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本文结合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实际井动态分析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研究隔夹层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底水油藏物理模型,研究水平井隔夹层大小对水平井效果的影响,表明靠近水平井远离油水界面的隔夹层下部出现“屋檐油”,此处的剩余油为油藏高含水期挖潜剩余油的主要方向。结合底水油藏数值模型,研究不同隔夹层展布范围以及不同隔夹层分布位置下水平井的开发动态,随着隔夹层展布范围增加,隔夹层距离油水界面越远(越靠近水平井下方),则水平井开发效果越好;通过对国内某典型油田水平井生产资料进行分析,所得结论与物模、数模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岩石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储层粉砂岩、灰岩、变质岩和砾岩渗透率受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岩石渗透率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在常压条件下经过高温加热处理,其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岩石渗透率发生突变时存在一个阈值温度,组分不同的岩石,其阈值温度也不同,岩石渗透率的提高是由于岩心受热后产生了新的裂缝,裂缝延伸而形成了连通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相对渗透率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单家寺油藏的温度-相关相对渗透率,就温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作了解释,并就文献上已发表过的温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的两种主要对立观点作了论述,对计算温度-相关相对渗透率的表达式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多层砂岩油藏层内纵向非均质性表征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基于拟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层内纵向非均质性表征方法。根据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岩芯规模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出任意测井分度点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基于层状砂岩油藏动力拟函数的思想,计算出井点小层产层规模的动力拟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了岩芯规模的相对渗透率函数与产层规模动力拟相对渗透率函数之间的关系;采用插值方法得到井间任意网格动力拟相对渗透率曲线;最后采用等效含水率方法对油藏模型任意网格的原始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端点标定,确定不同区域的动力拟相对渗透率曲线。采用上述方法对海上M油田X井组进行了历史拟合,与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方法历史拟合程度更高,更能精确地描述非均质性储层综合驱替特征。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强、质轻的特点,夹层结构材料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卫星夹层结构所采用的蜂窝夹芯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推导出六边形蜂窝夹芯结构的等效弹性常数;并选取某型号卫星蜂窝夹芯结构,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等效弹性参数公式的正确性,可作为卫星蜂窝夹芯结构的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庄苹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9(3):55-57
为便于机载雷达天线的动力学分析,由夹层结构的力学特性,提出了用单层结构等效夹层结构的方法,该不仅可用于夹层结构的动力学分析,而且可用于工程中类似结构。 相似文献
7.
卫星结构蜂窝夹层板的等效计算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在利用MSC/NASTRAN对卫星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时,必须对蜂窝夹层板进行预先的等效处理,等效处理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为此,研究了3种不同的等效方法,即三明治夹心板理论、蜂窝板理论以及等效板理论,其中三明治夹心板理论方法只对蜂窝夹芯进行等效,而蜂窝板理论和等效板理论方法则是对整个蜂窝夹层板进行等效.分别采用这3种等效方法,对某铝蜂窝夹层板的2种工况进行了模态分析,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用等效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于解析解,证实了等效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粗化渗透率的小波变换方法,该方法独立于边界条件并保留所有非均质信息。利用黑油模型对粗化前后油藏的动态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结果表明:生产10年期间,粗化后与粗化前的单元累积产油量、单元产油量、综合含水率、以及油饱和度分布等均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用小波变换粗化渗透率是一种较好的粗化方法,计算方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各向异性油藏,考虑全张量形式渗透率,建立三维两相不可压缩流体流线模拟方法。采用十九点差分格式对压力方程差分离散并进行求解得到压力场,对全张量渗透率下运动方程求解得到速度场,采用Pollock方法确定并追踪流线,最后根据一维水驱油理论得到任一流线内的含油饱和度分布。不同渗透率张量油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油藏压力沿最大主渗透率方向传播较快;由于流速计算时交叉项的引入,流线与压力梯度方向一般不一致;注采井方向与最大主渗透率方向垂直布置可有效减轻注入水沿最大主渗透率方向的突进,使流线在整个油藏中分布更加均匀,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储层渗透率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煤储层三相介质及孔、裂隙三元结构系统的基础上 ,探讨了煤层的解吸、扩散和层流机理及煤储层渗透率的实验和试验方法,尤其强调了数值模拟在渗透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渗油藏非均质性对采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我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是影响其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典型油藏地质模型出发,通过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机理模型,筛选了油层厚度、隔层厚度、渗透率、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单因素及其组合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及渗透率各向异性是影响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低渗油藏开发的调整以及后期挖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下储气库天然气运移的等效渗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水平尺寸远大于垂向尺寸的特点,建立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天然气运移的等效渗流模型.所建模型通过垂向积分并沿储层垂向高度平均将复杂的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三维渗流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利用所建模型计算中国某拟建封闭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注气后储层含气饱和度和储层压力的变化,对比所建模型与传统三维渗流数学模型的... 相似文献
13.
