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一种机场道面地基参数识别与转换的方法,基于文克勒地基板理论和弹性半空间理论的计算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准则,通过实测挠度与理论挠度进行拟合来识别地基回弹模量E0和反应模量K,并依据实测点挠度相等的方法实现E0和K值之间的转换,实例计算表明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识别时变结构模态参数的改进子空间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世伟  于开平  邹经湘 《应用力学学报》2005,22(2):184-188,i004
给出了基于整体数据子空间方法的改进算法,原方法对噪声的影响极为敏感,基于原方法的关键是计算一个与原系统的广义能观阵的特征值相同的矩阵的基本事实,将求矩阵的过程转化为最小二乘的问题,然后用广义能观阵替换输出矩阵,对数据进行滤波,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算法对噪声敏感性,但同时增加了计算量。利用奇异向量矩阵的正交性,将最小二乘问题中求矩阵伪逆的过程简化为求该矩阵的转置,从而降低了计算量,改进后的算法能够在提高算法对噪声的敏感性的同时降低计算量。最后利用改进后的方法辨识出一个两自由度弹簧质量块模型在三种不同的刚度变化形式下的伪模态参数,并通过与使用原方法所得的结果比较,验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3.
未知输入条件下的结构物理参数识别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研究在输入信息未知条件下识别结构物理参数的问题,根据建筑结构风荷载的作用特点,提出一类时域识别算法,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物理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4.
机械结构结合面刚度和阻尼的确定是对结构进行动态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面动力学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实测结构少量几个点上的振型和传递函数确定结合面参数。它不要求预先建立结构各部件的解析模型,也不需要实测整个结构完整的动态信息,因此适用于复杂结构结合面动力学参数的识别。文章阐明了结合面参数的识别原理,并讨论了如何消除实验误差对识别结果的影响。用本文方法识别了一台钻床的结合面参数,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用神经网络和优化方法进行结构参数识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别采用优化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对工程中经常碰到的结构参数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对一个二层试验框架和香港青马大桥马湾塔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于解决实际 工程结构的参数识别问题都是可行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并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种结构参数识别的两阶段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冯新  周晶 《计算力学学报》2002,19(2):222-227
针对测量信息不完备的剪切型结构 ,建立了一种两阶段系统识别的复合反演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两部分 :子结构地震动反演和结构参数识别。首先 ,选取可观测的子结构 ,利用一维地震动作用于结构的力学特性 ,将子结构动力方程的有限元列式进行变换 ,得到适合于最小二乘法的简单形式 ,解决了测量信息不完备及结构参数未知条件下的地震动反演问题。其次 ,根据子结构反演得到的地震动输入 ,采用结构参数时域识别技术中的加权整体迭代 -广义卡尔曼滤波器方法 ,成功地识别出了有限测量条件下单元水平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7.
部分输入未知条件下结构参数识别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深入研究了输入信息测试不完备条件下的结构参数识别问题,从理论上论证了部分输入未知时动力复合反演问题补偿算法的实质,指出了全量补偿算法在严格意义上的适用条件,提出了更为简便的二阶段识别法,使部分输入未知条件下结构参数识别的理论进一步完善,并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验模态参数的结构多层结合部参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刘泽民 《实验力学》1995,10(2):172-180
本文从一般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结构实验模态参数与子结构有限元模型,识别结构多层结合部刚度与阻尼参数的方法。当结合部模态向量分别为可测,部分可测或不可测时,给出了相应的识别算法,特别地,当结合部模态向量为可测时,其识别算法无任何矩阵求逆运算。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满意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9.
马良筠  孙海峰 《力学学报》1990,22(4):429-437
本文根据实验资料识别结构的动态力学参数,提出修正的振型迭加法,使动力计算更符合实际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0.
