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2020,(10)
正13"乙项任务"的外围计算1963年的暑假我们从莫斯科被调回国,实际上是到国内接受"反修"教育。在苏联一共待了一年半,教育结束后,我就提出来不再回去了。那个时候我们对有没有学位等等,不太有兴趣,回到物理所接着去工作。我的研究生没做完,说是博士生导师,我自己就没有博士头衔,最高学历是大学毕业,头衔就是学士。  相似文献   

2.
李政道先生一直为祖国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造成科学界知识断层和青年科学人才的缺乏担忧.他在1979年后,设计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将祖国的近千人青年学子引入到美国学习.这种走出去的举措尚不能满足对科学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为此,李先生又想到了请进来的做法,也即请国外顶级物理学家来祖国为全国物理学...  相似文献   

3.
《物理通报》2011,(4):1
从本期开始,本刊新增一个栏目:"解题思路与技巧".长期以来,中学物理教学在一些学校,被束缚在"题海战术"之中.试图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其结果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叫苦连天;而实际的解题能力并没得到应有的提高.如何使广大师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真正掌握解题的思路及方法.这就是我们开辟"解题思路与技巧"这一栏目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冯若 《应用声学》2008,27(5):373-373
举办暑期学校是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教育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主办,重庆医科大学和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超声治疗学"大家"论坛——200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于7月15至25日在重庆医科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重庆医科大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作为高强聚焦超声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和技术发  相似文献   

5.
姬扬 《物理》2022,(5):365-366
<正>现在的中学不讲计算(加减乘除不算的),大学前两年基本上也不涉及计算。很多大学生,包括理工科的大二学生,并不了解现代计算的威力,也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我们都听说过“摩尔定律”——信息处理能力每两年翻一番(也许还更快一些),但是很多人并不真的理解这种“指数增长”有多厉害,即使是理工科的大学生,也许还包括研究生,并不知道现代计算的威力。  相似文献   

6.
眼前的情景,使我想起了许多往事,想起了那些使我的理想成为现实的人们。我真正对物理学产生兴趣,始于一个暑期实验班。当时,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刚上天。不久,国家科学基金为参加暑期培训的、即将由高中升人大学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我恰是第一期学员。后来在我读研究生的学校里又获得了鼓励在大学任教的福德基金会提供的奖金。因此,我21岁时,已和各种奖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2018年底我曾与方守贤院士联系,是因为要开一个重大项目的评审会,邀请他来指导,他电话中告诉我说视力不好了,只能在家里。2020年春节前,我打算代表院里登门拜年,因为方先生是我们原子能院的顾问,可是一直没有联系上,我还一直在琢磨怎么回事呢,没想到过了几天就收到了方先生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突然,心里无法接受,觉得他平时身体很好啊,直到去八宝山送别他老人家,才真的意识到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8.
温馨的回忆     
甘子钊 《物理》2021,(4):228-230
谢先生离开我们 21 年了,今年是谢先生百岁寿辰,每当想起她时,心里的感觉就是满满的温馨. 她首先是一位深切关怀学生和同事的好教师 我大学本科不是半导体专业的,谢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我没听过她的课,也没有过任何交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当黄昆先生的研究生时,才开始与谢先生认识交往.我那时患较重的强直性脊柱炎,朋友们根据...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4月23日马上就要到了,这是让我听起来都感到振奋和骄傲的日子,我的导师徐叙瑢先生九十华诞。总能忆起1988年第一次见到先生的场景。我大学毕业后第三年决定继续深造,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的研究生,成了徐先生的学生。当时先生在天津,我便背着行李去找他。当年先生已66岁,却仍是健硕硬朗,神采奕奕。“做研究生不容易,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这是导师给我的第一句教诲,在我心里响了很多年。  相似文献   

