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要用AM 1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对S1 0 、S1 1 和S1 2 的几何结构进行了计算 ,并比较了不同构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用第一原理中的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AlnPm^-(n+m=5)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构型优化,预测各团簇的稳定结构,从中得出各个团簇稳定构型之间的基本关系,当n>m研时,团簇的稳定构型与Alm^-相似,而当n<m时,团簇的稳定构型与Pm^相似。并用B3LYP/6—311G。方法计算了AlnPm^-的垂直电子离能(VDE)和绝热电子离解能(ADE),同实验数据符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3.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二元混合团簇AunPd(n=1~5)的稳定结构,得到团簇各种稳定结构的几何构形和对应的电子态,与纯Aun团簇比较研究了混合团簇AunPd(n=1~5)的稳定性.结果表明:AunPd(n=1~5)混合团簇具有多种稳定的异构体,部分异构体具有较高的自旋多重性.在Aun团簇中掺入Pd原子后,Au-Pd间的强相互作用改变了团簇的稳定结构,这种变化随团簇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Lan L2DZ水平研究了Ru Sin(n=1~6)团簇体系的稳定结构及电子性质.结果发现:Ru Sin(n=1~6)团簇基本保持了纯硅团簇的框架.对原子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计算表明,Ru Si6团簇是Ru Sin(n=1~6)团簇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对自然电荷分布的研究结果发现,Ru Sin(n=2,4~6)团簇的最低能结构出现电荷反转现象.HOMO-LUMO能隙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钌原子后团簇的化学活性增强了,且Ru Si的化学活性是Ru Sin(n=1~6)团簇最强的.通过对团簇磁矩的研究发现,Ru Si和Ru Si3团簇具有了磁性,其余团簇的总磁矩为零,且Ru Sin(n=1~6)团簇中各原子对团簇总磁矩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5.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LanL2DZ水平研究了RuSin(n=1~6)团簇体系的稳定结构及电子性质.结果发现:RuSin(n=1~6)团簇基本保持了纯硅团簇的框架.对原子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计算表明,RuSi6团簇是RuSin(n=1~6)团簇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对自然电荷分布的研究结果发现,RuSin(n=2,4~6)团簇的最低能结构出现电荷反转现象. HOMO-LUMO能隙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钌原子后团簇的化学活性增强了,且RuSi的化学活性是RuSin(n=1~6)团簇最强的。通过对团簇磁矩的研究发现,RuSi和RuSi3团簇具有了磁性,其余团簇的总磁矩为零,且RuSin(n=1~6)团簇中各原子对团簇总磁矩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6.
利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方法研究Al_nSi_n团簇的几何结构,计算它们的基态束缚能B_e(au)、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费米能、二阶能量差分△_2E(au)以及团簇的总能量.研究表明,Al_nSi_n团簇在n2时呈平面几何结构,从6个原子开始转为空间的立体几何结构,并且随着原子数的增多,两种原子出现相互咬合的趋势;同时Al_4Si_4团簇的束缚能、费米能、能隙都出现了峰值,说明其稳定性较差;分析Al_nSi_n(n=1-7)团簇的二阶能量差分发现:在m+n=3、6时,团簇都出现较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顺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2,29(6)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方法研究YnN(n=2-12)团簇的电子结构,系统计算了它们的基态束缚能Be(eV)、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二阶能量差分 (au)、离解能 (au)、团簇的总磁矩Mt( ),最近邻N原子的Y原子所带的局域电荷QY(C)和磁矩MY( )、掺杂原子N所带的局域电荷QN(C)和磁矩MN( )。