主动板的正交性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宁  张景绘 《力学学报》2004,36(1):72-78
给出主动结构的伴随主动结构定义,将由离散主动结构的基本方程推导出来的互易定理推广应用于连续主动结构,具体研究分布作动和分布测量的主动板.通过引入作动和测量的位置函数,给出线性控制方程和测量方程,推导出用主动板振型和伴随主动板振型表示的模态正交性条件,并用数值模拟实例加以解释.应用这些正交性条件,可将主动板的运动微分方程解耦.  相似文献   

11.
动力调谐陀螺挠性接头力学参数动态测试的频域辨识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动力调谐陀螺挠性接头力学参数动态测试的频域辨识法。仿真结果表明,噪信比达到20%时,辨识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组合梁结构在运动状态下其连接处的物理参数不断变化,导致结构的动态特性也不断发生变化.为了研究组合梁结构在运动状态下的非平稳动态特性以达到对结构振动进行实时控制的目的,必须对结构连接处的物理参数进行在线跟踪辨识.本文在现代谐波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时变系统谐波频率与振型的在线识别算法,并利用波传播方法计算出连接处的力与位移向量,再由连接处位移连续与力平衡条件求得连接处的动刚度,进而求得结构连接处的刚度与阻尼.由于该方法可以简化测试节点,所以可以节省测试成本.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与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在结构系统可测自由度上获得的不完备模态参数和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模态缩减理论,建立了识别子结构间连接子结构参数的优化模型,采用逐次二次规划法求解,改善了测试噪声和模态截断误差的影响。该方法识别精度高、收敛速度快、计算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朱长春  何彩英 《实验力学》1999,14(2):243-250
论述了在地脉动对结构物的环境激励条件下,进行结构物地脉动响应测量的试验原理及方法,提出了固有频率识别与振型识别的互补较正法.通过对实际楼房结构的地脉动响应测量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表明该理论及试验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子结构物理参数的一种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复模态综合和优化技术,提出一种子结构物理参数识别方程。该方法利用复模态综合在广义坐标下建立物理参数识别方程,然后将物理参数识别化为优化问题求解。给出了一台钻床的子结构物理参数识别实例来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关节位移及几何参数误差是导致位姿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对二者进行高精度标定可提高机器人的绝对精度.传统标定方法的精度受机器人位姿的影响,且需多次实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点动态捕捉测量的标定方法,可通过单次实验,同时标定串联机器人的关节位移和几何参数.首先基于多点动捕测量获取机器人各连杆上靶标点的3D坐标,结合罗德里格斯变换实现关节位移的求解.其次结合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和坐标转换关系,实现几何参数误差小量的标定.对方程线性化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并用最小二乘法降低噪声对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对6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标定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运动副摩擦参数的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粘性 库仑摩擦模型建立了单自由度回转机械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提出了两种识别运动副摩擦参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较高信噪比下均能有效地辨识出库仑摩擦和粘性摩擦参数,其中频域法比时域法具有更高的参数估计精度。对电机驱动的单自由度转动机械系统实验装置的运动副建立了相应的摩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库仑和粘性摩擦参数具有较好重复性,从而验证了本文参数辨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一种将实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法相结合,识别机械结构结合面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以解决大型复杂机装拆不例,难于用实验方法识别部件间结合面动力学参数的问题。用些方法识别了一台遥臂钻床的接触度和接触阻尼。  相似文献   

19.
组合结构结合部动态参数的实验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新  周济 《实验力学》1993,8(4):369-374
根据两种不同的试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利用实测传递函数识别组合结构结合部刚度、阻尼参数的方法,给出了识别过程的数学原理,该方法避免了对实测传递函数矩阵求逆运算,有效地防止了测试误差在识别过程的扩大化,计算机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方法数值计算稳定,识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起落架结构参数对飞机机轮摆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飞机机轮摆振运动方程,详细研究了起落架三个重要结构参数;稳定距、支柱刚度和减摆器传动系统扭转刚度对飞机机轮摆振的影响,考虑了各参数之间的耦合作用,严格区分“轮胎型”摆振和“结构型”摆振,并分别予以研究,所得结论为新机防摆设计和现役飞机防摆维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