10.
《物理》2020,(9)
正9一直未知的论文题目哈尔科夫大学是5年制,是有毕业论文的。毕业论文分给我的小导师是Mark Ya. Azbel。他是我们系里当时非常牛的一个年轻人,只比我大5岁。按苏联的制度,读完研究生以后考的一个学位直接翻译出来,英文叫做Candidate of Science,中文译为"副博士"。一般现在都承认这跟美国的Ph.D是相当的。得到这个学位,就可以在大学获得职位,几年后可以当副教授、教授。  相似文献   

11.
有的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体育课要使学生终生受益。我很赞成这个提法。如果我们大学物理也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我想学生是会热爱我们的大学物理的。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近十年,是否注重能力,特别是是否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否注重创新精神,已成为决定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主要标准.最近几年,我校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各类指标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益于校教科室省级课题《基于"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研究》.而物理方面则得益于校物理组省级课题《高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我校物理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了"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学’‘教’合一"这一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该模式去年结合课题研究还向部分兄弟学校展示过.接下来我就把这一新教学模式介绍一下,以供各位高中物理教师们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13.
正1955年夏,我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当时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向科学进军和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的家庭、老师和自己都认为我应该报考物理系.正是那天在校填写报名单时,学校接教育部通知,我国有3个学校的物理系从1955年开始实行5年制,它们是北大、复旦和东北人民大学(1960年改名为吉林大学).我喜欢多读些书,就这样没有回家商量,自己便填上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到了大学首先学普通物理力学,主讲教师就是中年教  相似文献   

14.
杨振宁 《物理》2011,40(10):682-683
1946—1948年间我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做了两年半研究生.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那个时候常常跟我们几个研究生到饭堂(cafeteria)去吃午饭.参加这些午饭的经常有Goldberger,Chew,Chamberlain,Joan Hinton(寒春)和我,后来Rosen-bluth和李...  相似文献   

15.
正1前言今年4月14日是我们最崇敬的导师、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芶清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从1987年考入芶先生所创建的成都科技大学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物理科学所硕士研究生以来,至今已达30周年.芶先生亲自给我们研究生讲授量子力学2(也就是量子矩阵力学)、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及有幸多次聆听芶先生重要学术讲座.我1990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亲自指导我从事  相似文献   

16.
<正>一、第一次见面——对我当研究生的要求1964年初,我参加了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1964年夏天,毕业分配时,年级主任通知我,考上了科学院原子能所张文裕先生的研究生。我按时报到,根据有关规定,先到农村锻炼一年,从农村回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硕士生导师沈联芳先生不幸于2013年5月6日逝世.噩耗传来,不胜伤感.我是沈联芳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我今生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沈老师当年对我的辛勤教诲.我是于1982年2月从江西来到武汉求学,并师从沈老师开始研究生学习的.短短三年的时间,不但奠定了我从事NMR研究的基础,而且也确定了我的人生方向.沈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所起的作用,用怎样的赞美之词都不过份.  相似文献   

18.
模型试验 我们计划两轮试验。第一轮安排在1991-1992学年.现已开始;第二轮将在1992-1993学年进行。大约20所学校表示了成为IUPP试验点的愿望。我们总的目标是通过这两年的试验把代表不同学术条件的学校一研究性的大学、综合性大学、四年制学院和两年制学院都能包括在试验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物理》2020,(5)
正方守贤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月有余。入师门三十余载,导师对我的影响,融入在涓埃之中,流淌于岁月之间,体现在方方面面,又岂是平凡文字能够表达。从研究生导师开始,到工作中的领导,在我心目中,导师永远是我遇到困难,能够给我帮助,给我力量,给我影响——哪怕是片言只语的可敬可亲的长者。学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方先生之于学  相似文献   

20.
当我写到现代物理时,经常在“现代”上加引号.从这个世纪初开始,这就是个对物理学来说令人困惑的称呼.也许它现在仍然有用,但20世纪和21世纪的物理学被一线的物理学家简单地称为“物理”,而不是“现代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