研究表明,Y6N、Y8N、Y10N的基态具有较高稳定性;对于YnN(n=2-12)的所有团簇,电荷总是由Y原子转移到N原子,YnN(n=2-12)团簇中Y—N表现为离子键的性质;当n=3,4,5,9,10,11,12时,团簇的磁矩为零,团簇的磁性消失,当n=2,6,7,8时,团簇具有磁性,其中n=6时,团簇的磁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方法研究YnN(n=2-12)团簇的电子结构,系统计算了它们的基态束缚能Be(eV)、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二阶能量差分 (au)、离解能 (au)、团簇的总磁矩Mt( ),最近邻N原子的Y原子所带的局域电荷QY(C)和磁矩MY( )、掺杂原子N所带的局域电荷QN(C)和磁矩MN( )。研究表明,Y6N、Y8N、Y10N的基态具有较高稳定性;对于YnN(n=2-12)的所有团簇,电荷总是由Y原子转移到N原子,YnN(n=2-12)团簇中Y—N表现为离子键的性质;当n=3,4,5,9,10,11,12时,团簇的磁矩为零,团簇的磁性消失,当n=2,6,7,8时,团簇具有磁性,其中n=6时,团簇的磁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第一原理对Aln040234.gif (202 bytes)(n+m=5)团簇结构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第一原理中的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AlnP- m(n+m=5)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构型优化,预测各团簇的稳定结构,从中得出各个团簇稳定构型之间的基本关系,当n>m时,团簇的稳定构型与Al-n相似, 而当n< m时,团簇的稳定构型与P-m相似.并用B3LYP/6-311G方法计算了AlnP -m的垂直电子离能(VDE)和绝热电子离解能(ADE),同实验数据符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方法研究GemCn(m+n=7)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系统计算它们的基态束缚能Be(au)、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二阶能量差分△2E(au)以及团簇的总能量.研究表明,随掺杂C原子数的增加,GemCn(m+n=7)团簇的结构由三维空间转变为平面,再转变为线性结构;随着掺杂C原子数的增加,GemCn(m+n=7)团簇平均结合能逐渐增强,稳定性增加;GemCn(m+n=7)团簇的二阶差分能和能隙在Ge5C2和Ge2C5处出现峰值,说明这两种团簇较其它团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方法研究GemCn(m+n=7)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系统计算它们的基态束缚能Be (au)、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U)之间的能隙、二阶能量差分△2E(au)以及团簇的总能量.研究表明,随掺杂C原子数的增加,GemCn(m+n=7)团簇的结构由三维空间转变为平面,再转变为线性结构;随着掺杂C原子数的增加,GemCn(m+n=7)团簇平均结合能逐渐增强,稳定性增加;GemCn(m+n=7)团簇的二阶差分能和能隙在Ge5C2和Ge2C5处出现峰值,说明这两种团簇较其它团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第一性原理,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二十面体Sc12X(X=C、Si、Ge、Sn、Pb)团簇的几何构形和电子结构,系统计算了它们的束缚能(BE)、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ΔE)、局域磁矩( )及团簇的平均键长( )。研究表明,用C、Si、Ge、Sn、Pb分别替代Sc13团簇中心或表面原子可以使其成为更稳定结构(除Sc12Pb外)。掺杂团簇Sc12X中,当杂质原子X比Sc原子的原子量大很多时,具有C5V对称性的构形比具有Ih对称性的构形更稳定;当杂质原子X比Sc原子的原子量小时,具有对称Ih对称性的构形比具有C5V对称性的构形更稳定(除Sc12C团簇外)。Sc12C团簇的稳定性出现异常,其原因与轨道杂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MgnPm(n=1~2,m=1~8)团簇的几何构型,稳定性以及电子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研究.在优化所得的MgnPm(n=1~2,m=1~8)基态结构中,n m≥4时,团簇易形成五元环和四元环型结构.在得到的基态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对最低能量结构的二阶能量差分和能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MgP4,MgP6,Mg2P2以及Mg2P4具有较高的相对稳定性.在对自然电子组态和电荷布居的进一步分析发现,P原子获得电荷的多少取决于P,Mg原子之间的距离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已建立的嵌入原子法描述铜团簇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分别计算了一些具有正二十面体和立方八面体密堆结构形式的铜小团簇(原子数n为13≤n≤201)的结合能,阐述了结合能随结构团簇大小的变化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在原子数目增到10^3时,团簇将由正二十面体密堆结构形式转化为立方八面体密堆结构形式,这一结果和已有的实验观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1G*方法,对SiCmN(m=1-7)团簇的几何构型、振动频率和基态能量等性质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化学键的特征和热力学稳定性。