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丙成  李宗英 《色谱》2021,39(2):130-133
电渗析器件通常定义为在电场作用下操纵离子从一种溶液穿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另外一种溶液的一种设备。它可以通过电解水产生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从而用于离子色谱系统的淋洗液在线制备、抑制或检测。相较于人工配制淋洗液或再生液,电渗析技术具有绿色、高效、纯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因此基于电渗析器件的离子色谱系统应用范围越来越大。该文简要评述了近几年该器件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电致淋洗液发生器、电致膜抑制器和电渗析样品前处理器。  相似文献   

2.
步宇翔 《化学进展》2012,24(6):1094-1104
本文综述了离子型液体介质中过剩电子的结构、存在状态及其时间演化动力学特征。基于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计算结果,重点阐述了咪唑型、吡啶型、碱金属离子型熔盐氯化物离子液中与过剩电子溶剂化密切相关的溶剂化能量学、结构特征、可能的存在状态以及态-态转化稳态动力学机制,分析了此类离子型介质中电子高效传导的内在本质及离子液组成离子的重要作用。阳离子的最低未占轨道组成的导带结构是离子液中过剩电子的溶剂化态及其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任何能影响或改变其导带结构的因素均能显著影响过剩电子溶剂化。但快速的态-态转化及电子迁移并不明显取决于其组成离子扩散动力学,而是敏感地受离子液涨落所控制。这种基于溶剂化电子的迁移模式构成了此类离子型介质甚至其它液态介质中电子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开展铀吸附研究,特别是铀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对处置库安全评价十分必要.叶腊石是自然界常见的黏土矿物,但是对叶腊石和铀相互作用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采用批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pH、离子强度等对铀在叶腊石上吸附行为的影响,还探讨了该吸附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铀在叶腊石上的吸附受pH影响较大,受离子强度影响较小.铀在叶腊石上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铀在叶腊石上的吸附行为.叶腊石吸附铀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偶氮胂M作淋洗剂,其流出液可直接用光度法测定铀(VI)、钍、锆、钪和稀土。在多孔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研究了这些离子在偶氮胂M溶液中的离子交换平衡,并测量了其吸附率。研究了不同介质(水、醋酸-醋酸钠和盐酸-醋酸钠缓冲液)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的机理。提出了阳离子交换分离锆、钪、稀土;锆、铀、稀土;钍、钪、稀土以及毫克量铀或钍中微量稀土和光度法直接测定的新方法,方法较简便快速。用于矿石分析,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铀-铬天菁S-混合表面活性剂多元络合物的形成条件,初步探讨了两性-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本文采用CyDTA-酒石酸混合掩蔽剂,直接测定了以高钍、高稀土、高锆为主的矿石中的微量铀,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用偶氮氯膦Ⅲ在磷酸介质中测定钍较盐酸介质测定选择性好,文献早有报道,但因稀土和铀仍有严重干扰,在矿石分析中未见推广使用。我们根据偶氮氯膦Ⅲ和钍、铀皆能生成有色配合物的这一性质,对偶氮氯膦Ⅲ和钍、铀在磷酸体系中的显色行为作了研究,提出以TRPO-GDX-301萃取色层分离稀土、钛、锆等干扰元素,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铀矿石中钍和铀的方法。样品考核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便,省力省物,测定矿石中0.0X—0.X%的钍和铀时,相对标准偏差约为5%,准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7.
池汝安博士和田君研究员合著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化工冶金》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该书由上、下两篇共12章组成。上篇重点论述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成因、稀土矿石性质、稀土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稀土与黏土矿物的关系、稀土在风化壳中的迁移富集与分馏及稀  相似文献   

8.
海藻酸钠固定化桔青霉微球对铀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桔青霉(PC)作为对照,研究了铀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对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球(SAIPC)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铀的最佳pH为6,7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308K,铀浓度为50μg/mL,pH值为6.0,SAIPC和PC分别在7h,5h达到吸附平衡,它们的吸附容量分别达256和116mg/g。对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进行了分析,SAIPC对铀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较好地符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模型。结果表明:SAIPC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可望在工业中应用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铀-2-(3,5-二溴-2-吡啶偶氨)-5-二乙氨基苯酚(3,5-diBr-PADAP)-Triton X-100析相光度体系,建立了矿石中微量铀的测定方法,在pH 7.5三乙醇胺-盐酸介质中,将胶束溶液在 95±1℃加热 1h.络合物即被Triton X-100相完全富集.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65nm.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L·mol~(-1)·cm~(-1),铀含量在0~12μg/5mL服从比耳定律.采用TBP萃淋树脂分离干扰离子,测定矿石中微量铀,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P507-H_2SO_4体系萃取色层分离铀、钍、锆、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P507-二甲苯作固定相,以硅烷化硅胶作载体,系统地研究了铀(V1)、钍(1V),锆(1V),钛(1V)的萃取色层行为。测定了铀、钍络合物的组成,探讨了铀、钍的萃取机理。提出了连续萃取色层分离铀、钍、锆钛的途径,拟定了矿石中少量铀和钍连续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试验氯代磺酚S光度法测定铌的条件时,锆(铪)有正干扰。因此,我们探讨了用该试剂测定锆(铪)的适宜条件、干扰离子及消除方法。进而拟定了测定矿石中锆(铪)的光度法。本法的优点是选择性较好、灵敏度较高,可在常温下显色。能允许较大量钍、铀、稀土和钛的存在。当同时存在铌时,  相似文献   

