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为1.163μmol/(min.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0.606μmol/(min.mL),β-葡萄糖苷酶活与滤纸酶活比值为0.521,比单一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酶活高,并在后续的酶解效果对比中表现最佳。48 h时的酶解得率为65.61%,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时所产纤维素酶的得率53.91%和商品纤维素酶的得率49.64%。说明通过混合发酵,纤维素酶的组分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里氏木霉为发酵菌种,通过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制备纤维素酶粗酶液,并用于酶促打浆.在温度30,℃、转速120,r/min条件下培养96,h,系统研究了氮源和碳源种类、碳源用量、麸皮用量、微量元素液和营养元素液加入量对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0.2%硫酸铵为氮源,1%思茅松漂白硫酸盐浆为碳源,微量元素液和营养元素液加入量分别为0.2%、8%,麸皮加入量为1%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纤维素酶酶活.酶促打浆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用量为7,U/g时,思茅松漂白硫酸盐浆的打浆度提高40%,且纸浆强度性能损失小.  相似文献   

9.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 C-30为产酶菌,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对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较低有利于纤维素酶的合成,初始pH值高则延长了产木聚糖酶的时间,且强烈抑制纤维素酶的合成,致使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的比值提高,从而有利于选择性合成木聚糖酶。初始pH值分别为4.0、4.4、4.8、5.4、6.0时,培养72h,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的比值分别为259、327、425、865、1016。随着初始pH值的增加,里氏木霉对培养液中还原糖的消耗能力在降低,初始pH值在4.0-4.8范围内,培养48h时还原糖浓度到最低,并且维持在低浓度的水平上。当初始pH值在5.4-6.5范围内,培养72h时还原糖浓度才达到最低,并且培养液中还原糖浓度较高,初始pH值提高到6.5时,培养液中还原糖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抑制了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11.
在30L发酵罐中研究里氏木霉HC-415菌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菌体形态学变化时,发现该菌的形态变化可分为4个时期;第Ⅰ期为接种后的0~24h,菌体形态主要呈丝状伸长,较少分枝,产酶基本处于停滞期;第Ⅱ期为24~60h,菌丝体不断伸长,分枝增多,菌体变粗,酶活性增长明显;第Ⅲ期在60~132h,此期菌丝体变粗变短,并出现横隔,分枝顶部生出许多膨大的圆形结节,该期为纤维素酶活力的快速增长期和高峰稳定期;第Ⅳ期为132h后,期间菌丝体呈粗短圆状,仍有许多膨大的结节,但菌体数量逐渐变少,酶活性开始逐步下降.结果表明: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时菌体形态与发酵液中的酶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形态学特征可作为实际生产中快速调控发酵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里氏木霉诱导合成木聚糖酶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了两种不同用途的木聚糖酶的诱导合成方法。以里氏木霉为产酶菌,经适当处理后的玉米芯可诱导产生含纤维素酶(3.4IU/mL)的高活力木聚糖酶(54.4IU/mL)。以混有少量纤维素的粗木聚糖作碳源,通过分批补料及对培养条件的限制性控制里氏木霉可选择性合成木聚糖酶;选择性合成程度与碳源浓度有关,当碳源浓度为10g/L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35.5IU/mL、0.2U/mL,两种酶活的比值达177.5。  相似文献   

13.
里氏木霉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25凝胶色谱脱盐、DEAE-Sephadex A-50和SP-SephadexC-50离子交换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从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C-30培养液中分离出木聚糖酶组分,再经SephadexG-100凝胶过滤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2个纯木聚糖酶组分A组和组分B。经SDS-PAGE鉴定两组分为单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300和13500。组分A的最适反应条件为45℃、pH3.0-5.5很稳定,酶解产物主要是低聚木糖,只含少量木糖;组分B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5℃、pH5.5,酶解产物全部是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14.
绿色木霉Tr-A1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麸皮和玉米秸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固体发酵技术优化绿色木霉(Tr-A1)菌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结果表明:当麸皮和玉米秸粉的质量比为4∶6,接种量的质量分数为10%,含水量的质量分数为55%,初始pH值为5.0,28℃~30℃固体培养72 h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可达到72.5 U/g。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对重组里氏木霉生物合成t-P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染色体上整合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cDNA的基因工程菌株.对高产t-PA的重组里氏木霉菌株进行了筛选,并研究了乙酸钠和抗坏血酸(Vc)等促进剂及曲拉通(Triton100)、吐温80(Tween8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蔗糖酯等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生物合成t-PA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钠能促进t-PA的生物合成,在发酵培养基中,其浓度为0.1%时,酶活可提高36.42%;吐温80对t-PA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其浓度为0.1%时,酶活可提高82.04%;抗坏血酸也可促进t-PA的合成,其浓度为0.05%时,酶活可提高124.82%;曲拉通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加入时完全抑制t-PA的合成;蔗糖酯对t-PA的合成有部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 提出一种从盾叶薯蓣根茎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新工艺。该工艺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利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分离黄姜根茎中的淀粉, 第二部分利用里氏木霉转化糖渣 中的皂苷制备薯蓣皂甙元。研究表明, 与直接酸水解相比, 新工艺可以提取约 98.7%薯蓣皂甙元, 并以还原糖 的形式回收98. 0% 淀粉, 降低生产废水中 99. 4%COD, 100% SO2-4 和100% 酸。在酸水解废水中检测到24 种有机物,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属于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而新工艺废水中仅检测到两种有机物(17β-羟基雄甾-5-烯-3-酮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本研究为皂素清洁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