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已知有500 多颗日外行星,它们大多距离其恒星非常之近,炽热的高温使其表面岩石融化,并刮起超音速的飓风。
但是即使高温会引起行星膨胀,却也无法解释这些热木星(公转轨道极为接近其恒星的类木行星)为何体量如此巨大。现在天文学家们终于发现是其产生电流加热自身内部造成的。如果行星的外部温度被恒星加热到1500K 以上,就能电离钠、钾等微量元素,使行星大气传导电流,飓风将带电离子的气体吹过行星磁场,产生深入恒星内部的电流回路,整个行星就像电烤箱一样被加热,并持续膨胀,于是造就了这些超大热木星。  相似文献   

2.
树华 《物理》2011,(7):448
至今已发现550多颗太阳系外的行星.其中许多是所谓的热木星,因为这些行星的质量与木星相近,轨道与它们的主恒星非常靠近.但是天文学家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外行星的四分之一都绕着与它们恒星的自旋反方向的轨道运行.这与我们的太阳系不同,太阳系中的行星都绕着与太阳自旋相同的方向做轨道转动.  相似文献   

3.
从木星卫星的轨道量子化理论出发,推导木星卫星系统的能量公式,描绘出木星卫星系统的轨道量子数n-能量E半对数坐标图,进一步探讨木星卫星的轨道量子数与系统能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第40次飞越木星时,美国宇航局(NASA)的朱诺(Juno)探测器捕捉到独特而壮观的景象:木星最大的卫星木卫三(Ganymede)的阴影就在这颗大理石般的行星上。  相似文献   

5.
介绍用普通设备观测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来演示开普勒第三定律,并计算出中心天体——木星的质量,这一方法可以用作中学物理实验和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潘彩娟 《大学物理》2007,26(10):18-19,23
利用双对数坐标图研究木星卫星的有关数据关系,可以清晰地看出木星卫星的一些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卫星热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玉阁  宣益民 《计算物理》2004,21(5):455-460
卫星热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为卫星热设计的可靠性验证以及卫星运行可靠性提供了分析方法.利用系统灵敏度理论,对卫星热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导出了卫星热设计系统的灵敏度方程.并以太阳能电池板的热设计为例,对系统的灵敏度方程进行了求解,分析了各参数的灵敏度,为卫星热设计中结构及物性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中客 《物理》2002,31(11):707-707
以色列Bengurion大学以B .Galperin教授为首的科学家们正在对围绕着旋转球体的大气湍流进行研究 ,他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在木星、土星以及一些巨大行星上存在着引人关注的条纹现象 .一般认为地球表面湍流的产生是由于太阳所提供的热能和地球表面大气环流中的摩擦导致的能量耗散所造成 .而在稀薄的大气层中 ,气流内部的能量耗散比较小 ,因此部分太阳能将逐渐地聚集成一股稳定的整体的气流 ,它们将约束云层的分布 ,从而形成行星外部的条纹结构 .长期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行星的旋转运动与大尺度湍流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行星外…  相似文献   

9.
正一、并非气态的气态巨行星无论从体积还是质量上讲,木星在太阳系行星里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它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21倍,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18倍,两者都比已知的太阳系所有其他行星的总和还大得多。与这一身份完全相称地,木星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朱比特,是众神之王。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在罗马神话出现的年代里,难道人们就已经知道木星的巨大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当时的木星为什么会被冠以"众神之王"的威名呢?是纯属巧合吗?答案是:不完全是巧合,但确实也有巧合的因素。这巧合的因素在于木星的公转轨道周期很接近12  相似文献   

