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甸文  任慧真 《珠算》2002,(3):24-25
由于珠心算的普及和发展,电脑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珠心算的主要功能逐步从应用功能(即计算功能)向教育功能和启发智力功能过渡,学习珠算的对象逐步由成人转向少年儿童,中国珠算协会于1999年7月19日制定的新的《珠算式心算鉴定标准》是十分必要和适时的。为珠心算技术单独制定鉴定标准,对进一步推动珠心算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广大少年儿童学习和掌握珠心算技术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珠心算的出现,使古老的中国珠算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升华为被世人称作“开发人类大脑潜能的启智科学”;珠心算的传播,为无数的少年儿童开发出惊人的智慧潜能,造就了成千上万个灿烂可爱的“小太阳”。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珠心算及三算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跨世纪人才,已成为珠心算及三算工作者的共识。然而,我们究竟应该从何入手才能大面积提高珠心算及三算教育质量呢?在多年的珠心算及三算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大面积提高珠心算和三算教育质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一代聪明人才,那么提高珠心算及“三算”教师的素质,应当是当前珠心算及三算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珠心算教练师 报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将“珠心算教练师”正式列入国家职业标准,其四档职称系列为:高级珠心算教练师、珠心算教练师、珠心算助理教练师和珠心算教练员——  相似文献   

5.
将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有机结合,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这是社会(尤其家长们)对珠心算普遍重视和关注的焦点。为使珠心算更好地结合并服务学校教学,本着加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与“减负增效”的指导思想,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材,黑龙江省珠算协会积极探索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接轨的途径,并配合《珠心算鉴定标准》,制订出《珠心算数学鉴定标准》(试行)。该标准按小学六年制,每学年分上、下两学期,分为十二级至一级共十二个级别(十二级最低,一级最高),本刊将分三期介绍,每期四个级别样卷,供珠心算教师参考和学生练习使用。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6.
将珠心算与数学整合教学,既可通过数学课加深学生对珠心算的理解.又可通过“珠心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珠心算与数学合为一个整体,使珠心算教学成为数学教材补充和延伸。二者整合教学后,构建了“1+1≥2”的教学模式.有了“1+1≥2”教学效果,学生每次质量检测数学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优秀率达90%以上,及格率为100%;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整合,学生可学会高位算起的珠心算(口算)方法,又可熟练掌握低位算起的方法,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金钥匙     
珠算作为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曾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珠算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它的价值。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基于对20多年来珠心算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观点。为了总结和认识珠心算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使珠心算教育在科学研究的指导下健康发展,在财政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决定设立“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研究课题,对珠心算教育的效果进行严格、规范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一小”)是中珠协于2004年启动的重点科学实验研究项目“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的“珠心算教育的认知行为学研究”和“珠心算教育的脑机制研究”两个实验课题的实验点之一。经过4年多的珠心算教学对比测试实验,“认知行为学”和“脑机制”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一小”珠心算实验班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珠心算“综合开智、服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黑龙江省珠算协会将珠心算与数学教育紧密结合,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已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为推进珠心算数学教育的普及实施,省珠协在2003年“珠心算数学知识竞赛试题”(试行)基础上,今年五月正式制定了珠心算数学知识鉴定比赛标准,并于八月八日世界珠算心算日举行了全省首届珠心算数学知识鉴定比赛通讯联赛,首次参赛人数达1300余人。总结这次珠心算数学知识鉴定比赛试卷的制定工作,充分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涵盖内容广,专一性与全面性互促近几年的教学科研实验使我们深深感到,制定珠心算数学知识鉴定比赛标准,必须考虑幼儿、小学生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层次的需要。尤其在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阶段,要让他们形成广泛的兴趣,避免走向单一。比如,从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教育整合内容看,知识面较为广泛,从数数、比大小、加减计算、简化方法计算到简单几何分析、应用问题的分析等,如果在这些数学知识的内容里,过多地强调某一方面,就会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产生偏激的心理趋势,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小学生容易产生偏科偏项问题。因此,我们在珠心算数学知识鉴定比赛试卷内容的设计上,十分注意它的广度、...  相似文献   

