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演示方法方法一用常见的制气方法制取NH_3和HCl产生白烟:各取豆粒大已研细的NH_4Cl和Ca(OH)_2粉末,在纸片上混匀后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在小试管中加入豆粒大NaCl,在滴管中吸入浓H_2SO_4,如上图装置好并固定在铁架台上。演示时,向上抽动玻璃管,带动小试管上移,加入几滴浓H_2SO_4后使小试管下移到大试管底部。给大试管加热,立即产生白烟并充满整个大试管。冷后,大试管内部各处均挂一层白霜。  相似文献   

2.
陆英麟 《化学教育》1995,16(7):32-32
取一支大试管,加入1g五氧化二磷(粉末或已吸水呈粘稠状的都可以),沿试管内壁慢慢地加入约5m1乙醇,再往试管加入几粒碎玻片,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反应混合物加热,片刻后,就产生大量乙烯气体。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第二册第12页,铜与稀、浓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硝酸后再用无色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这期间时间间隙短,气体易外泄而引起污染教室空气,且实验完成后处理袋内的气体过程中仍会造成污染,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仪器:A、B为相同型号的具支试管和普通试管,C为2 0mL塑料注射器,内装10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D为2 0mL玻璃注射器,内装10mL空气。操作及实验现象:向具支试管中加入1mL~2mL浓硝酸,当红棕色二氧化氮升至将近支管口2cm处时向上将铜丝刚好提离浓硝酸液面,此时,铜…  相似文献   

4.
陈锡恩 《化学教育》1999,20(6):34-35
试管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一种常用的玻璃仪器,可做化学反应容器,具有用药量少,易于操作和观察等特点。具支试管可做气体洗涤器或微型气体发生器。如果将试管、具支试管进行简单加工,便可制成侧槽、侧孔、双叉、弯头试管等,如图1所示。这些不同形式的试管,我们统称之为改形试管。这些类型试管可完成许多化学实验,使实验的操作更加简便、科学,现象更加明显,还可节约实验药品。现分别说明改形试管的制法和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侧槽试管制作方法及应用取一支大试管(20mm×200mm),用胶塞堵塞管口,在距试管底部30mm处用…  相似文献   

5.
1 维生素 C趣味小实验1 .1 实验内容取规格为 0 .5g、2 m L的维生素 C注射液 ,用玻璃棒将药剂瓶上端敲破 ,将维生素 C溶液全部转移入一支大试管中 ,并在其中加入 8m L蒸馏水 ,振荡 ,使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 A、B、C、D、E、F6支小试管中 ,然后将小试管排在试管架上。在 A试管中滴加紫色 KMn O4 溶液 ,溶液立即褪色。在 B试管中滴加溴水 ,溴水颜色迅速消失。在 C试管中滴加碘水 ,碘水很快褪色。在 D试管中滴加 Ag NO3溶液 ,试管中立即出现大量黑色沉淀 ;再在试管中滴加30 % H2 O2 溶液 ,试管中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将…  相似文献   

6.
取硬质玻璃试管一支a,直径约2.4厘米,长约18厘米,另取连有侧管之试管一支6,长约15厘米,直径约1.8厘米,并各配以打了单孔的木塞,用导气管将a试管与6试管相联接(如图)。在试管6的下端置一盛有冷水的烧杯B.将试管6的大半浸入水中,作为冷却装置,试管6的侧管则以导气管与倒置盛满水的广口瓶r相通,д为盛有水的玻璃缸。  相似文献   

7.
王志成 《化学教育》1984,5(4):40-40
将一支大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底部,在试口吹气,使其鼓出。再在试管中部加热,也使其鼓出(如图)。实验时,在试管底部凸处装KClO3,中部凸处装MnO2,并取配有平头滴管(内装MnO2伸入试管底部)和导气管的双孔橡胶塞,塞紧试管口。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后,于中部MnO2处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气管口检验,木条不能复燃,说明MnO2受热无氧气产生。然后将酒精灯移至KClO2处加热至溶化,再做检验,说明有少量氧气产生。  相似文献   

8.
对于氯化铵的分解实验,我设计的实验方法,创新使用了中间封闭的大试管这种仪器,使氯化氢和氨气同时从试管两端排出,同时分别检验,且装置简单,构思巧妙.  相似文献   

9.
预先在室外把溴装在自己控制的小安瓿或玻管中(如图),封口,带进教室。演示时,把安瓿头子截去,放入如下图的大试管里,加热,则溴蒸发。等棕色蒸气充满整个试管时,离火,打开夹子,将锑粉或其他金属粉  相似文献   

10.
李云 《化学教育》1994,15(7):34-34
1.如图所示,将氢气通入大试管中,稍等片刻,在导管A处用小试管收集氢气验纯,证明氢气纯净之后,在A处点燃氢气,用该氢焰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钢。2.待黑色氧化铜被还原成光亮的铜时,移开A管,并将A管举起让学生观察火焰,再将一干燥烧杯扣在火焰上,观察烧杯上出现水珠同时让学生用手触摸烧杯感到烧杯变热。  相似文献   

