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仅密度相关的BUU模型讨论了在重离子碰撞中能量储藏与入射道动力学(入射能、碰撞参数、碰撞系统)的依赖关系,以及碰撞系统的极不对称性对激发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参加者-旁观者图象,本文应用多源模型,计算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零度能分布和入射碎裂区的横能分布,以及零度能与横能的联合几率分布.对于60A GeV和200A GeV入射核16O与不同靶核的碰撞,计算结果与西欧中心WA80组的新实验数据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3.
给出“入射粒子能量为阈能时的核反应是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一结论的更一般性证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包括了平均场效应,两体碰撞和泡利阻塞效应的Boltzmann-Uehling-Uhlenbeck理论,系统研究了20Ne+20Ne碰撞系统在轰击能量为5—150MeV/u能区内中心碰撞时,反应机制从全融合、非全融合向碎裂变迁的过程,讨论了平均场、两体碰撞和泡利阻塞效应随轰击能量的变化及它们对反应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离子碰撞中原子核阻止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有3种对称势形式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研究了中能重离子碰撞中原子核阻止的同位旋效应和随入射道条件的系统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原子核阻止灵敏地依赖束流能量、碰撞参数、碰撞系统的质量和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相关性,而3种对称势和碰撞系统的中质比对它的影响不很明显,但在大约费米能量以下能区,原子核阻止同时依赖于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和对称势.故认为在费米能量以上能区直至150MeV/u,原子核阻止是提取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一个新的物理观测量.  相似文献   

6.
贾祥富  杨威 《物理学报》1998,47(11):1783-1789
利用修正的BBK理论,考虑入射道的库仑相互作用及出射电子的交换对称性,在共面-等能分享-垂直角度碰撞几何中,分别计算了能量为79.6,105.6,227.6和375.6eV的入射电子碰撞Li+(1s2)(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TDCS).结果表明:在接近阈能的碰撞中,两出射电子连线平行于入射电子方向时,TDCS最大;两出射电子连线垂直于入射电子方向时,TDCS最小;入射电子能量达5倍的电离阈能时,主要为单次双体碰撞,而且入射道库仑场对决定低能碰撞的TDCS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王海桥  蔡勖 《中国物理 C》1990,14(4):333-336
考虑到核内核子的级联碰撞,我们提出了一个描述灰粒子数分布的模型,模型较好地符合实验,说明灰粒子数能更恰当地反映入射强子在核内的碰撞次数.  相似文献   

8.
张丰收  葛凌霄 《中国物理 C》1990,14(11):1045-1050
借助于Boltzmann-Uehling-uhlenbeck理论,对 20Ne+20Ne碰撞系统,在不同碰撞参数下,系统地研究了费米能区的碰撞机制.结果表明:深部非弹性碰撞已由非完全深部非弹性碰撞所取代;随着轰击能量升高,非完全深部非弹性碰撞分量变小,50MeV/u时已有碎裂发生,150MeV/u时已是典型的碎裂过程.同时对中间质量碎片发射的起因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粒子方位角关联(2pAC)方法开展了费米能区64Zn轰击58Ni靶的重离子碰撞中横向流入射能量依赖的实验研究。利用考虑了单个事件中参考粒子对剩余体系反冲修正的改进的2pAC方法和已有的2pAC方法分别抽取了26,35和47MeV/u能量下64Zn+58Ni半中心碰撞的相对横向流强度,发现横向流的强度随入射能量增加而减弱的趋势与抽取横向流过程中是否考虑反冲修正无关,但考虑反冲修正时得到的横向流相对强度对比未考虑反冲修正时显著减小。通过线性拟合得到的相对横向流强度-入射能量关系,进一步获得了64Zn+58Ni半中心碰撞的平衡能分别为(110.1±5.8) MeV/u(改进的2pAC方法)和(128.0±5.6) MeV/u(已有的2pAC方法)。对比以往基于常规反应平面重建方法抽取得到的结果发现,基于改进的2pAC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以往基于常规方法测得的平衡能-碰撞参数关系符合很好;相反,基于已有2pAC方法得到的结果被显著高估。对比结果证明了在利用2pA...  相似文献   

