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循环伏安法对我们新设计合成的两种二茂铁甲基二氧大环多胺化合物——1-二茂铁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三烷-5,7-二酮(简称FcCH2L1)和1-二茂铁甲基-1,4,7,11,14-五氮杂环十六烷-3,15-二酮(简称FcCH2L2)——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酸碱度的影响以及它们对Zn2+,Ca2+,Cd2+,Cu2+,Ni2+,Co2+等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响应情况.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体系中化合物FcCH2L1对Ni2+具有选择性络合,而化合物FcCH2L2对高氧化态的Ni3+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无氰溶液中电沉积铜锡合金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无氰电沉积铜锡合金溶液中Cu、Sn的单独电沉积及其它们共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无论在含有络合剂或不含有络合的溶液中,Cu,Sn及Cu-Sn合金的电化学行为均为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螯合反应合成了 5种包含氨羧络合剂的二氧化锡(SnO2)纳米颗粒电子传输层材料,并比较了各类氨羧络合剂对SnO2电子传输层的形貌、载流子输运、钙钛矿薄膜结晶性以及相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材料选择是具有更多配位位点的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thylene glycol bis(...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Pt电极以及SPE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Pt系列及SPE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Pt系列上Pt的载量为2.5mL的0.01mol·L-1H2PtCl6的Pt时,对还原态CO2的电催化活性最好,当Pt的载量相同时,在SPEAu-Pt上,催化剂对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比SPEPt电极更强,这是由于预先沉积的Au对后沉积的Pt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就非电活性气体CO2检测所遇到的若干电化学问题,诸如CO2电还原和直接电流法测定、O2的干扰以及CO2和O2气体的同时检测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提出并建立了微电流法、耗尽电解除氧法、调制电位脉冲-电流/库仑法等电化学测量方法,最终实现了常温下CO2和O2气体的快速电化学方法联合检测,既消除了O2的干扰,又无需CO2在电极上直接还原.  相似文献   

6.
用光度法测定了四苯骈卟啉(H2TBP)与CU2+、Zn2+配位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H2TBP与Cu2+配位反应速率较快,△H<0,而与Zn2+配位速率较慢,且△H>0.报导了ZnTBP的荧光光谱,CuTBP的ESR谱.  相似文献   

7.
嗜碱细菌NTT33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嗜碱芽孢杆菌NTT33产生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经纯化后,在PAGE电泳上呈现一条蛋白带,分子量为3.89×107,等电点为3.0~4.0,酶反应最适pH为9.0~10.0,最适作用温度为80℃,稳定pH为6.0~9.0,稳定温度为60℃以下.金属离子Cu2+,Ba2+,Mg2+,Al3+,Co2+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Ag+,Hg2+,Mn2+对该酶有明显抑制作用,经薄层层析鉴定,该酶水解槐豆胶后产生葡萄糖、甘露糖以及低聚糖.  相似文献   

8.
研究讨论了硅一体化微机械结构型薄膜微电极电化学传感器件的稳定性及其相关的电化学问题.以电流型CO2薄膜微电极传感器件为例,通过改进器件构型设计,发展稳定的Ag+/Ag参比电极取代常规的Ag/AgCl电极,及在硅微机械加工工艺上作相应的变动,使器件中的电化学串音减至最小并得到有效的控制,器件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了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用光度法测定了3种取代四苯基卟啉与Co2+、Cu2+配位反应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学参数.讨论了卟啉结构对配位反应的影响,报导了配位反应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磷钼钒杂多酸掺杂聚苯胺(PMo(12-n)VnO10—PAn/GC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膜电极在硫酸水溶液中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对酸性水溶液中的H2O2,NO2,Fe(3+),BrO3,IO3等物质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电催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新型的光解反应体系. 该体系用空气(氧)电极作负载型TiO2 光催化膜的对电极. 空气(氧)电极是以空气中的氧作反应物,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H2O2,为光化学氧化反应提供廉价的原料. 将空气(氧)电极应用于光催化反应体系,使光化学氧化反应和光催化氧反应同时发生于同一体系.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乙酰丙酸在新型光解反应体系中的降解速度比在单一的光催化体系中或在光化学反应体系中明显增大. 文中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甲壳素溶液中的尿素分解所产生的CO2与体系中的Ca2+反应生成碳酸钙,通过控制诱导反应温度、放置时间及体系的pH值,可诱导形成不同形貌的碳酸钙.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显示该碳酸钙为球霰石、文石和方解石晶体的混合物.结果表明:甲壳素能诱导形成形貌独特的碳酸钙,包括腔体直径为0.6~3.0μm的中空微球、宽约200nm的晶须聚集体、多孔网状结构和直径为1.5~3.0μm的表面光滑的微球.  相似文献   