10.
珠心算教学是小学、幼儿园数学教学领域里的一项重大教学改革,它对于提高一代人素质起着积极作用。中国珠算协会朱希安会长指出:“珠心算教育是一项崭新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珠心算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珠心算教育普及过程是全社会对珠心算认识深化过程,也是各级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不断取得共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校地处银南六盘山地区,从1985年开始搞“三算结合”实验,到90年代中期引进“珠心算”,已走过了17个春秋。由刚起步的一个班5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全校33个教学班1936名学生,全部开展了珠心算教学。我们坚持“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出人才;先普及后提高,在普及中抓提高”的原则,大力推广珠心算,把我校办成山区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2.
“珠心算纳入课堂教学”是我市重要的一项教改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取得了不少成绩。而当前,“减负”也在各地各校积极行动起来,那么,面对“减负”的冲击,“珠心算纳入课堂教学”是否就此“减掉”,渐趋消退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珠心算纳入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
珠心算的课堂教学是普及珠心算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六个“度”,不仅能提高珠心算教学效果,而且关系着普及殊心算教育工程的实施。那么把握好珠心算教学哪六个“度” 呢? 一、把握珠心算课堂教学的“坡度” 在珠心算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掌握量力性原则,定准教学坡度。若所教的内容太浅,学生情绪就会松懈;若所  相似文献   

14.
高聚福 《珠算》2002,(4):19-19
我是西吉县城关一小珠心算教师。在教珠心算乘除一口清时,没按“个律”、“进律”口诀来讲,而是采用乘法“九九”口诀,将本位积与进位积相迭加,来直接计算一位数乘多往数单积达到一口清的。我把它称作“九九迭积”一口清。多年来我利用这种方法教小学生珠心算乘除法已初见成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教的小学生姚瑞(12岁),在1998年西北三省区少儿珠心算比赛大会上,10分钟乘法计算75题,打对58题;除法计算99题,打对80题;全能成绩达到1625分。另一名小选手贺亚亚(13岁),乘法计算75题,打对56;除法计算97题,打对74道;全能成绩也达到1415分。这些孩子十分聪明,各科学习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于1998年全面开启珠心算教学实验工作,多年来,学校坚持将其作为特色教育品牌来全力打造。在滨海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珠心算教学为立足点,学校用心探索珠心算教育实验管理模式,把“教、研、训、赛”融为一体,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优化实验方案、培训师资队伍、提炼实验成果。2007年,学校被评为“盐城市珠心算特色学校”。2012年,学校被批准为首批“江苏省珠心算实验学校”。2015年1月27日,时任江苏省珠算协会会长汪以力到我县调研珠心算实验工作,对学校珠心算实验“普及与提高”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9年,学校被批准为首批“江苏省珠心算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学校”。  相似文献   

16.
小学四年级珠心算数学,在整数、小数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分数和简易方程,使四则运算更加多样化,应用问题解答更加简捷化,体现了新课改“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四)中国珠协抓“珠心算”迈出三大步;从1982年起“珠心算”的普及与提高,开始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珠协及基层群众所接受。不过苦于师资和教材缺乏,苦于组织能力和宣教能力困难,各省很快就拉开距离。  相似文献   

18.
计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的方法较多.各有千秋,但珠心算速算星期几更有特色,是我们创编的一种方法。我们在本刊2010年第四期发表了“珠心算速算星期几”.重点介绍了1582年10月14日以后星期几速算的基本方法.这篇续文重点介绍“珠心算速算星期几”的运算技巧,不仅介绍了1582年10月14日以后,  相似文献   

19.
《珠心算数学》是珠心算理论体系建设最新科研成果,它是珠心算与数学教育整合,运用珠心算原理解决现行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繁点问题的一本实用教材。对其进行学习研究,可以发现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在珠心算数学中变成了易点;小学数学中的繁点,在珠心算数学中却变成了简点。许多小学数学问题在珠心算数学中也因此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在《珠心算数学》小学部分的编写中,渗透着心理学、脑科学理论,同时也凝结着珠心算意识实验的研究成果;更注重运用哲学思想和现代“三论”的指导。这些学科理论,在珠心算开发智力的教学中交叉运用,均在《珠心算数学》中得以体现. 为了实现珠心算与数学教育整合综合开发少年儿童智力的目的,我们从本期开始连载发表《珠心算数学》小学部分,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整合内容和不断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珠心算加减法的成批出题,一直困执着任课教师:江苏省如东县牟利小学的兵春生老师在中珠协算理算法2002年理论研讨会上介绍,该校珠心算实验班有50个学生心算一张50题的十笔三位数加减的题目,最快的学生只要5分钟,最慢的学生要15分钟,全班学生平均10分钟,而老师出这张卷于大概要40分钟,用计算器做答案要20分钟,批改50张试卷最少也要40分钟,所用的时间比为1:10。为解决这个问题,今没制出珠心算启蒙教学(加成)“出题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