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铁的转化的教学案例,探讨完善课程设计,注重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建构新课标下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渗透化学学科思想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芳芳  陈凯 《化学教育》2014,35(9):28-31
从建构化学观念角度入手,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堂中深入探讨真实化学问题,其中包括元素观、变化观和能量观等化学观念,实验探究、角色扮演、自编食谱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利用"营养快线"饮料建构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复习课,让学生体验食品中的化学,再到生活中的化学,最后到自然界中的化学,感悟化学是无处不在的。同时,在复习课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手段、化学思维方式和化学符号向学生展示了化学学科特色,渗透了"化学观"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4.
吴永才 《化学教育》2015,36(23):13-17
针对《化学1》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阐述了基于学科观念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实录以及教学反思。教学形式上求新,模仿央视2套"是真的吗"节目的环节开展讨论;教学内容上求实,联系"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在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上求变,从原理的迁移、装置的改进和仪器的选择等角度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及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理解,以求引领学生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于昌凤 《化学教育》2014,35(9):23-27
着眼于中学化学的学习和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初三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建构微粒观已成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微粒观”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以“分子”教学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提出了促进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育》2010,31(Z2):341-347
一直以来元素化合物的单元教学是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为教学目标的,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观念建构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硫的转化"单元为例,本研究提出以建构"转化观"为核心的单元教学目标,研究了"转化观"有效建构的2个重要标志,即学生能够自主建构以价态和类别为横纵坐标的二维物质转化关系图,能够利用转化关系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观念的工具化。研究了有效建构"转化观"的教学策略:(1)由整体到局部的策略,即先建构转化关系再利用整体结构指导学生认识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实现思维的系统化、有序化和结构化;(2)从自然现象→实验室→工业生产→环境等多角度建构和应用转化关系,以实现知识的工具化;(3)依据各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开放程度适当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材料家族的元素"单元为例,提出了建构"材料观"的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材料的思路和角度,即认识材料的性能、加工、制备、用途等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研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铝为载体建构基本认识框架,以铝的重要化合物为载体深化认识思路和方法,最后应用该思路和方法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关材料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对单元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及方法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单元核心基本观念及思想方法→选择与核心观念相匹配的知识载体→合理分配各部分知识载体的功能→合理设计单元中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境、问题和学生活动→精心设计课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董林  陈懿 《无机化学学报》2000,16(2):250-260
离子化合物与氧化物载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从本质上探索负载型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效途径。在考虑载体的表面结构和离子化合物的本征性质 (价型、离子半径和电子构型等 )的基础上 ,用“嵌入模型”说明或预测一些离子化合物在不同的氧化物载体上的分散容量 ,为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就课题组近十年来在这方面的工作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某些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强  范继能 《化学通报》1996,(12):30-34
某些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曾强,曾宪顺,崔涛(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范继能(四川师范学院化学系,南充637002)Ge-132及其类似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1],作为药物或辅剂,其主要特点是毒性低。其中一大类倍半氧锗...  相似文献   

9.
秦蕾 《化学教育》2010,31(9):33
在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已不容忽视。以学科观念的构建为主线,从物质组成、宏观与微观、能量转化等多个角度剖析了贯穿初、高中化学课程的电解水实验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碳和碳和氧化物"单元为载体,从单无整体的角度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从单一物质的学习向一类物质的学习迈进,让学生在把握物质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形成知识结构,以此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元素化合物一轮复习中,秉承新课程理念设计了8个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微视频的设计思路、包含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简介如何使用微视频及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教学设计主要利用科技新闻为素材探究铝的化学性质,着重探究铝的亲氧性,与此同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这一重要学科观念.让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教材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实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刘臣  于春华  贾同改 《化学教育》2019,40(21):20-26
课堂教学以获取氢能为教学明线,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阐述了实际问题的确定、拆解和解决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问题的解决中,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搭建思维框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4.
朱少祥 《化学教育》2011,32(10):19-21
在对师生进行大面积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新课程初中化学学习的难点和各单元的相对学习难度,并从教学进度的控制、难点课题的分割、类比模型的建立、学科观念的培养以及单元顺序的整合5个方面,提出了突破这些难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结构特点、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认识和解决元素化合物有关问题的思维机制,提出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运用认识对象、化学问题、能力任务、认识角度和认识方式类型等重要的认识变量,揭示了中学生针对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这一认识域的认识系统构成。研究还基于模型进行了《化学1》中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模型进行复习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进行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将知识教学上升为观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追求。观念教学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形成科学观念是一个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过程,为此,教学设计和实施要重视充分展开学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刘春凤  石宁 《化学教育》2022,43(19):26-30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打破学科边界,进行学科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以生物学学科的“光合作用”知识为载体,从研究化学反应的角度,重新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通过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对实验的系统认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证据推理等关键能力,培育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钒磷氧化物(VPO)是目前由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的最为有效的催化剂体系犤1,2犦。这是极为复杂的一类催化剂体系,虽然对其进行过较多研究,但对反应活性位等问题尚未有很好的认识犤3,4犦。VPO催化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反应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其它元素的引入可以提高丁烷的转化率或马来酐的选择性,但对引入组份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犤5犦。Hutchings等曾对不同种类的单一添加元素进行过系统的比较研究犤6犦,但对二组份及二组份以上添加组份的研究鲜有报道。在实用VPO催化剂中常含有二种以上的添加…  相似文献   

19.
用改进的助熔剂法制备了十五个稀土元素(Ⅲ)的碘氧化物。通过化学和X光衍射分析方法确定这些化合物组成为LnOI,并计算了它们的晶胞参数。对Eu(Ⅲ)的碘氧化物异常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彭志伟 《化学教育》2023,(9):102-107
学科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而持久的迁移作用。元素观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元素观的建构有助于学生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并为其他化学观念的形成提供基本框架。高三复习阶段,以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概念原理知识为依托,借助迷宫游戏进行思维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反思、概括、提炼学科事实性知识,将客观存在的、知识形态的元素观念逐步转化为学生脑海中的元素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