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矿井合理生产能力的决策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提出了基于工作面单产预测的矿井生产能力决策模型和基于可能-满意度方法的矿井生产能力决策模型.这2种模型在济三煤矿得到了成功应用.以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为基础,构建了能综合反映"人-机-环境"三因素影响的单产预测新模型,对矿井未来要开采的工作面进行了可靠单产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满足矿井年产量的工作面接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考虑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等条件确定矿井的合理持续生产能力.采用可能-满意度方法,首先对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单因素进行可能度或满意度分析;然后分类并合成矿井生产能力的可能-满意度曲线.通过曲线可得出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关键性的制约因素;最后对这些制约条件进一步讨论和并合,以得出矿井生产能力的总可能-满意度及其所依赖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决策模型确定济三煤矿合理生产能力为650万t/a,比较符合济三煤矿近3 a的实际年产量;制约济三煤矿生产能力主要因素是断层、村庄压煤和厚煤层储量偏少.  相似文献   

2.
在十多个矿井30个综采工作面生产活动信息调研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尚未开采区域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预测的计算机模型,并编制了一套计算机程序。文中运用已采集的综采工作面资料,检验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并对设计年产500吨特大型矿井——济宁三号井前十年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统计分析法从技术上、经济上对江南地区部分不稳定煤层矿井的井型变动率进行研究。影响不稳定煤层矿井生产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是地质储量和煤层的开采能力,它们又与地质因素复杂程度及地质勘探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从福建当前的技术、管理水平出发,对于不稳定的薄—中厚煤层群一般应以建6—15万吨/年的小型矿井为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复杂地质条件对拉工作面布置方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分析了应用中出现的优缺点,得出了相应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时,由于煤层突然错位,造成剥采比剧变,工程接续困难。因此,过断层期间剥采比合理控制和矿山工程平稳过渡接续是露天开采的技术难题之一。笔者通过建立剥采比与断层落差、产状及煤层厚度数学模型,研究不同煤柱留设宽度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了矿山工程发展速度与同时采煤台阶数的关系,计算确定了过断层期间确保矿山工程平稳过渡接续的动态降深速度和生产能力接续方式。结合胜利东二号露天矿过F61断层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过断层开采方式和生产能力接续方法可有效均衡生产剥采比,保证产量稳定,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确定工作面技术和经济最优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从采掘关系的总平衡角度出发研究了采区及水平的技术可行最大生产能力的逐级分析模型,为确定矿井合理生产能力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综采工作面的推进长度较小,影响工作面的高产高效.本文提出了在缓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与走向长壁混合布置,工作面旋转开采,加大了工作面的推进长度.分析了其巷道布置及其特点,为特殊条件下工作面高产高效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各庄矿井13水平西翼第8号石门区域的3839工作面是一个典型的近百年开采的高倾斜煤层深部开采区。为预测3839工作面涌水量,首先分析了其上部9-13水平近30年的开采面积、降水量、奥灰水位、开采深度等因素与矿井涌水量的相关性;其次,筛选出了老空积水量、降水量、奥灰水位变幅和开采深度等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模型(方程),并利用2012年涌水量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该预测模型与2012年实测数据相关性很高。进而对2013年的3839工作面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的比拟法、解析法预测结果均较接近。说明该模型涌水量预测可行,但未证明该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煤矿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而瓦斯防治工作是涉及面广和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因此,研究和分析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的分布变化及规律,对矿井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面接续和接续工作面的瓦斯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0.概况众所周知,矿井的一切生产都是以矿井设计为基础的,而矿井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要以充分、可靠的井田地质条件为基础。假如对开采地质条件的认识不足,在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及生产上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可能会损失一定的煤炭储量。因此,如何实现对矿井地质准确、可靠地探测,对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宏明 《科技信息》2013,(14):379-379
由于受工作面空间的限制,薄煤层一直是煤炭开采的薄弱环节,设备的能力、安装、检修、操作等均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煤层生产能力低,单产水平低,巷道消耗率高、接替紧张。正是由于薄煤层采煤开采难度大,所以对薄煤层资源不能进行有效开采,资源损失严重。有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来讲,开采薄煤层资源势在必行,符合国家能源战略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山脚树矿2215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根据该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情况及煤层群上下工作面开采关系,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计算得出22153采空区边缘煤体内部应力集中系数,并依据弹塑性力学理论,提出合理煤柱宽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到的巷道侧塑性区宽度较直接采用锚杆支护长度更合理;对于复杂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应力集中系数可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获取;运用该方法所计算的复杂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柱宽度经过现场实践检验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蒋家正 《科技信息》2009,(32):I0311-I0311
本文通过综采工作面托伪顶开采的实践,为今后复杂地质条件如何提高精煤回收率,提高资源回收及采面巷道合理布置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资料整理分析,找出了正在建设中的新集五矿11- 2 煤层的岩层沉积特征、厚度变化规律、夹矸发育情况、空间赋存状况、顶板岩性分布规律等,为下步11- 2 煤合理开采和积极防灾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钱营孜煤矿32煤煤层赋存结构复杂、顶板为富水软厚泥岩、断层及褶曲构造带较多等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在分析部署安全高效工作面难点的基础上,提出钱营孜煤矿"一矿一面唯一型"安全高效开采模式,确定3213工作面为超长(287 m)大推进度(3 354 m)工作面并采用安全高效、可靠性较高的大功率综采工艺,制定包括超长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大推进度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控制和瓦斯治理以及安全辅助运输保障在内的安全高效开采保障技术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工作面生产效率及回采率,新增大量产值,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影响确定开采工艺的主要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应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建立的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分类数学模型对一些矿井的煤层块段进行分类,得出了煤层地质条件工艺性分类的统一性模式,为我国缓倾斜、倾斜煤层地质条件对开采工艺的分类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谭军  杨同鸟 《安徽科技》2007,(10):47-49
国投新集一矿13煤煤厚7m左右,最适宜采用放顶煤开采,但在F16与F10两大断层之间的地堑向斜区域,因断层、褶曲构造极其发育而无法布置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新集一矿采用对地质构造条件适应性较好的"Ⅱ"型钢梁炮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布置工作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不规则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效率,在分析综采工作面旋转式开采现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技术,对N3408工作面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多回收煤炭11万吨.工作面初采时,回顺转角45°,旋转弧长192 m,同时在转采过程中过一条旧巷,与工作面夹角70°.总结了安装工艺、转采施工工艺、工作面倾角对运输机窜量及转采切割循环关系,解决了旋转开采实践中的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给出了其适用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为不规则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根据铁法晓南矿原东一采区的观测资料,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了采区出煤系统的运煤过程,讨论了采区系统各环节的可靠性与出煤生产的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在高效单工作面生产的连续化运输系统中,采区煤仓的容量已经退化,采区的独立性也趋于淡化,进而推论出未来的矿井设计理念将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引进的煤层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地质构造探测和高瓦斯矿井抽采瓦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的矿井,水平深孔钻进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文章结合焦家寨煤矿工程实际,分析探讨钻进施工技术,对地质条件相似的煤矿进行水平定向钻进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