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尿不湿中的SAP材料代替棉花用于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不仅可以解决棉花因碳化而难以清洗的问题,同时利用SAP材料超强的吸水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吸收试管口残存的冷凝水。通过数次实验发现,选择SAP材料用于该实验,可使该反应具有实验现象明显、实验装置简单、实验材料价廉易得及安全性较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研究牙龈卟啉菌(Prophyromonas gingivalis,Pg)表面蛋白(Surface-associated proteins,SAP)的生物活性,实验用SAP体外刺激小鼠颅骨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放免方法检测培养液中Ca2 和IL-6的含量.同时,采用ELISA和旧法分别测定SAP免疫小鼠的抗体效价和诱导的脾细胞转化程度.结果显示:一方面SAP是体外诱导骨吸收和前炎性因子合成的介质;另一方面SAP免疫的小鼠产生了抗SAP特异性抗体和脾细胞特异增生反应.这说明具有生物活性的SAP诱导了实验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新型复合负载金属-支撑水相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催化剂SAP/Rh-SiO2中匀相组分和多相组分具有协同作用。本文主要考察V助剂对Rh-V/SiO2多相催化剂和SAP/Rh-V-SiO2复合催化剂1-己烯氢甲酰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助剂V之后,Rh-V/SiO2催化剂的活性(147.2h-1)比Rh/SiO2催化剂的活性(20.8h-1)有很大提高,而复合SAP/Rh-V-SiO2催化剂的活性(594h-1)比SAP/Rh-SiO2催化剂的活性(370.5h-1)提高很多。V有很强的储氢作用,在Rh-V/SiO2催化剂上更容易发生氢溢流,因此该类复合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多相催化剂上产生的H和CO溢流等活性物种溢流至烯烃配位的匀相催化剂活性上发生反应,从而促进复合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杨砚宁 《化学教育》2016,(11):66-68
针对教材中"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设计课堂实验,改进教材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进一步改进实验,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在课堂实验探究中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5.
在医用化学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探讨了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性和研究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改革实验教材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让学生参加实验前准备、在实验中设置“障碍”、开展即时实验技能竞赛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赵卫光  关英 《化学教育》2021,42(18):125-129
以乙酰苯胺重结晶实验为例,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引入思想实验,通过翻转课堂中设计的递进式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进行思想实验,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实验过程,从而在实际操作中避免易犯的失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钟全法 《化学教育》1999,20(3):32-32
初中化学教材中设计了演示实验85个和学生实验13个,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实验大都是定性的验证性实验。  相似文献   

8.
马国庆 《化学教育》1986,7(3):42-43
在化学教学中,定最的化学实验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实验的本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力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中学化学教学中,定量的实验不多。因此更有必要认真地做好这一类型的演示及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9.
表面交联的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及丙烯磺酸钠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SAP1),用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与氯化铝作交联剂,对SAP1进行表面交联处理得高吸水树脂SAP2。SAP2在加压下吸盐水率高,凝胶颗粒表面干爽且易分散。考察了引发温度、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引发剂、丙烯酰胺及丙烯磺酸钠的用量对常压下吸盐水率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与无机盐用量对常压及加压下吸盐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丹  陈庆林 《化学教育》1994,15(8):35-35
初三化学课本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多年来一直是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这个实验存在着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对催化剂概念难以从实验中建立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孙旭  石柏兴 《化学教育》2009,30(4):35-36
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开放性实验作业--撰写科学说明文和实验观察记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窦洪庚 《化学教育》1990,11(5):28-29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知识源于实验,又应当在实验中得到发展。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应当用实验作为使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手段,而且应当用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际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的化学知识能在实验中运用。权且称这种实验为“运用性实验”,按其思维过程的主要特征,又可分为分析型和综合型两类。  相似文献   

13.
根据英才班学生的特点,在元素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元素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强化实验预习环节,精讲实验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反应条件对元素化学实验现象和产物的影响,支持和鼓励学生做探索性实验,实验完成后适时总结,通过以上措施不仅激发了英才班学生对元素化学实验的兴趣,而且培养了英才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倪志刚 《化学教育》1995,16(2):25-27
89年我们凋查了一所完中和一所乡中心初中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发现每组学生中一般只有1人动手操作。其余袖手旁观,甚至有的漠不关心。为了扭转这一状况,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激励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考虑运用实验考核的手段来达到上述目的。随后。展升了对实验考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本文介绍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实验中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综合化学开放性实验体系,同时对用于开放实验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整个评价体系由授课教师、实验员教师、学生组长以及学生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对学生实验情况的评价,再取一定的权重系数后形成,并通过网站实现对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情况的二维评价。  相似文献   

17.
蒋曦 《化学教育》2007,28(9):21-23
化学教学的主旨是通过教学把人类已有的化学科学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并进一步转化为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十分注重中学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重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作用的状况;在学生探究实验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能力、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刘超 《化学教育》2004,25(12):46-46,57
化学实验中的“一物多用”就是一件实验仪器或一个实验装置能做多个不同性质的化学实验。这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有意识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用品或废品代替或自制实验用品,并且能“一物多用”,这既能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素质,还能激活学生对化学仪器以及实验代用品的使用兴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酱油中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测定"的实验过程,阐述了开设仪器分析设计性实验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多渠道获取信息能力、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各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分析了设计性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开设验证性实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胡鼎文 《化学教育》1982,3(2):42-46
在我系七七级无机化学实验的期终考查中,我们设计过这样的选作题:给一包或几包未知物质的样品,让学生用样品做几个指定的实验,并要求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样品是什么物质。结果学生很感兴趣,在七九级的实验期终考查中,学生反映也很好。这类实验题能让学生通过鲜明生动的实验现象,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