10.
超高速碰撞闪光强度与碰撞角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测量超高速碰撞过程中产生的闪光现象,进而研究相近碰撞速度、不同入射角度(弹道与靶板平面的夹角)条件下超高速碰撞产生闪光在整个物理过程的闪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设计了适用于瞬态闪光测量的光学高温计测量系统。通过二级轻气炮加载LY12球形铝弹丸,运用设计的瞬态高温计测量系统分别进行了入射角度为30°,45°,60°和90°相近碰撞速度条件下碰撞LY12铝靶产生闪光现象的测量。获得了平均碰撞闪光强度峰值与碰撞角度的关系,平均碰撞闪光强度峰值随碰撞角度的减小而增大,碰撞角度为30°时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朱玉兰  王艳艳  邢永忠 《物理学报》2012,61(14):142501-142501
在详细比较同位旋相关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几种常用形式的基础上,利用IBUU模型, 分别对具有相同质量的60Ca+60Ca和60Ni+60Ni的中能重离子碰撞进行了模拟计算,定量地分析了碰撞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同位旋相关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对于核子的快度分布和集体流的影响.结果显示: 不同形式的核子碰撞截面,可以给出相差较大的核子的快度分布和横向流, 但在同一种截面形式下,对称势的变化对横向流的影响较小.这表明在新的动量相关的对称势下,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集体流对于截面的敏感性依然成立;同时表明,在相同的碰撞截面和对称势形式下, 当入射能量在平衡能附近时,入射粒子的中质比对核子在平面流的影响较大,反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孙天淼  祁月盈  叶丹丹  宁丽娜 《物理学报》2013,62(22):223401-223401
利用碰撞参数玻恩近似方法研究了Debye 等离子体环境中高能H++H的碰撞激发过程, 研究了不同Debye 半径下氢原子1s → 2p 的激发耦合相互作用矩阵元、入射粒子能量为160 keV/u 的激发电子跃迁概率以及入射粒子能量范围为100–1000 keV/u 的碰撞激发截面. 结果表明: 随着屏蔽效应的增强, 激发截面减小. 根据激发截面的公式以及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引起激发截面减少的原因. 入射粒子与激发电子之间的屏蔽相互作用势和靶的电子结构(波函数和能级) 对激发截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碰撞参数玻恩近似方法 碰撞激发截面  相似文献   

13.
(e,2e)反应中碰撞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穗萌 《物理学报》2000,49(4):690-695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共面等能几何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氢原子三重微分截面的结构.讨论了Brauner,Briggs和Klar理论的修正对截面结构的影响.在两个出射电子相对角固定的情形下,验证了一种被称为“triplebinary”碰撞的新的碰撞过程.研究了各峰的位置分布和主要的碰撞机理是怎样随入射能和相对角的增加而改变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原子核阻止是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可能探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输运理论,研究了不同中子–质子比的碰撞系统在中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原子核阻止的同位旋效应及其对束流能量和碰撞参数的依赖性.计算表明对于所研究的4个碰撞系统,在从费米能附近到大约150MeV/u的较宽入射能量范围内,近心碰撞的原子核阻止强烈地依赖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相关性,而对称势对它的影响并不明显.故原子核阻止是提取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灵敏探针.研究还表明动量相关势对原子核阻止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质子椭圆流与对称能的密度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左维  雍高产 《中国物理 C》2007,31(8):741-744
基于同位旋和动量依赖的强子输运IBUU04模型, 研究了132Sn+124Sn碰撞系统中的质子椭圆流对对称能的敏感关系. 研究发现入射能量从每核子400MeV到800MeV时质子椭圆流在低横动量端对对称能的敏感性高于高横动量端, 同时发现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大, 质子椭圆流对对称能的敏感性在降低. 在研究入射能量范围内, 当入射能量为每核子400MeV左右时质子椭圆流对对称能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杨欢  张穗萌  邢玲玲  吴兴举  赵敏福 《物理学报》2017,66(7):73401-073401
用3C模型和修正后的3C模型在低能、两个出射电子等能分享几何条件下,对电子垂直入射碰撞电离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了(e,2e)反应中各种屏蔽效应对氦原子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同时对截面中形成各峰的碰撞机理做了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射能较低时,各种屏蔽效应对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幅度以及角分布均存在一定影响,并且形成各峰的碰撞机理直接影响截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兰州大学2×1.7MV串列加速器离子-原子碰撞实验终端上产生的单核子能量为20-500 keV的Cq+和Oq+(q=1-4)离子与He原子碰撞.采用符合测量方法和多参数数据获取系统得到了散射离子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二维谱,从而分别得到直接电离、入射离子俘获电子和入射离子损失电子截面与总截面的截面比Rdirect,Rcapture和Rloss,并对强扰动能区的各个反应道之间竞争关系及同一反应道在不同碰撞体系中所表现出的实验规律进行了比较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相对论扭曲波(RDW)电子碰撞激发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Ca原子基态3p64s2 1S0到激发态3p64s4p 3P0,1,2 1P1精细结构能级的碰撞截面,总结了在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碰撞截面的变化规律。目前计算中,细致考虑了电子关联效应和Breit相互作用,计算结果与已有的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对实验值的相对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相对论扭曲波电子碰撞激发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Ca原子基态3p~64s~(21)S_0到激发态3p~64s4p~3P_(0,1,2)~1P_1精细结构能级的碰撞截面,总结了在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碰撞截面的变化规律.目前计算中,细致考虑了电子关联效应和Breit相互作用,计算结果与已有的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对实验值的相对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BUU方程碰撞项中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分别采用有介质和无介质两种情况下的数据,系统地计算了重离子碰撞中介质效应对于集体流的影响.从有介质核碰撞截面和无介质核子碰撞截面随入射核子能量变化的规律合理地解释了介质效应对重离子碰撞横动量,流角等物理量的明显影响.分析这些影响可以看出在该能区和只考虑核子-核子弹性碰撞,π产生和π吸收的情况下介质效应与核物质状态方程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