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铁粉为稳定化剂,通过吸附试验,系统分析了多种因素影响下Cd(Ⅱ)在铁粉中的吸附特性;利用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对铁粉吸附Cd(Ⅱ)进行研究,并通过反应前后SEM电镜图和XRD衍射谱图分析吸附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铁粉对Cd(Ⅱ)的单位吸附量随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铁粉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初始溶液酸碱度对铁粉吸附Cd(Ⅱ)影响并不大;在Cd(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铁粉掺量为20 g·L~(-1),反应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Cd(Ⅱ)去除率达到94%,平衡吸附量为4.69 mg·g~(-1);Langmuir等温线、Freundlich等温线、R-P等温线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较为符合本反应;谱图分析得出铁粉去除Cd(Ⅱ)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以化学吸附为主,具体作用形式包括Cd(Ⅱ)被铁粉还原固定,含铁胶体吸附Cd(Ⅱ)共沉淀,以及静电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短毛蓼对不同浓度锰污染土壤的耐性和富集效应,并旋加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短毛蓼的修复效果进行强化研究.结果表明:短毛蓼对锰表现出很强的耐性,在锰添加浓度为2 000 mg·kg-1时短毛蓼仍然能正常生长;随着锰添加水平的提高,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锰含量都显著增加.添加抗坏血酸可以使短毛蓼的耐锰性提高,在锰...  相似文献   

3.
竹炭对水溶液中Cd(Ⅱ)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Cd (Ⅱ) 的吸附行为.考察了酸处理、pH值、竹碳与溶液的接触时间、投料量、吸附温度和Cd (Ⅱ)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镉离子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并且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在初始浓度为15 mg·L-1、最佳酸度及287K条件下,未经处理的竹炭饱和吸附量达到11.0 mg·g-1,增加竹碳的用量,镉离子吸附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行了柳江河不同河段沉积物对铜离子的等温吸附研究,发现柳江河河段的沉积物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沉积物对铜离子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柳江河沉积物吸附Cu^2 的动力学特性。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沉积物对Cu^2 的吸附百分率迅速增大,吸附平衡时间大大缩短;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吸附百分率也有明显增大,但吸附平衡时间无变化。吸附规律符合交换平衡动力学方程:t/Xd(t)=t/Xd(eq) B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玉米秸秆、牛粪为原料,在500oC氮气保护的无氧气氛下热解生成玉米秸秆生物炭(BC)和牛粪生物炭(DMBC),分别探讨两种生物炭对水溶液中4种二价重金属离子(Cu~(2+),Pb~(2+),Ni~(2+)和Cd~(2+))的单一吸附效果,并进行4种重金属在生物炭上的竞争吸附实验,探讨金属离子间在生物炭上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两种生物质原料具有不同的元素组成,B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DMBC的平均孔径更大。在单一吸附过程中,BC对金属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具有相似性,而DMBC对不同金属的吸附速率差异较大。4种重金属离子在生物炭上的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较好地拟合,吸附容量的顺序为:Pb~(2+)Cu~(2+)Cd~(2+)Ni~(2+)。通过金属之间的竞争吸附实验,发现在生物炭上Pb~(2+)的竞争吸附能力最强,Cu~(2+)次之,而Ni~(2+)和Cd~(2+)竞争吸附能力较弱,其吸附过程容易受到其他二价金属离子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黄河泥沙与重金属污染物铅(Ⅱ)、铜(Ⅱ)、镉(Ⅱ)的液—固界面交换吸附作用,得到一系列E%-pH曲线,曲线均为正S型.结果表明:①重金属离子铅(Ⅱ)、铜(Ⅱ)、镉(Ⅱ)在水体中主要以 M(OH)+ 形式存在,与黄河泥沙在液—固界面发生一价阳离子交换反应; ② 3 种金属离子在天然黄河水 pH 值范围内(8.0~8.5)与黄河泥沙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均达到75%以上,绝大部分离子被黄河泥沙交换吸附; ③在体系中加入0.2 mg·L-1的组氨酸,3种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率均有所增加,且 E%-pH曲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左移,表明一定量的组氨酸对3种金属离子与黄河泥沙表面的交换吸附起促进作用; ④比较 3 种金属离子的 E%-pH曲线可知,它们与黄河泥沙交换吸附作用的大小顺序为:Cu (II) > Pb (II) > Cd (II).  相似文献   

8.
针对硫化秸秆纤维材料(TMCS)的定量吸附机理进行扩展性研究. 结果表明:前线轨道与量子化学反应活性指数显示TMCS的 6226 分子结构与其他可能的分子结构相比,具有最强的亲核能力,被判定是最主要的吸附结构. 在该结构中,通过对Fukui函数、静电势、Mulliken电荷和吸附能的计算,表明-C(NH2)=S中的S原子和-N-/=N—H中的N原子在吸附Cd(Ⅱ)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文章从多角度定量阐述了螯合纤维吸附理论的研究,对纤维的修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活性炭对水中甲硫醚的吸附特性,选用3种表面性质相差很大的粉末活性炭,并利用X射线能谱、Boehm滴定法测定分析活性炭颗粒的元素组成及表面官能团含量,结合其性能参数探讨了活性炭吸附甲硫醚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甲硫醚的吸附速度较快,一般在30 min左右就可达到约80%的吸附容量;各种粉末活性炭对...  相似文献   

