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次高考中,总有一些同学因审题不细、不全或者不透而产生“该会的不会,会而不对”的现象,也由一些同学因解题的条例不清晰,解题的过程不规范而造成无谓的失分.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且是关键的一步;第一步迈不开,具体的解题就无从谈起.审题过程的目的,不仅仅是一字不漏的读题,而是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等多方面来完成全过程的.  相似文献   

2.
“整体法”解题中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问题王小宁(鞍山钢铁学校114002)许多同学在看了一些参考书后提出把两个连接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用“水平伸展法”求解即“整体法”,比“隔离法’懈题简单.其实“整体法”运用的不正确,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用一个例...  相似文献   

3.
孟拥军 《物理实验》2004,24(8):22-23
人船模型是动量问题中的难点,以前在很多教学杂志和辅导参考资料中看到关于人船模型的解题方法,但都是讨论一个人与船组成的系统,有些动脑筋的同学提出“如果是多个人怎么办?”使用常规方法,要解很复杂的方程组,致使许多同学望而却步.下面举几例谈一下此类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4.
“一题多解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的物理概念,透彻、熟练地掌握物理规律,开拓思路,增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一题多解法”训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题多解法”多用于综合练习和习题课,习题课上“一题一解法”与“一题多解法”相比,“一题多解法”还节省了许多审题时间,加大了每节课的信息量。下面例举电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题为“五个好”,即“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目前已进入到第四个主题,“命好题”阶段.作为一名县级教研员,笔者参与了我县“命好题”阶段的准备工作,自然就关注到教师命题的情况,发现教师的命题现状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第一届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生物理竞赛试题及解答(1984)试题一、判断是非(对者在括号中标以“+”,错者在括号中标以“-”.答对一题给2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10分)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2.作用力和...  相似文献   

7.
本初 《物理》1963,(11)
进行理论力学教学时,在用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题目中,有一类要用到相对速度的概念,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许多同学在算这类问题时常易犯的错误。 H.H.蒲赫哥尔茨等著的“理论力学习题集”中有这样一个习题(见中译本211页755题,或周衍柏编著的“理论力学”203页5.7题): 一个体重为P的人手上拿着一个重p的物  相似文献   

8.
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八年物理练习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学习目标与检测》第39页即学即练中第2题,内容如下:
  2题,内容如下:【题目】(黑龙江鸡西中考)小颖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每小格为0.5 N 的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等器材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9.
周金中 《物理通报》2006,(1):14-15,4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使用策略的水平远远不如一般的学生,他们缺少问题解决的经验并且头脑里没有清晰有序的策略知识。可见,在占有相同知识量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在“经验”和“有序的策略”上下功夫,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教学中特别是习题课教学中,一种“说题”、“谈题”、“品题”的教学方式能在培养学生的“经验”和“有序的策略”上取得实效,并有效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古老浮力问题的结论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浮力问题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静水池塘中有一只载着石头的船,若将石头全部抛入水中,问池塘中的水位是升高还是降低?”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并不很难,一般来说在解答该问题后就了事了,我认为如果在解答后能很好地推广利用这个题的结论,可以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或者说叫做发散思维吧!  相似文献   

11.
黄祖洽 《物理》2004,33(9):675-676
北宋学者周敦颐作“爱莲说”,盛赞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风格,许之为“花之君子”.千年之后,读者仍心向往之.我以为,莲花的高洁,得莲实淡泊、宁静、不忘济世的品质而益彰.不然,即使有濂溪先生的名篇加以颂扬,莲这种植物恐怕也不会如此受人钟爱,广为栽种,以至于今日呢!  相似文献   

12.
高鸿志 《物理通报》2005,(10):17-18
在解决变压器问题时常会遇到一类一个原线圈对应两个副线圈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一原二副”问题.多数同学感觉这类问题思路模糊,无从下手.其实同学们只要掌握了此类问题的“三个关系”,便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高考试卷中几乎每年出现“拓展性”实验题,它们是以高中物理课本实验为基础,命题者通过改变课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器材、要求、情景等手段,对课本实验进行拓展翻新后设计的新的实验问题.这类试题不但考查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特别注重考查实验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实验复习中,不仅要重视  相似文献   

14.
综合“信息”的“双重解”结构,不管是强“不可克隆”,还是弱“不可克隆”,“结构信息”一般是“不可克隆”的。而不管是强“克隆”,还是弱“克隆”,“交换信息”一般是“克隆”的。而所谓的观察、测量,其本质也是一个“克隆”问题。但量子计算机(量脑)的计算本质,则不类似电脑是一个提高“克隆”质量的问题,而是一个把“不可克隆”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可观察、测量的“克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87
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先世是贵族。幼年贫贱,学无常师,做过小吏。年50任鲁司寇,摄行相事。后与门人周游卫、陈、蔡等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整理《诗》、《书》等典籍,删定《春秋》。传弟子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反对苛政,提出“不患寡而忠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伦理思想上宣传“仁”。  相似文献   

16.
王政良 《物理通报》2006,(12):10-12
对物理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不仅能使我们掌握相应的几种解题技巧,还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高灵活运用物理规律以及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思维灵活,解题思路开阔,应变能力增强,下面就一道典型的平抛运动题目,从不同的角度的多种解法,说明“一题多解”在提高学习效益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牛金生主编的面向21世纪五年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物理]第一册第168页中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解述中,其中最后一句:“……显然在平静的水面上轻轻放上一枚硬币而不下沉也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的缘故了.”由于该书对表面张力的解述较少,故很多同学认为硬币不下沉是由于硬币受到了液体的表面张力和重力相平衡的缘故(如图1).这显然是错误的,这是由于同学对表面张力的概念不甚理解所致.我们知  相似文献   

18.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它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的特点在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物理教学中,在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时,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联”等方面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去认识事物,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提出 “物理难!”是一个时常能听到的声音,物理习题的玄妙之处,让学生久久不能把握其法门,大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细致地想一想,学生对习题解答望而却步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题眼”的挖掘,如何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缺口,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并切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发现恰到好处的“提示”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提示”可以拉近学生与问题的距离,却又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将问题答案简单的呈现,下面就“提示”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20.
浅谈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良同学的学习小结“浅谈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认识”写得甚好,现全文刊登供同学们参考.小结的缺点是: 1.第一部分的“对称性”应再加一些说明(如真空中B、E的对称性) 2.第二部分列举了麦氏方程组的概括性,但每个小标题都用“导出”一词,是不妥当的,例如不能说由麦氏方程组“导出”电荷守恒定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