10.
11.
12.
《物理》2016,(3)
正古代巴比伦天文学家可能已经使用几何学计算夜空中木星的运动,这意味着他们对应用数学的理解比历史学家此前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是柏林洪堡特大学天文学—历史学家Mathieu Ossendrijver的结论。他对5块巴比伦石碑的分析表明,巴比伦人能够在抽象的意义上应用几何学,而不是仅仅用它来测量物理空间。Ossendrijver已破译的一块楔形文字石碑保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建立的旋转浅水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可重复的系列模拟实验,成功地观测到大尺度持续存在的涡旋的产生、漂移与演化。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一个自持的、长寿命的、沿与整体旋转方向相反方向漂移的反气旋孤立波涡旋(Rossby soliton),这就是木星“大红斑”的实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4.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世界各国天文台(站)及广大天文爱好者,兴奋地观测了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简称S-L9)与木星的连珠碰撞。这一千载难逢的天文事件,业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深切关注。这种全球轰动的效应使人类对于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研究,以及对于木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S-19彗星何以得名? “S-19彗星”是美国著名的彗星猎手苏梅克夫妇和利维共同发现的周期彗星。现年67岁的尤金·苏梅克原任美国地质勘探局天文学部的主管,1993年刚退休,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搜寻新彗星和小行星的工作,1992年曾荣获全美科学奖。比他小一岁的妻子卡罗琳·苏梅克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业余天文学家。1982年,她在毫无报酬的情况下,加入了丈夫的巡天观测寻找彗星的工作,这时他们的两个子女已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15.
16.
有热漏时定常态不可逆卡诺热机功率效率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变热漏情况下定常态不可逆卡诺热机进行了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导出最佳效率时的功率与等熵温比指数、效率与等熵温比指数的关系式,以及最佳面积比,进而得到最佳效率与功率关系。对最佳功率与最佳效率时的热机性能进行分析和讨论,给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潘彩娟 《大学物理》2007,26(1):17-18
讨论了如果太阳突然消失,而且地球只受木星引力作用时的运动轨道,结果表明,这时地球相对木星的运动轨道为双曲线或直线.  相似文献   

18.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重要的痕量气体,在光化学反应和气候变化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光谱红外卫星可以观测到较高垂直分辨率的大气臭氧信息,但是由于热红外受大气温度影响较大,臭氧反演精度会有所下降。为此详细讨论和分析了温度对臭氧吸收光谱和权重函数的敏感性,以及对臭氧反演精度的影响。首先利用逐线积分辐射传输模型LBLRTM,分别模拟计算了六种不同标准大气模式下,1K的随机温度误差对大气透过率和辐射值的影响,发现1 K温度随机误差和臭氧浓度5%~6%的变化引起的辐射值变化量一致。接着利用CRTM辐射传输模型,针对搭载于美国对地观测卫星Suomi 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平台上的CrIS(Cross-track Infrared Sounder)红外高光谱观测数据,计算了1K的随机温度误差对大气臭氧权重函数的影响,并计算了由1K温度误差所导致的热红外高光谱资料大气臭氧廓线反演误差,结果显示CrIS对于臭氧的敏感区位于10~100 hPa之间,且1 K的温度误差和6%的臭氧浓度变化引起的权重函数变化量相当。最后以CrIS作为实验数据,在最优估计法框架下,通过特征向量统计法获取臭氧廓线的先验知识,并将大气温度廓线和大气臭氧廓线都作为未知量,进行同步迭代反演。将反演结果和配对的世界臭氧紫外数据中心WOUDC的站点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反演中加入大气温度廓线进行同步迭代后,反演结果有显著提高,尤其在平流层与真值几乎一致,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20%,在对流层反演结果相对较差,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0%,优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臭氧模式数据集ERA-Interim。  相似文献   

19.
本发明论及一个由前视红外(FLIR)系统和激光系统组成的设备,前视红外系统用于目标定位和识别,激光系统用于测定目标距离。过去,典型的测距仪系统有一个相干辐射源,如Nd:YAG激光器,它所产生的脉冲能量发射到目标上,经目标反射,然后在发射点接收。整个传输时间可用来测量目标距离。测距机一般是用热成象传感器,例如前视红外,提供的信息来对准目标。以前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在恶劣气侯下,Nd:YAG测距机发射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陆表热红外发射率光谱野外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陆表发射率光谱是利用陆表场地进行遥感器红外通道绝对辐射定标的关键因子之一。基于光谱平滑的温度与发射率分离反演迭代算法,利用高精度的BOMEM MR15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红外标准板,对敦煌戈壁陆表发射率光谱进行测量。获得了不同时间和地点测量的陆表发射率光谱数据,并与利用CE312通道式红外辐射计在相同区域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个通道发射率的差别均在0.012以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该发射率光谱测量结果,可以在敦煌戈壁——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陆面场,对目前国内外主流的遥感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在轨场地绝对辐射定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