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杨志安  陈式刚 《计算物理》1996,13(3):315-322
利用延迟重构变换的雅可比行列式,分析了动力系统重构中的拓朴性质。讨论了延迟时间的选择和重构变量本身的条件稳定性对重构拓朴的影响。利用条件Lyapunov指数分析了重构变量本身的好坏。文中以强迫Brusselator系统为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连续动力系统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敏  孟光  冯正进 《物理学报》2005,54(3):1059-1063
用相位随机化的替代数据方法,研究了连续混沌动力系统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检验判定.研究发现,在不同的采样情况下,混沌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性检验有所差异,尤其对于过采样时间序列,往往会出现虚假的判断结果.针对过采样时间序列,最好采用能够反映非线性特征的参数,作为检验统计量进行检验判断. 关键词: 替代数据 关联维数 连续时间序列 非线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基于条件熵扩维的多变量混沌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春涛  马千里  彭宏  姜友谊 《物理学报》2011,60(2):20508-020508
提出一种多变量混沌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的条件熵扩维方法.首先使用互信息法求解每个变量的时间延迟,其次按条件熵最大原则逐步扩展相空间的嵌入维数,使得重构坐标从低维到高维的转换保持较强的独立性,最终的重构相空间具有较低的冗余度,为多变量时间序列的预测构造了有效的模型输入向量.通过对几个经典多变量混沌时间序列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变量预测和已有多变量预测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说明了该重构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多变量混沌时间序列 相空间重构 条件熵 神经网络预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阶雅可比行列式确定二维重构系统的延迟时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二阶雅可比行列式的第一极值来确定二维重构系统的延迟时间,它比用互信息函数第一极小确定延迟时间等方法,可以给出更多信息,文中以强迫Brusselator方程系统的为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袁坚  肖先赐 《物理学报》1997,46(11):2095-2103
从观察的角度去了解原有系统的特性,不同程度上会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针对一个观测窗口获得的多元时间序列,利用一种能够更好地体现多元时间序列复杂的时空结构的多元奇异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多元序列的相关维数和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的变化.利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其可预测性.研究发现,随着观测窗中多元时间序列的变量数目的增加,反映出的复杂性有所提高,稳定性会产生波动,且相应的可预测性也会产生一些差异.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多变量时间序列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山  王海燕 《物理学报》2006,55(2):572-576
根据单变量时间序列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的算法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于多变量时间序列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的方法.针对原有算法需要使用重构相空间的特点,推广算法给出了多变量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参数的选择方法,并采用多变量重构相空间进行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经耦合Rssler系统产生多变量时间序列的仿真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推广算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多变量时间序列的计算结果优于单变量的结果,且更加接近理论计算结果. 关键词: 多变量时间序列 相空间重构 Lyapunov指数  相似文献   

7.
张春涛  马千里  彭宏 《物理学报》2010,59(11):7623-7629
提出一种混沌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参数的信息熵优化方法(IEOP),该方法首先使用条件熵表示信息量,建立时间延迟和嵌入维数在相空间中的信息熵优化模型,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同时求解两个重构参数,使重构坐标间既保持了良好的独立性又保留了原系统的动力学特征.通过在Lorenz和Mackey-Glass系统上的数值实验,该方法不仅能够确定合适的嵌入维数和时间延迟,而且能在优化的相空间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了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储备池状态空间重构与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敏  史志伟  郭伟 《物理学报》2007,56(1):43-50
分析了现有的基于回声状态网络(ESN)的迭代预测方法,指出了该方法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一种基于储备池的直接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预测原点和预测时域之间的关系直接构建预测器,因此可以预先对预测器的稳定性施加约束,从而避免了在迭代预测方法中由于网络回路闭合而产生的稳定性问题.在仿真中,首先以Lorenz时间序列为例分析了迭代预测方法在闭合回路前后储备池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Mackey-Glass标杆问题的测试验证了直接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甘建超  肖先赐 《物理学报》2003,52(5):1096-1101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空间邻域的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将时间域变换到高维重构矢量空间,使 得不可能实现的线性预测变成了可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相空间邻域的线性自适应预 测滤波器能够有效预测一些混沌序列,能够检测到一些混沌载波中的信号,具有去混沌噪声 的能力. 关键词: 混沌时间序列 重构矢量 自适应预测  相似文献   

