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笑云  杨异 《物理通报》2017,36(12):88-90
利用石油产品密度实验装置, 测量了3种常用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 结果表明, 润滑油的密度均 随着温度的升高线性减小, 在相同温度下, 酯类油的密度大于矿物油和P AO油, 矿物油的密度大于P AO油. 利用实 验数据建立了3种润滑油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密度 温度数学模型, 建立的模型精度较高, 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 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气相-尘埃模型Nautilus研究了星际氧气的演化过程,使用了两种典型初始丰度值下的恒温模型和变化物理条件下的加热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冷致密云的条件下,CO、O_2和H_2O达到峰值的时间依赖于氢核密度的多少,其随氢核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加热模型中,在温度升高后的10~5年后,氧气的丰度值与观测结果符合较好.在温度大于30 K后,氧气的稳态丰度值将不再随氢核密度而变化,且大于此温度可以阻止氧气大量的沉降到尘埃表面.此外,无论在恒温模型还是在加热模型中,低氢核密度更有利于O_2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气相-尘埃模型Nautilus研究了星际氧气的演化过程,使用了两种典型初始丰度值下的恒温模型和变化物理条件下的加热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在冷致密云的条件下,CO、O2和H2O达到峰值的时间依赖于氢核密度的多少,其随氢核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加热模型中,在温度升高后的105年后,氧气的丰度值与观测结果符合较好. 在温度大于30 K后,氧气的稳态丰度值将不再随氢核密度而变化,且大于此温度可以阻止氧气大量的沉降到尘埃表面. 此外,无论在恒温模型还是在加热模型中,低氢核密度更有利于O2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张天宝  俞玄平  陈阿海 《物理学报》2015,64(15):156402-156402
本文通过数值求解有限温度下一维均匀费米Gaudin-Yang模型的热力学Bethe-ansatz方程, 研究了此模型的基本性质,得到了在给定的温度或给定的相互作用下, 化学势、相互作用、粒子密度和熵的相互变化图像. 对结果分析发现, 在给定温度和相互作用下, 熵随着化学势的变化有一个量子临界区域.  相似文献   

5.
在Zollweg & Liebermann模型(Z&L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高温条件下的量子机理作用,考虑了电子与中性粒子的碰撞关系,最终得出修正后的电导率模型,并对局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水中放电等离子体的粒子数密度及电导率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压力为定值的情况下,水中放电等离子体的总粒子数密度随温度变化呈下降趋势,温度达到15000 K时,一次电离达最大值.电导率随温度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温度低于12000 K时,电子与中性粒子的碰撞起主导作用,而温度高于25000 K时,电子与离子的碰撞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ZollwegLiebermann模型(ZL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高温条件下的量子机理作用,考虑了电子与中性粒子的碰撞关系,最终得出修正后的电导率模型,并对局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水中放电等离子体的粒子数密度及电导率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压力为定值的情况下,水中放电等离子体的总粒子数密度随温度变化呈下降趋势,温度达到15000 K时,一次电离达最大值.电导率随温度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温度低于12000 K时,电子与中性粒子的碰撞起主导作用,而温度高于25000 K时,电子与离子的碰撞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SHML模型计算了在局域热力学平衡条件下钨等离子体在温度为0.3~10keV、密度为0.001~0.1 g.cm-3范围内的平均离化度,研究了钨等离子体平均离化度随温度、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钨等离子体的平均离化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在增大的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平台.研究了电离势对离化度的...  相似文献   

8.
用温度场论方法计算了F-L模型在有限温度和密度下的状态方程,分析了压强对净重子数密度的等温线.结果表明,在平均场近似下,F-L模型所给出的退禁闭相变为一级相变.  相似文献   

9.
王斌  刘颖  叶金文 《物理学报》2012,61(18):186501-186501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 并结合准谐徳拜模型研究了NaCl结构的TiC在高压下的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 计算所得零温零压下的晶格常数、体弹模量及弹性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零温下弹性常数和弹性模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通过态密度和电荷密度的分析, Ti-C键随压强增大而增强. 运用准谐德拜模型, 成功计算了TiC在高温高压下的体弹模量、熵、热膨胀系数、徳拜温度、 Grüneisen参数和比热容. 结果表明压强对体弹模量、热膨胀系数和徳拜温度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其的影响. 热容随着压强升高而减小, 在高温高压下, 热容接近Dulong-Petit极限.  相似文献   