12.
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特征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赣南是我国离子型稀土资源的主产区之一,其成矿母岩分布广,成矿条件优越,稀土配分类型多样。本文从成矿背景和矿床分布规律,成矿母岩和矿体赋存特征,以及矿石中稀土的赋存状态和配分类型等方面较为详细地总结了赣南稀土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铀(Ⅵ)-5-Br-PADAP-氟离子-CPC的四元络合反应,提出了测定微量铀的光度法。本法灵敏度和选择性高,可直接在水溶液中显色。  相似文献   

14.
毛建新  王琦  陈庚华  韩世钧 《化学学报》1997,55(11):1056-1060
本文指出金属离子通过大块液膜的迁移动力学模型。其中A, B, C分别表示在原料相、有机膜相、反萃相中的金属离子, 下标i表示界面; 界面扩散是离子迁移速率的控制步骤。从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关联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三个参数(k1, kx, kp),其中kp即为分配比, kp越大, 金属离子在机相中的残留量越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铀-5-Br-PADAP-氟离子-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四元配合物体系双波长等吸收点法,使干扰组分在所选取的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差等于零,从而消除了干扰组分对铀测定的影响,确定了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矿石中铀的方法。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实验部分 1.主要试剂和仪器: 标准铀溶液:由基准U_3O_8配成20μg U/ml(1:4 HC1液)。混合配合剂:1.5% NaF-3.0%CyDTA-1.5%酒石酸-0.25%EDTA溶液(1%氢氧化钠介质)。混合显色剂:0.05%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六十年代以来,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技术已被大规模应用于浓缩海水制盐,咸水淡化制取淡水以及处理工业废水等方面。稍后,作为电极反应隔膜的应用也获得了推广,如:丙烯腈电解还原二聚制取尼龙66的原料已二腈,铀的电解还原以及电解食盐制取低含盐量的氢氧化钠等。作为电极反应隔膜用的离子交换膜和一般电渗析膜的要求不同,因为它要接触电极室的渗液,所以除一般要求外,还应具有耐酸、碱、化学腐蚀,耐温性好,抗氧化性好的特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技术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适于电解隔膜应用的离子交换膜提出了要求。为了寻找一种具有上述性能的离子交换膜,我们开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的基础上,本工作较详细地选择了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5-Br-PADAP)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即乳化剂OP,简称OP)胶束增溶光度法测定铀的条件,观察了共存离子的影响。测定前用亚胺基二乙酸螯合树脂分离铀,用CyDTA-SSA-NaF掩蔽干扰离子,提高了测定的选择性。所提供的方法可测定多种岩矿中n×10~(-4)—n×10~(-2)%的铀。  相似文献   

18.
离子交换吸附平衡及其动力学兼论海水提铀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质量作用定律导出的离子交换吸附等温式, 可概括经验的、半经验的Gapon公式、Sips公式、Langmuir公式和Freundlich公式。采用交换吸附是动力学的控制步骤, 可导出交换动力学公式。该式得到海水提铀实验的验证; 且可解释用于证明“颗粒内扩散或液膜扩散机理”的实验数据; 也可解释“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联合控制”的实验数据。此外, 本文还讨论了钛胶海水提铀的机理, 为平衡吸铀量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Span80-甲苯乳状液膜研究了稀土离子的迁移行为。当膜相含10x10 ̄(-3)~3.0x10 ̄(-3)mol/L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和2%~4%(W/V)Span80,内相含0.50~2.0mol/LHCl,外相的pH为3.5~50时,所有稀土离子都能快速并完全迁移。根据各稀土离子在此乳状液膜体系中迁移性质的差别,控制外相酸度,试验了稀土离子相互之间的分离情况。试验表明,用此乳状液膜体系分离稀土离子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锌离子在水相介质Zn/V_2O_5二次电池中的迁移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间歇性恒电流测定法和X Ray衍射法,研究水相介质的Zn/V2O5二次电池中的锌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迁移性能及其放电机理;讨论锌离子在正极材料中发生迁移时的某些动力学参数与放电深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池的正极放电反应为锌离子在ZnxV2O5中的嵌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