13.
鉴于噻唑丙烯腈和吡啶两类化合物的优点,本文以丙二腈、2,6-二氟苯乙酮、2-氯吡啶酸为起始原料,经五步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新的3-(2氯吡啶-3-基)-2EE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取代丙烯腈类化合物;并利用^1HNMR、IR、MS,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均具有一定杀菌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苄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 BGEA)、纳米二氧化硅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合成了一种纳米SiO2改性的活性稀释剂SiO2-BGEA.利用SEM观察固化薄膜的断裂截面与表面.后将SiO2-BGEA作为稀释剂加入到环氧丙烯酸树脂中配制成光固化涂料,利用T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对其光固化膜的热性能、透明度等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合成出一种新的磷酸根取代多联吡啶化合物6-(4-甲基磷酸苯基)-2,2’-二联吡啶(2)及其Eu(III)的三元配合物[Eu(DBM)3(2)](3)(DBM为二苯甲酰甲烷),通过Si-O-P键将化合物2及配合物3负载到无机介孔材料MCM-41上,并研究了它们的电子光谱性质变化。电子光谱表明,化合物2在溶液中吸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子交换水解法制备出粒径小(20nm)、颗粒均匀的纳米TiO2粉末.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TiCl4溶液中的氯离子得到了TiO2溶胶,然后经过干燥、煅烧可得到纳米级的TiO2粉末.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能够有效地将氯离子去除干净,简化了制备流程,缩短了制备时间.通过对橙黄Ⅱ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所用TiCl4溶剂、除氯离子程度、干燥方式、煅烧温度等因素对TiO2粉末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壳聚糖(CS)为基体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PMAA)为共纺聚合物,通过静电纺丝和热交联技术制备了具有良好形貌和稳定性的交联壳聚糖/聚甲基丙烯酸(CS/PMAA)纳米纤维膜,然后采用戊二醛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后用于负载钯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纤维膜的微观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钯催化中心在纤维膜上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戊二醛改性后纤维膜的化学结构变化;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戊二醛改性对壳聚糖纤维膜与钯催化中心之间络合强度的影响.Sonogashira偶联反应催化结果显示,戊二醛改性有助于提高纤维膜负载钯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且该催化剂在重复使用9次后,催化反应转化率和产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以2-乙酰基吡啶和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经羟醛缩合、双氧水环氧化反应、碱催化合环反应及锌粉还原反应得到一种含吡啶基取代偶氮苯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1 H 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测试了其对不同类型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镁仅形成11型配合物,而与Cu2+形成11与12型配合物.对其可能的配位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二丙酮果糖的氧化及其支链糖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两种新的氧化剂体系:(1)三氧化铬-乙醚-二氯甲烷/硅藻土,(2)重铬酸吡啶(Pyri-dinium dichromate)-三氟乙酸酐在酮粮合成中的应用。并通过酮糖3与RLi(R=Me,Ph)经亲核加成,合成得到了支链单糖4,5,由元素分析及IR、~1H、~(13)C-NMR数据证实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制备单氨基取代卟啉铁Fe(ATPP)Cl的基础上,以具有良好成膜特性的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为载体,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得到新型的高聚物负载卟啉铁(Poly-Fe(ATPP)Cl).以分子氧-抗坏血酸-Poly-Fe(ATPP)Cl作为细胞色素P-450的氧化模拟体系,研究了其对环己烷在常温常压下温和氧化的催化性能,并考察反应时间、还原剂用量、轴向配体以及催化剂的回收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