10.
陆展鹏  魏兴波  刘天帅  陈阿海  高先龙 《物理学报》2017,66(12):126701-126701
通过数值方法求解了有限温度下一维均匀Hubbard模型的热力学Bethe-ansatz方程组,得到了在给定温度和相互作用强度情况下,比热c、磁化率χ和压缩比κ随化学势μ的变化图像.基于有限温度下一维均匀Hubbard模型的精确解,利用化学势(μ)-泛函理论研究了一维谐振势下的非均匀Hubbard模型,给出了金属态和Mott绝缘态下不同温度情况时局域粒子密度n_i和局域压缩比_κi随格点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提出的Gilmore-NASG模型,在考虑液体可压缩效应的边界条件下,研究了可压缩液体中气泡的声空化特性,并与利用原有KM-Vd W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KM-Vd W模型,由于Gilmore-NASG模型采用新的状态方程来描述气体、液体以及由可压缩性引起的液体密度变化及声速变化,所以用Gilmore-NASG模型得到的空化气泡的压缩比更大、崩溃深度更深、温度和压力峰值更高.随着驱动声压幅值的增大,两种模型给出的结果差别愈加明显,而随着驱动频率的增大,两种模型给出的结果差别逐渐减小.这表明,在充分考虑泡内气体、周围液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共体积的变化所导致的介质可压缩特性下,气泡内的温度和压强可能达到更高值.同时, Gilmore-NASG模型还预测出了气泡壁处液体的密度变化、压力变化、温度变化以及液体中的声速变化.因此, Gilmore-NASG模型在研究高压状态下气泡的空化特性以及周围液体对气泡空化特性的影响方面具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建立血液流动的剪切稀化模型,并对3-D微管道内血液多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显示,该模型不仅能预测微管道内速度分布,还可以体现微尺度下血液流动的F-L效应.为了探索无膜透析可行性,利用该非牛顿两相流模型对T型微槽道内血液透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血浆中质量扩散系数较大的组份很容易从血液扩散到透析液中,实现了组份分离.  相似文献   

13.
在夸克势模型的框架下,用屏蔽质量与介质温度和密度的关系,研究了ψ′在热力学介质中的轻子衰变和辐射跃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周期外力作用下流体在微通道间流动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模拟计算了氩在亲水性和憎水性平行平板壁面间的流动过程,并对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等进行了统计.模拟结果表明在憎水性壁面附近,易观察到速度滑移和温度阶跃现象,而亲水性壁面上则反之.与N-S方程和能量方程的解进行了比较,亲水性通道速度和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分析解吻合较好,憎水性通道的模拟结果与分析解相差较大.同时,对300℃下不同密度水的流动进行了模拟,随着密度的增大,在壁面附近流体流动特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MTS材料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密度(0.322~0.726g/cm~3)的闭孔泡沫铝在温度范围25~500℃下的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得到了泡沫铝在不同温度下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密度以及温度对其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Liu和Subhash提出的本构模型对不同密度泡沫铝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随密度变化的函数,再代入Liu-Subhash模型,得到了泡沫铝的准静态压缩本构模型。通过引入温度软化项对准静态压缩本构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泡沫铝准静态压缩本构模型,对闭孔泡沫铝的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W-S模型的完全拉氏量出发,按巨正则系统的温度场论计算了该模型在有限温度和密度下的有效势,讨论了高温高密下弱电系统的两个基本热效应.发现热效应不仅可以抵消Higgs机制的效应使对称性得到恢复,而且还会使规范粒子保留有来自极化效应导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温下等离子体的状态方程及其热力学性质在天体物理、可控核聚变以及武器设计与破坏效应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回顾了高温等离子体在不同状态区域的状态方程的理论模型和处理方法.对于理想等离子体,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其状态方程较简单,已趋于完善.在超高温下,原子完全电离,离子和电子都可以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当温度不太高时,离子部分电离,可以采用Saha方程及其修正模型描述;原子在高度压缩状态下,其状态方程可以采用Thomas-Fermi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得到.对于非理想等离子体,离子之间存在强耦合,还没有单一的理论模型能够在任意密度和温度范围内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统一描述.量子分子动力学方法原则上可以在较大温度密度范围内给出可靠结果,但由于计算量太大以及高温下的计算存在收敛问题,也较难应用到温度较高的稠密等离子体区域.半经验的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虽然简单、计算量小,但只能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给出较精确的状态方程结果.在不同温度密度区域内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再在空白区域进行插值从而得到全局状态方程在目前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建树  韩银录 《光子学报》1998,27(2):185-188
在Walecka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热动力学理论和Dirac-Bruckner-Hartree-Fock方法,研究了有限温度不同密度下核子相对论微观光学势及其相应的薛定谔等效势和平均自由程.计算结果表明,核子薛定谔等效势和平均自由程对核密度的依赖相当敏感,当核密度增大时对核密度的依赖变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扭曲波玻恩交换近似方法,在自由原子模型下计算了电子与离子碰撞激发、电离截面,计算值与实验一致;在含温有界平均原子模型下,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密度等离子体中离子的电子碰撞直接电离截面,发现由于温度、密度效应导致离子的能级漂移,引起等离子体中离子的碰撞电离截面比自由原子情形发生较大变化. 关键词: 平均原子模型 扭曲波波恩交换近似 电离截面  相似文献   

20.
施研博  应阳君  李金鸿 《物理学报》2007,56(12):6911-6917
在双温聚变燃烧点模型框架下,对比D-T等离子体聚变燃烧过程中α粒子能量逐步沉积与瞬时沉积两种描述的等离子体温度、离子数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作了计算,考察了α粒子的慢化过程对D-T聚变点火的影响.发现考虑α粒子的慢化过程后,D-T等离子体峰值温度的出现将会推迟若干皮秒甚至几十皮秒,在较低的初始温度密度条件下,时间推迟得更多些.等离子体的峰值温度比α粒子能量瞬时沉积描述也会下降13keV左右. 关键词: α粒子 聚变燃烧 能量沉积 慢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