10.
Cu(Ⅱ)、Cd(Ⅱ)、Co(Ⅱ)、Pb(Ⅱ)的薄层色谱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无机阳离子 Cu(Ⅱ)、Cd(Ⅱ)、Co(Ⅱ)、Pb(Ⅱ)的薄层色谱特性,提出了分离和测定它们的薄层分析方法。以0.2mol/L HAC—0.2mol/LNaAc 为展开剂,在硅胶 H 板上分离 Cu(Ⅱ)、Cd(Ⅱ)、Co(Ⅱ)、Pb(Ⅱ)的混合物,用双硫腙喷雾显色,它们的 R_f 值分别为0.39,0.54,0.69,0.19;检测下限可达10~(-9)g;对这四种离子的混合水溶液进行五次平行测定,其变动系数依次为2.7%、4.5%、3.8%、2.4%,回收率均在96%~104%之间。用本法对地面水及电镀废水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昔格达土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中的镉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昔格达土添加量、镉初始浓度、初始pH、温度等对水相中镉的去除效果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初始pH、温度的增加会提高昔格达土对镉的吸附量及去除率,昔格达土的添加量的增加会降低对镉的吸附量而提高去除率,镉初始浓度的增加会提高对镉的吸附量而降低去除率。昔格达土对镉的最大吸附量是29.4 mg/g。等温吸附过程能够用Langmuir模型进行较好的拟合,拟合的最大吸附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对Cu(Ⅱ)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并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表征。结果壳聚糖与Cu(Ⅱ)离子的吸附配位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25℃时其吸附反应速率常数为0.0685h^-1,吸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5.60kJ/mol。结论 壳聚糖与Cu(Ⅱ)能发生吸附反应,形成2:1(物质的量比)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纤蛇纹石吸附Cu(Ⅱ)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纤蛇纹石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探讨初始溶液pH、温度和铜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和热力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60℃,pH为2~4,铜离子初始浓度为10~100mmol/L时,Cu(Ⅱ)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量随反应温度、初始pH和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以单层吸附为主;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焓变为20.427 kJ/mol,熵变为109.424 J/(mol·K),说明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蔗糖为碳源、硼酸为硼源,采用水热法和化学活化法制备出硼掺杂多孔碳球(boron-doped porous carbon spheres,B-PCS),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BET)对B-PCS进行物理表征分析,探究B-PCS吸附Cd(Ⅱ)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B-PCS为球状无定型结构的碳材料,直径为1~6μm,比表面积达672.2 m~2·g~(-1),孔体积为0.356 cm~3·g~(-1),且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氧和含硼官能团,这些特性可以为Cd(Ⅱ)提供更多的活性吸附位点,有利于提高B-PCS对Cd(Ⅱ)的吸附性能。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B-PCS对Cd(Ⅱ)的吸附为化学吸附控制过程,内扩散和Boyd模型表明粒子内扩散不是控制吸附速率的唯一因素。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模拟吸附等温线,最大理论吸附量为41.5 mg·g~(-1),0R_L1,说明B-PCS吸附Cd(Ⅱ)为有利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小于0,焓变(ΔH~0)大于0,熵变(ΔS~0)大于0,表明B-PCS吸附废水中的Cd(Ⅱ)为自发、吸热、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8-喹啉氧基乙酸及其Cu(Ⅱ)和Cd(Ⅱ)的两种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给予表征。确定了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块状花生壳对Cd2+和Pb2+的吸附特性.考察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拟合分析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36h达到平衡,块状花生壳对Cd2+和Pb2+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25℃,Cd2+和Pb2+的初始浓度为100mg/L时,块状花生壳对二者的吸附量分别可达到10.47mg/g和17.37mg/g.  相似文献   

17.
改性硅藻土对Cu(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腾冲硅藻土为基质,制得改性硅藻土.测定了该硅藻土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讨论了焙烧温度、pH值、浓度及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找到改性硅藻土吸附Cu2+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导出了 TiO_2吸附 Cu(Ⅱ)、Cd(Ⅱ)的等温式代入实验数据由计算机求取参数 X 和 Y。结果表明,该等温式描绘的等温线与实验点吻合很好。X、Y 反映了 PH 和吸附质性质对等温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竹炭对铜(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竹炭粒径和用量、吸附时间、温度以及铜(Ⅱ)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铜(Ⅱ)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铜(Ⅱ)离子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铜(Ⅱ)离子初始浓度增大,竹炭对其离子吸附率减小;竹炭对铜(Ⅱ)离子的吸附可在2h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30℃.竹炭对铜(Ⅱ)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吸附铜离子的材科.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藻细胞对水中Cu(Ⅱ)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水中Cu(Ⅱ )的吸附进行静态实验研究、研究了藻细胞浓度 ,溶液的酸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u(Ⅱ )吸附效果的影响 ,并与未包埋固定的普通小球藻吸附Cu(Ⅱ )效果进行对照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 :固定化藻细胞对水中Cu(Ⅱ )的吸附率明显高于未固定化藻细胞 ,pH值是影响吸附率的主要因素 ,固定化藻细胞对Cu(Ⅱ )的吸附是一个快吸附 ,固定化藻细胞可以用 0 5mol/L解吸和再生 ,解吸率在 80 %以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