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积分时间分辨荧光方法研究了KH(X1Σ+,v=0-3)与H2之间的振动碰撞能量转移。在K-H2混合样品池中,脉冲激光(泵浦激光)双光子激发K原子至6S态,K(6S)与H2反应生成KH(X1Σ+,v=0-3)分子,利用另一脉冲激光(检测激光)激发X1Σ+至A1Σ+态,通过测量0-100μs延迟时间内各振动态的时间分辨激光感生荧光光谱(LIF)强度,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和谱线轮廓积分方法,得到了KH(X1Σ+,v=0-3)与H2之间的振动能级转移速率系数分别为(2.1±0.4)×1013cm3.s1for v=1→v=0,(6.5±1.2)×1013cm3.s1for v=2→v=1和(8.9±1.6)×1013cm3.s1v=3→v=2.同时得到扩散系数为(1.3±0.2)×104s1.  相似文献   

2.
用532.0nm激光激发Na2分子到B1∏u电子态,记录了Na原子的跃迁和Na2分子的A1∑+u-X1∑+g的谱带.由Na与Na2激发态发射的光谱及其强度可以认定在Na-Na2系统中的碰撞过程,Na原子线是Na2(B1∏u)到Na(3P)的碰撞能量转移产生的,预解离过程也可产生原子线.而A1∑+u-X1∑+g谱带是由B1∏u到21∑+g的碰撞转移后再由21∑+g到A1∑+u的辐射而引起的.在360C,根据辐射衰变率和荧光强度,得到Na2(B1∏u)到Na2(21∑+g)碰撞转移速率系数为7.1×10-10cm3s-,而B1∏u的预解离率为2.3×106s-.对不同振动能级间的碰撞激发转移[Na2(B1∏u)(v′=6)+Na(3S)→Na2(B1∏u)(v′=5,7)+Na(3S)]也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v′=5和7时的速率系数分别是1.3×10-10cm3s-1和1.1×10-10cm3s-1.  相似文献   

3.
用 NaD_2线激发钠蒸汽(T=523°K),探测3P→3S,5S→3P,4D→3P 的荧光强度,得到 Na(3P)+Na(3P)→Na(4D)+Na(3S)碰撞激发能量转移截面为2.4×10~(-15)(cm)~2.并将本文和国内外文献数值作了比较,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应用激光吸收和荧光方法,测量了Rb(5PJ)态与He原子碰撞的精细结构转移和碰撞猝灭截面.Rb原子被激光激发到5P3/2态,将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检测激光束调到5PJ→7S1/2的跃迁,测量5PJ激发态原子的密度及空间分布,由此计算了5PJ→5S的有效辐射率.在T=340K和He密度0.5×10^17〈N〈4×10^17cm^-3范围内测量了5P1/2→5S1/2发射的敏化荧光强度I795,量N/I795与N有抛物线型的关系,表明了5PJ的猝灭是由于与He原子的碰撞产生的,而不是由与Rb基态原子碰撞产生的.由最小二乘法确定的二次多项式的系数得到5P态与He碰撞精细结构转移截面σ3/2→1/2=(1.84±0.61)×10^-17cm^2,猝灭截面σD=(1.07±0.30)×10^-17cm^2.  相似文献   

5.
在Rb蒸气中观察了荧光强度的增强与减弱.5P3/2态荧光的减弱是由于激光激发5P3/2—→5D5/2的跃迁造成的,5D5/2态原子碰撞转移到5D3/2,产生5D3/2—→5P1/2的辐射,增加了5P1/2态的布居,从而使5P1/2—→5S1/2的荧光增强.激光诱导布居数的变化由相应荧光的强度信号的增减来检测,利用速率方程组,得到了受激发射(即5D5/2—→5P3/2)速率为2.0×108s-1,精细结构碰撞转移(即5D5/2—→5D3/2)截面为6.4×10-14cm2.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吸收技术,测定了Li(2P)+H→LiH+H的反应截面.仅在LiH基态的ν=0能级才发现有布居.通过吸收谱的测量,确定LiH(0,J)的转动态分布.由速率方程分析得到反应截面σ(J),总的反应截面为所有σ(J)之和,结果是(0.4±0.19)×10-16cm2.LiH(0,J)的分布接近统计分布,转动线吸收强度除以2J+1的对数与J(J+1)成线性关系,由斜率给出转动温度为(1529±0.05)K.观察结果给出了以下的结论:直线反应碰撞机制不适用于Li+H2系统,而插入式的反应机制适用于该系统.  相似文献   

7.
讨论形如ut=F(u,ux,uxx)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由可积系统vx=P(v,u,ux),vt=Q(v,u,ux)定义的B(a)cklund变换u→v分类问题,证明了这样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只能是Burgers方程ut=uxx+2uux,而相应的可积系统是vx=(λ+v)(u-v),vt=(λ+v)(u2+ux-uv)-λ(λ+v)(u-v),其中λ是任意常数.  相似文献   

8.
Rb-Rb光学碰撞精细结构分支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R b52P多重态与R b原子基态的光学碰撞中的精细结构分支比,激光频率调至R b共振跃迁的红翼,定义分支比为I(D1)/I(D2),I(D1)、I(D2)分别为R b的D1和D2线的荧光强度,测量了激光频率从R b5P3/2红翼15cm-1调至50cm-1的分支比,在5P3/2的近红翼,分支比与失谐量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测量了R b5PJ态的精细结构转移截面,截面值2σ1为3.2×1-0 15cm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 s(6P3/2) C s(6P3/2) H e→C s(n lJ=8S1/2,4F5/2、4F7/2) C s(6S1/2) H e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在温度为330~340 K,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共振激发C s原子至6P2/3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6P3/2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缓冲气体增大了两个6P3/2原子间的能量转移,这可从测量由两个C s(6P3/2)原子碰撞而被布居的n lJ态所发射的荧光得到证实.三体碰撞速率系数分别为(1.80±0.72)×1-0 27cm6-s 1、(1.28±0.51)×10-27cm6s-1、(2.23±0.89)×1-0 27cm6-s 1.  相似文献   

10.
对Bi可膨胀空间类进行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若X=lim←{Xα,πβα,Σ}并且每个πα是开满映射,如果X是|Σ|-仿紧的,并且每个Xα都是Bi(i=0,1)可膨胀的,则X是Bi(i=0)可膨胀的。(2)若X=∏σ∈ΣXσ是|Σ|-仿紧的,则X是Bi(i=0,1)可膨胀的当且仅当F∈[Σ]<ω,X=∏σ∈ΣXσ都  相似文献   

11.
Rb蒸气中的辐射陷获效应和5P1/2能级有效寿命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测量了Rb蒸气中(5P1/2)共振能级的有效寿命.圆柱形样品池充入金属Rb,样品池温度在333K-373K之间,在池中产生10^11~10^12cm^-3的Rb原子密度.使用Nd:YAG脉冲激光器(泵浦激光)将Rb原子激发至5P3/2态,测定了转移荧光随时州衰减的曲线.由于辐射陷获效应的存在,有效辐射率是自然辐射率与透射因子的乘积.对5R1/2→5S1/2跃迁荧光曲线的测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及速率方程得到的不同温度下的有效寿命与霍斯坦理论计算得到的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