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CdTe(111)表面碱金属吸附的电子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碱金属K在CdTe(111)表面吸附是Cd替位吸附,它影响了CdTe(111)表面的表面态分布,产生了费密钉扎现象.在理论方面,首先采用线性糕模轨函数(LMTO)方法对CdTe(111)表面的K吸附电子结构特性作了研究,得出了与实验符合的结果.对碱金属在CdTe(111)表面的吸附电子结构特性系统对比研究表明CdTe(111)表面的碱金属吸附特性不仅受碱金属原子序数的影响,而且与碱金属原子的内层电子组态有关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3.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Mn原子掺杂在ZnS(111)表面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对于单原子的掺杂组态,替位表面第一层的Zn原子时体系形成能最低,说明该层是最稳定的掺杂位置.体系总磁矩取决于Mn原子的局域环境.而对于双掺杂组态,当Mn与Mn之间呈短程铁磁耦合作用时体系最稳定.这可由Mn原子和近邻S原子的p-d杂化作用解释.此时,体系的居里温度估算值为469 K,明显高于室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Mn原子和受主半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旋极化产生的主要原因.计算结果表明,该掺杂材料可以很好的用来制作稀磁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6.
运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和广义梯度近似方法, 对闪锌矿结构(ZB)和氯化钠结构(RS) ZnS的状态方程及其在高压下的相变进行计算研究, 分析相变点附近的电子态密度、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机理. 结果表明: 通过状态方程得到ZB相到RS相的相变压强值为18.1 GPa, 而利用焓相等原理得到的相变压强值为18.0 GPa; 在结构相变过程中, sp3轨道杂化现象并未消失, RS相ZnS的金属性明显增强; 与ZB相ZnS相比, RS相ZnS的介电常数主峰明显增强, 并向低能方向出现了明显偏移, 使得介电峰向低能方向拓展, 在低能区电子跃迁大大增强.
关键词:
硫化锌
相变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ZnS闪锌矿结构掺入杂质Ga体系进行结构优化处理. 计算了该体系下ZnS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详细分析了其平衡晶格常数、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分布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由于杂质Ga的引入,ZnS体系体积略有膨胀,并在在费米面附近出现了深施主能级,单纯的通过Ga掺杂来实现低阻n型ZnS材料较为困难;由于杂质能级的引入,整个介电峰向低能方向偏移,电子在可见光区的跃迁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ZnS闪锌矿结构本体、掺入p型杂质Ag和Zn空位超晶胞进行结构优化处理. 计算了三种体系下ZnS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从理论上给出了p型ZnS难以形成的原因. 详细分析了其平衡晶格常数、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分布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在Ag掺杂与Zn空位ZnS体系中,由于缺陷能级的引入,禁带宽度有所减小,在可见光区电子跃迁明显增强.
关键词:
硫化锌
缺陷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LMTO-ASA方法,对几种不同方法获得的不尽相同的Ag(111)“稳定表面”的表面电子结构进行了系列对比研究,给出了这些不同表面弛豫结构的电子结构特性.根据表面能的大小,指出了最稳定表面结构应为单层向内弛豫表面,并对该类表面结构的电子结构特性作了分析和讨论.作为对比,还分析讨论了清洁理想Ag(001)表面的电子结构特性.根据Ag(111)和Ag(001)表面能的区别,指出Ag(001)表面较Ag(111)表面稳定 相似文献
12.
We illustrate that the recursion method is useful in the study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etallic superlattices.It reduces considerably the amount of computational works,and gives,nevertheless,fairly satisfactory densities of states. 相似文献
13.
14.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非晶态稀土合金TbxCo1-x的电子结构。比较晶态和非晶态:他们的导带、4f带以及芯态谱没有明显差别,说明Tb-Co之间电荷的转移对两种状态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两种状态下磁性的差别不能解释为电荷转移量的不同。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利用STS测量并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扫描图象,给出一组沿石墨单晶表面原子分辨的STM图象上某一线段各点处的扫描隧道谱.d(lnI)/d(lnV)~eV由测量谱给出的样品表面EF附近局域态密度分布与由体能带结构计算得到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将各条曲线中EF附近的态密度峰能量对相应的空间位置作图,给出石墨表面EF附近能态密度在测量区域内实空间的变化。通过对表面不等价A,B类原子处局域电子结构的分析并利用简单模型进行计算,给出了与实验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对第一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Metal Phthalocyanine,MPc,M=Sc,Ti,V,Cr,Mn,Fe,Co,Ni和Cu)的电子结构和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理论模拟出来的STM图像表现出亚分子结构,与已有的实验观察结果相当吻合,且跟金属原子的d电子组态明显有关.在小偏压条件下,第一过渡金属首尾端ScPc,NiPc和CuPc分子的中央金属离子在STM图像表现为空洞,其他所有金属酞菁分子的中央金属离子均为亮斑.同时还研究了ScPc和NiPc分子的STM图像与偏压的关系,当针尖偏压分别
关键词:
STM图像模拟
金属酞菁
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