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流体力学是力学和机械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其涉及数学、物理的概念多、公式复杂、理论抽象而实际应用广,是公认的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笔者提出了将流体力学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动力学等其他力学课程交叉教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各门力学课程知识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流体力学的同时复习其他力学的知识,通过对比深化理解流体、固体、刚体和电磁场,最终获得对力学学科的整体视野,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给排水、供热通风专业少学时力学课程的特点,认为有必要将流体力学合并于理论力学教学之中,并对其可行性、合理性及课程内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给排水、供热通风专业少学时力学课程的特点,认为有必要将流体力学合并于理论力学教学之中,并对其可行性、合理性及课程内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大众力学丛书》中的《诗情画意谈力学》和《趣话流体力学》两本书,适应信息时代知识传播的需求,将《大众力学丛书》进一步升华,制作视频公开课与在线课程的情况以及几点体会。1天津大学力学专业通识课的建设过程对于力学科普重要性的认识,力学界的同仁早有共识,特别是力学科普对于引导和培养后备力学人才的重要性。1999年天大力学系由16位教授、博导共同发起,为1999级工程力学专业新生开设力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力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式,总结和分析了实践类课程“力学与实践”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本课程是为上海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实践类课程,旨在为本科生架起力学与实践的桥梁,帮助学生基于所学力学知识,综合应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研究工程实际中的机构运动和结构振动,并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教学实践表明,“力学与实践”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流体力学是力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本课程对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实践。首先,对互动式教学的要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结合流体力学应用性广、可演示可验证的特点,设计了贴合流体力学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同时制定了适用于互动式教学的评价方法。在互动式教学中,设计了两类互动内容,一类是调研分析互动,一类是探究性实验互动。从教学效果看,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显著提升了互动的频次和质量,带动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1959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力学所按系所结合的形式,共同创办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当时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设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宇航方面的专业。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固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教研室。教师队伍由三部分人组成:各工程专业调集的一批骨干、原三个基础力学教研室的成员和由清华力学研究班学成归来的教师和毕业生,约120 ...  相似文献   

8.
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那么该门课程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是首先要进行打造的。专业基础课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后,才能支撑后续专业课的拓展。文中从理论力学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环节几方面,探讨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力求能够为打造理论力学成为"金课"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9.
<正> 经过7年的工作,《力学名词》(第一批)已审定、定稿付印,将在1993年公布.这次公布的名词,共2500多条,分成5个部分:通用词(普通物理中力学部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以及其他(交叉,应用学科和新分支).除了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外,学会一些专业会议(如“三流”专业会议)和个人(如梅凤翔)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定  相似文献   

10.
经过7年的工作,《力学名词》(第一批)已审定、定稿付印,将在1993年公布.这次公布的名词,共2500多条,分成5个部分:通用词(普通物理中力学部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以及其他(交叉,应用学科和新分支).除了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外,学会一些专业会议(如“三流”专业会议)和个人(如梅凤翔)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定  相似文献   

11.
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那么该门课程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是首先要进行打造的。专业基础课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后,才能支撑后续专业课的拓展。文中从理论力学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环节几方面,探讨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力求能够为打造理论力学成为"金课"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2.
陆新晓  李峰  薛雪  韩宇 《力学与实践》2021,43(1):120-127
流体力学是安全工程类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通过创新安全工程流体力学理论教学模式、融合学科专业知识及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提出了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和方案,梳理了安全工程流体力学中的核心知识脉络体系;将看似孤立的基础理论三大方程穿插融合在一起,并延伸至安全工程专业中的流体力学知识点,使学生明确安全工程流体力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  相似文献   

13.
南军虎  张东 《力学与实践》2016,38(2):189-191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涉及的基础知识面广、理论和公式多.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形成对内容触类旁通的认识,本文用工程流体力学中的三个方程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流体力学的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科大类下的专业方向,避免专业分流时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和功利性,本文在能源动力类大学二年级本科生流体力学的课程教学中开展了跨专业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保证流体力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满足专业分流后学生在后续学习时对流体力学知识的需求。同时,通过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强了学科大类下本科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专业教育,期望能够对学生在专业分流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提高对专业的正确认识。课程评价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和专业分流情况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教学实践对于学生了解能源动力类的各专业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 《力学与实践》1994,16(2):49-49
用流体力学教学录相配合课堂教学张亦咏(天津大学力学系,天津300072)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科学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录相用于教学更加直观明了,使枯涩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多年来,天津大学力学系在“流体力学”课程中...  相似文献   

16.
用流体力学教学录相配合课堂教学张亦咏(天津大学力学系,天津300072)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科学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录相用于教学更加直观明了,使枯涩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多年来,天津大学力学系在“流体力学”课程中...  相似文献   

17.
介绍《普朗特流体力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力学家普朗特(Ludwig Prandl,1875年2月4日生于弗赖辛,1953年8月15日卒于哥廷根),是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流体力学方面作出过许多开创性贡献,如边界层理论、风洞实验技术、机翼的举力线和举力面理论、湍流混合长度理论等,都对流体力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力学课程由力学系教师承担,后续专业课则由各工科专业学院教师承担。基础力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课程学时紧张,基础力学课程不得不采用教师全堂讲述式的大班制,讲授也并不区分学生专业。基础力学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力学和专业课程教师分属不同学院、力学教师本身对工程专业不见得了解深入等客观因素都制约着基础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学生对力学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记忆不够深是基础力学学习较为普遍的问题。作者基于近十年的为工程力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四年的时间里在听土木、机械等工科专业的各门专业课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教学一线信息,对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好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思考,并对以学生专业为导向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材料力学是机械类、土木类和力学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秉承“强基础、重实践、融模拟、促创新”的理念;构建“融工程、融前沿、融思政”的教学资源与内容,夯实学生的力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将抽象的力学概念与三阶递进的课程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数值模拟技术引入课堂,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建立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解决工程问题为导向,以创新实践为特点,以数值模拟软件为工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力学课程由力学系教师承担,后续专业课则由各工科专业学院教师承担。基础力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课程学时紧张,基础力学课程不得不采用教师全堂讲述式的大班制,讲授也并不区分学生专业。基础力学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力学和专业课程教师分属不同学院、力学教师本身对工程专业不见得了解深入等客观因素都制约着基础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学生对力学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记忆不够深是基础力学学习较为普遍的问题。作者基于近十年的为工程力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四年的时间里在听土木、机械等工科专业的各门专业课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教学一线信息,对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好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思考,并对以学生专业为导向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