11.
做成这个试验只需简单的仪器、用二根粗细不等的试管与二根粗细不等的导管,导管插入试管内(图1)。细试管和粗试管都用木塞塞住,细试管木塞上装细导管,粗试管木塞上装粗导管,细试管插入粗试管,而细试管上的细导管则又要插入粗试管上的粗导管中,但不能插到顶端。在试管里制取气体,他在导管口相混,或象合成氯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等和高等化学教材中氨的制备方法大都是通过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该法在教学中发现有以下缺点:需干燥试管、易炸裂试管、后处理复杂等,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通过多次实验,摸索出注水制备氨气的方法,克服了上述缺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大试管内壁无明显水珠即可,注射器内盛水。  相似文献   

13.
蒯世定 《化学教育》1983,4(5):45-46
用侧面有孔或底部有孔的试管,与锥形瓶或大试管组成的装置,能够用来制备并干燥气体;能够用来制备气体,并直接进行有关气体性质的实验;还能进行两种气体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卤族元素实验作业(一) 氯的制法及性质本课实验目的:在於了解氯的实验窒制法和研究气的物理性及化学性。实验2 用95图仪器制氯,在发生气的大试管中加入一克高锰酸钾和 6毫升的浓盐酸。实验3 装满氯的1.2试管中分别投入预热的铁粉和红热的细铜丝。实验4 装满氯的第三试管,投入热松节油浸湿的夹泸纸条。  相似文献   

15.
高增尊 《化学教育》1984,5(6):48-48
按图组装仪器,先给滴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锥形瓶中放入石灰石,广口瓶、大烧杯中分别盛约1/2体积的水,大试管中加入15毫升氨化食盐溶液,并检查气密性。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水温上升至36。C。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保持在此温度下,旋动滴液漏斗的旋塞,给锥形瓶里放入稀盐酸,与石灰石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经过洗瓶,通入氨化食盐溶液中,约3分钟左右,在大试管中即有大量碳酸.  相似文献   

16.
塑料裂解碳的反应活性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无氯塑料裂解残碳的反应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塑料裂解残碳的反应活性要强于焦炭.分形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塑料裂解碳的孔隙率大、比表面大,这有利于气固相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1954年1月号化学通报52页周子强先生对于苏联奚尤什金所著,周芬、王悦祖两先生编译的初中化学课本19页,图13所布置的氧化汞分解实验提出了意见,经过我们操作和研究,现在把结果写在下面:在试管 a 内置氧化汞粉末0.5克(装的不要太集中了,在试管底部所占面积要大一些才容易受热分解),用普通酒精灯加热,待其中空气受热排完后(约1分钟)再用试管 b(其大小和 a 相同,口径大约是1厘米左右,长度大约是10厘米左右)收集氧气。从实验开始到氧化汞全部分解,而且 b 管恰好收集满一管氧气,刚好用去6分钟。拆除装置,把微燃木条插入试管 b 内,木条立即在管内猛烈燃烧起来,取下试管 a,则见有光亮的银白色的水  相似文献   

18.
选取聚丙烯(PP)和竹屑作为废塑料与生物质的典型代表,在热重分析仪和固定床台架上研究了塑料掺混比例对混合热解失重特性、动力学机理、产物分布行为等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混合热解时生物质和废塑料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塑料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热解终止温度由501℃降低至471℃,主要热解温度区间缩短;混合热解所需活化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塑料掺混比例为0.25时取得最小值。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发现,生物质与废塑料混合热解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该协同作用降低了生物质反应所需能量,增加了废塑料反应所需能量,降低了混合热解过程的总活化能;此外,协同作用促进大分子挥发分转化为小分子气体,促进芳烃、烷烃等烃类生成,抑制CO_2、苯酚、羧酸、呋喃和酮类等含氧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9.
玻璃瓶装满水。将圆底烧瓶,倒转过来底子向上,固定在铁架上,并用带有两支导气管和曲柄铁匙的塞子塞紧瓶口。在匙中放上预先干燥的红磷。氯的制备:在大试管里放入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然后注入浓盐酸,立即用带有导气管的塞子塞紧并和烧瓶相连。用酒精灯小火加热试管(见下图)。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多数微波辅助化学合成实验是基于家用微波炉进行的,但是存在两大问题:加热不均匀以及加热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使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多试管结构,通过改变试管位置和试管厚度,便可改善水在家用微波炉中的加热效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这里对加热30ml水和60ml水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单试管,此多试管结构对30ml水的加热均匀性和加热效率的提升值分别为97.6%和7.1%,对60ml水的加热均匀性和加热效率提升值分别为98.2%和9.2%。之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其正确性。因为水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重要溶剂,且稀水溶液与纯水的介电常数相差不大,所以这种多试管结构对稀水溶液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