10.
混合交通流时间序列的去趋势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建军  徐尚义  孙会君 《物理学报》2011,60(1):19502-019502
应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研究交通流时间序列的复杂性,探讨了混合交通流时间序列演变行为的标度指数.根据标度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而揭示交通流时间序列所具有的长程相关性和短程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存在一密度ρ,当ρ1<ρ<ρ2时,交通流时间序列具有长程相关性;而当ρ<ρ1或ρ>ρ2时,交通流时间序列具有短程相关性,即密度的变化影响着标度指数的变化.另外分析了在不同慢车比率条件下时间序列的标度指数,发现慢车比率的变化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去趋势波动分析 时间序列 长程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杨志安  陈式刚 《中国物理》1997,6(3):172-182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analyze embedding character of the reconstruction by calculating the ratio of two volumes in two reconstructed phase spaces. By this method the embedding dimension and the delay time are found. The R?ssler system is discussed as a special model.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时间序列的高阶奇异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坚  肖先赐 《物理学报》1998,47(6):897-905
基于反映线性相关结构的协方差矩阵的奇异谱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线性的方法.奇异谱分析用于吸引子重构的可靠性问题引发了一些争议.本文基于具有盲高斯噪声及体现非线性相关等性质的高阶累积量,提出了一种高阶的奇异谱分析方法.通过对Hénon映射、Logistic映射和Lorenz模型的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在不同的延时、嵌入维数、抽样时间及有噪声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彭建设  张敬宇  杨杰 《计算物理》1998,15(2):239-243
直接从控制微分方程出发,以梁为对象提出了本计算方法。该方法在空间域采用DQ法(DiferentialQuadratureMethod),在时间域取级数,采用时域配点的方式得到求位移场全部待定参数的可解方程组,求解一次线性方程组即可求得全域的响应位移场。  相似文献   

14.
混沌信号在子值域中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坚  肖先赐 《物理学报》1997,46(7):1300-1306
针对Kent映射产生的子值域时间序列,利用模糊延迟重构方法,从相关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及可预测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子值域时间序列同样表现出混沌序列的性质,但与原来的动力系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一差异随着子值域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与循环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许多因素影响着系统的实际运行,包括运行工况、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偏离程度、循环周期以及工质对的匹配等。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设计的机组,就必须首先考虑这些因素。本文以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为例,分析了系统运行的循环周期,以及实际循环偏高理想循环这两个主要因素,得出了相应的结论。2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和理想循环基本的回热型吸附式制冷循环包括两个吸附器,它的流程图见图1。在这个系统中,阀A、B、C、D交替开启关闭,吸附器1和吸附器2分别加热和冷却,使…  相似文献   

16.
DYNAMIC ANALYSIS OF A SPIRAL BEVEL-GEARED ROTOR-BEARING SYSTE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piral bevel gears can transmit motion between two rotors, which are common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a spiral bevel-geared rotor-bearing system is studied. Firstly, the constraint equation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ralized displacements of spiral bevel gear pairs is derived briefly. Then the modelling of coupled axial-lateral-torsional vibration of the rotor system geared by spiral bevel gears is discussed. Finally, the mechanism of coupled vibration of the spiral bevel-geared rotor system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system is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The conclusions are characterized as follows. The influences of the critical speeds in rigid journal supports, stability threshold speed and unbalanced responses in hydrodynamic journal bearings are not remarkabl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pur bevel-geared system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However, the critical speeds and stability threshold speed are essentially affected by boundary conditions such as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and meanwhile the effect of the unbalanced responses is not prominent under the concerned rotating speeds except that around the resonance peaks. The steady state response due to torsional excitation is also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not be neglected either in the torsional direction or in the lateral and axial directions in the spiral bevel-geared rotor system.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建立了房间空调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其末端空气处理单元的各个模型.模型精确地预测了在外界气候条件改变和送风参数变化了的情况下的送风温度、冷冻水流量、冷冻水出水温度、房间温度和相对湿度.整个过程采用闭环控制,冷冻水流量和蒸汽量作为两个被控参数.为了抑制震荡,模糊参数经过了仔细的调试.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PID控制,基于模糊自适应PI控制的系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抑制扰动,并凡偏差更小.  相似文献   

19.
The delayed damper (DD) is a new active vibration absorption technique that uses time-delayed partial state feedback to generate ideal resonance on a passive vibration absorber. It has many attractive features such as real-time adjustability, ease of implementation, and total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 for tonal frequency disturbances. In this paper, a major advantag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nalysis is the red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roots from infinite to finite numbers and the consequent simplicity in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controller. The dynamic model principle is employed to design controllers for the structure. The system is examined by simulation. It is shown tha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control application for DD yields better vibration suppression considering the sampled control structure in implemen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