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被用来判断体系的基态结构。结果表明,m=1~5的团簇为线状结构,m=6、7的团簇为环状结构。m增大过程中,线状团簇自旋多重度均为2,而环状团簇出现2、4和6自旋多重度。能量的二次差分值表明m为奇数的团簇比m为偶数的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盖志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1,28(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1G*方法,对SiCmN(m=1-7)团簇的几何构型、振动频率和基态能量等性质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化学键的特征和热力学稳定性。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被用来判断体系的基态结构。结果表明,m=1~5的团簇为线状结构,m=6、7的团簇为环状结构。m增大过程中,线状团簇自旋多重度均为2,而环状团簇出现2、4和6自旋多重度。能量的二次差分值表明m为奇数的团簇比m为偶数的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在(U)B3LYP/LanL2DZ水平研究了RuSin~±(n=1~6)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发现:RuSin~±(n=1~6)团簇除n=5外,基本保持了RuSin(n=1~6)团簇的基本框架.RuSi2~+团簇和RuSi3~-团簇分别是RuSin~+和RuSin~-(n=1~6)团簇最低能结构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团簇.在RuSin~+和RuSin~-(n=1~6)团簇中Ru原子比Si原子对体系电荷贡献大.HOMO和LUMO的研究结果说明,RuSin~-(n=1~6)团簇的LUMO对电子没有亲和力.RuSi~+是RuSin~+(n=1~6)团簇中化学稳定性最强的团簇.而RuSi5~+团簇是化学活性强弱的团簇.RuSin±,0(n=1~6)团簇的极化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得到了BnTi(n=1-12)团簇的基态结构, 并讨论了电子性质和磁性质. 结果表明, n≤5 时, BnTi 基态结构呈平面或准平面, n>5 时, Ti 原子倾向于与较多的B 原子成键而呈三维结构. 由二阶能量差分得出B3Ti, B5Ti, B10Ti 为幻数团簇. Mulliken 布居分析显示BnTi 团簇中电荷由Ti 原子向近邻B 原子转移且以共价键与离子键共存; 除BTi 磁矩为5 μB 外, 其余团簇磁矩处于0-2 μB 之间; 团簇总磁矩主要由Ti 原子的3d 轨道和个别B 原子提供. B3Ti和B7Ti 团簇中, B 原子表现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得到了BnTi(n=1-12)团簇的基态结构, 并讨论了电子性质和磁性质. 结果表明, n≤5 时, BnTi 基态结构呈平面或准平面, n>5 时, Ti 原子倾向于与较多的B 原子成键而呈三维结构. 由二阶能量差分得出B3Ti, B5Ti, B10Ti 为幻数团簇. Mulliken 布居分析显示BnTi 团簇中电荷由Ti 原子向近邻B 原子转移且以共价键与离子键共存; 除BTi 磁矩为5 μB 外, 其余团簇磁矩处于0-2 μB 之间; 团簇总磁矩主要由Ti 原子的3d 轨道和个别B 原子提供. B3Ti和B7Ti 团簇中, B 原子表现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TPSSh方法对B采用6-311+G(d),对Y采用Lanl2dz相对论有效势基组,研究了BnY(n=1—11)团簇的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最高分子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之间的能级间隙、极化率和第一静态超极化率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尺寸的增大,BnY(n=1—11)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从平面逐步演变为立体结构.随硼原子数n的增加,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表明了较好的热力学稳定性,有利于Y掺杂B团簇形成较大的块体材料.二阶能量差分表明基态B3Y,B5Y和B7Y团簇较相邻团簇稳定.能隙表明了基态B3Y,B5Y,B7Y和B9Y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综合说明BnY(n=1—11)硼团簇中,基态B3Y,B5Y和B7Y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极化率表明基态BnY团簇的电子结构随B原子的增加趋于紧凑,第一静态超极化率表明基态B5Y,B4Y,B3Y和B6Y平面结构的团簇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为寻找性能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