14.
低渗透储层逐渐成为海上油田开发技术攻关的重点,它的渗透率受控于孔隙结构。目前低渗透储层渗透率的定量表征主要依据孔隙度建立孔渗关系,因低渗储层孔渗关系差,所以传统方法存在计算精度低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孔喉分布约束的渗透率定量表征方法,在表征过程中考虑孔隙结构影响,依据孔喉半径将孔隙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通过将不同类型孔隙空间赋予不同的权值,表征不同孔喉半径对孔隙空间影响,并将各类孔隙空间加权后之和定义为各类孔喉体积综合系数。与传统方法比较,该系数与渗透率具有更好的相关性。通过在新方法中引入核磁共振测井,可实现渗透率解释结果的连续分布。应用结果表明,新方法解释渗透率具有较高精度,为低渗储层渗透率表征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数模技术不能对储层渗透率时变机理合理表征;主流数模软件虽功能丰富,但滞后于迅速发展的深部封堵体系研制.针对这两个问题,在黑油模型的基础上,整合储层渗透率时变模块和一种新型深部封堵体系的表征模块,建立综合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算例分析表明,渗透率时变对开发效果影响显著,新型封堵体系能够较好地起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特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树101井区特低渗透油层,结合油藏条件,通过一系列室内实验,确定了CO2驱油机理。研究表明:随着CO2注入量增加,溶解油气比、体积系数和膨胀系数增大,粘度降低,束缚水体积膨胀。在27MPa下注入CO2,地层油体积膨胀1.4847倍,残余油饱和度降低11.43%,地层油粘度降低到原粘度的48.51%,束缚水体积膨胀1.1324倍。同时当地层压力从27Mpa降低到原始地层压力后,依靠溶解CO2膨胀能,可采出原油15.49%。此外,注入CO2后,CO2-地层油的界面张力降低,CO2可使地层油中的轻质烃抽提和汽化,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考虑长庆油田特低渗油藏地貌特征和储层各向异性,提出了一种压裂水平井新型布井方式。从钻井和油藏两个角度论证新型布井的可行性。丛式井技术可确保压裂水平井新型布井的顺利实施。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别从单井产能、阶段采出程度、含水率、波及面积等方面评价了压裂水平井新型布井在交错、菱形和矩形井网中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新型布井与常规布井在交错井网中具有相同的开发效果;菱形和矩形井网中,新型布井可以提高阶段采出程度、单井产能和相对波及面积,降低相同采出程度对应的含水率。新型布井在菱形井网(矩形井网)30 a 的相对波及面积和采出程度分别提高6.00%(10.00%)和0.96%(1.60%),含水率95% 的采出程度提高1.05%(1.50%) 相似文献
18.
热裂预测的等效应变判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热裂产生的液膜理论出发,根据凝固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应变场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热裂形成的等效应变判据,揭示了在变截面棒形铸件中,热裂总是发生在等效应变最大的区域中;这一结论与变截面铸件的热裂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孔喉细小、孔隙结构复杂,固液界面相互作用力很大,在靠近孔喉壁面处存在一层流体边界层,阻碍流体在孔喉中的流动。为研究流体边界层对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特征的影响,以去离子水在半径分别为10.0,7.5和5.0μm的微圆管中流动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分析,确定了流体流动速度、边界层厚度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流体边界层的存在,低压条件下,去离子水在不同半径微圆管中的流动偏离经典的达西流动规律,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且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随着管径的降低,流动偏离达西渗流规律的程度增大,非线性越发明显;随压力梯度增加,流体边界层厚度呈指数规律递减,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趋于定值。运用不等径毛管束模型,给出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渗流公式。 相似文献
20.
应用室内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手段,研究了微裂缝发育和微裂缝不发育的特低渗透砂岩岩样的应力敏感性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类样品的应力敏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储层是否发育微裂缝,储层渗透率越小,其应力敏感性越强;微裂缝不发育时,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且其强度随渗透率的降低而急剧增大,而渗透率大于5×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程度较弱;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明显强于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有效应力增大时,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2—3倍,而有效应力降低后,渗透率不能完全恢复,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约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5倍。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