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油形成O/W乳状液体系后,可乳化降黏.但由于盐是强电解质,压缩分散相油珠的双电层,所以高矿化度原油形成的O/W乳状液通常处于不稳定状态,采出过程中会出现水多油少的现象.本文用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合成了系列AM/AMPS聚合物.通过在碱金属为180 000 mg·L-1,碱土金属盐为10 000 mg·L-1的高矿化度条件下,各种聚合物的耐盐性对比实验,筛选出了合适分子量的耐盐的AM/AMPS聚合物(以下简称PAMAMPS).利用PAMAMPS黏度和耐盐活性剂DM-5522(耐受碱金属盐为150 000 mg·L-1,碱土金属为20 000 mg·L-1)的协同作用,使形成的原油O/W乳状液在高矿化度环境下保持一定时间内的稳定(t≥50 min),并能在150 min后达到99%的脱水率.用热力学理论对O/W乳状液体系的分散和稳定进行了解释.此外试验发现了PAMAMPS耐Fe2+的特性,并对PAMAMPS的耐温性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屈服特性是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重要的依时流变特性。本文利用VT550流变仪对3种物性不同的含蜡原油,在恒定剪切速率加载方式条件下,研究了其W/O型胶凝含蜡原油乳状液的屈服特性。发现凝点附近的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形成水滴被包裹在蜡晶结构之中的胶凝体系,只有当剪切应力既能破坏蜡晶的空间网状结构,又能克服分散相液滴间的作用力时,体系才能够屈服产生流动,因此,W/O型乳状液的屈服应力明显高于脱水原油。当体积含水率较低时,屈服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加幅度较小;当体积含水率较高时,屈服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加幅度较大。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提出了屈服应力与体积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对胜利油田新滩区块稠油乳化降粘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在乳化降粘配制O/W乳状液时,会形成部分W/O/W多重乳滴,这种多重乳滴的多少和性质与配制O/W乳状液的方法有关。当用纯稠油与活性水配制时,形成的多重乳滴少,其主要是中间油相与外水相油水界面膜的破坏。它的破坏对整个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小。而利用高内相W/O乳状液用转相法配制O/W乳状液时,会形成较多的W/O/W多重乳滴。这种乳滴的破坏对乳状液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屈服-触变特性是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重要的依时性流变特性。利用流变仪对3种物性不同的含蜡原油,在恒定剪切速率加载方式条件下,研究了W/O型胶凝含蜡原油乳状液的屈服-触变特性。以可触变应力表征体系的结构特性。发现对于具有相同结构的乳状液胶凝体系,增加剪切速率,可触变应力增大;在液滴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体积含水率,以相同的剪切速率加载时,可触变应力增大。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提出了可触变应力与体积含水率、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光学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散射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原油乳状液比表面积与时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推导了原油乳状液衰变速率表达式。借助近红外扫描仪,评价了石油磺酸盐原油乳状液和碱原油乳状液两种体系的稳定性。红外扫描实验结果表明,碱原油乳状液体系、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OP-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的半衰期分别为10.92,0.96,0.26 h。对各种原油乳状液体系的衰变速率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碱原油乳状液体系、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OP-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的液珠衰变速率分别为0.000 652,0.055 6,0.121 8。计算结果和常规析水指数测定结果在分析原油乳状液稳定性方面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光学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散射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原油乳状液比表面积与时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推导了原油乳状液衰变速率表达式.借助近红外扫描仪,评价了石油磺酸盐原油乳状液和碱原油乳状液两种体系的稳定性.红外扫描实验结果表明,碱原油乳状液体系、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OP-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的半衰期分别为10.92,0.96,0.26 h.对各种原油乳状液体系的衰变速率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碱原油乳状液体系、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OP-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的液珠衰变速率分别为0.000652,0.0556,0.1218.计算结果和常规析水指数测定结果在分析原油乳状液稳定性方面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稠油重质组分对乳状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以新疆某油藏稠油为例,测定了稠油的密度、黏度、凝点和酸值等基本性质,用极性分离法将其分离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测定4组分的基本性质和元素含量。沥青质能稳定乳状液油水界面膜,沥青质含量为0.5%、胶质含量为4.0%时,模拟油乳状液的析水率最小,稳定性最好。小振幅振荡实验测试模拟油乳状液的界面流变行为发现,胶质/沥青质模拟油乳状液的复数模量(E?)随时间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当沥青质含量为0.5%、胶质含量为4.0%时,2 000 s以后复数模量最大并保持稳定,形成的乳状液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沥青质与胶质分子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用红外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分析比较了胜利和沙特原油中活性组分的结构,测定了胶质和沥青质的界面张力,并用界面剪切粘度对其界面膜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沥青质和胶质的结构和分子量不同,沥青质含有更多的芳环结构,分子量也比胶质大,界面膜强度比胶质的强,说明界面膜强度与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膜乳化法制备了单分散 O/W乳状液 ,讨论了乳化剂的种类与浓度对粒子界面状态的影响。当乳化剂的浓度增加时 ,乳化剂分子组成的粒子界面水合层变厚 ,粒子间距离变大。沉降速度减慢。粒子间距离除了水合层 ,还受乳液粒子界面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导率法研究煤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氯代吡啶和异十八醇聚氧乙烯 (15 )醚为乳化剂 ,制备了几种不同的煤油 水乳状液 ,探讨了同种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 ,煤油 水的比为 1∶1(V V)的乳状液中富油相 (上相 )和富水相 (下相 )的电导率变化规律 ,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在相同浓度下 ,体系富油相和富水相的电导率变化规律 ;并且测定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复配后 ,体系富油相和富水相的电导率变化 ,从中找出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种类及复配类型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以期对乳状液的稳定性的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导法研究环己烷/水/CTAB乳状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制备了不同组成的环己彬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乳状液,用电导法测定了正己醇、聚乙二醇等添加剂存在下乳状液富水相不同时间的电导率、通过提出增比电导率Kr的新概念,描绘了dkr/dt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由dkr/dt—t曲线求得了该曲线上的极值点tmax和(dkr/dt)max,定量判断了乳状液的稳定性,结果与分相法观察到油水分层的时间tp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蓄冷空调性能及制冷系数与相变材料密切相关.将石蜡复合乳状液作为分散介质,以纳米TiO_2粒子作为导热载体,采用低能乳化工艺微乳液转相法,制备出纳米TiO_2/石蜡复合乳状液相变材料,并对其分散稳定性、导热系数和蓄-放热循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_2/石蜡复合乳状液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对于纯石蜡乳状液的导热系数有明显提高,当纳米TiO_2粒子质量分数为0.15%时,纳米TiO_2/石蜡复合乳状液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纯石蜡乳状液的导热系数提高了117.95%;TiO_2/石蜡乳状液固-液相变热循环过程中并无明显温度平台,而且其蓄-放热循环稳定性很好.该纳米TiO_2/石蜡复合乳状液相变材料有望应用于蓄冷空调,以提高蓄冷空调性能及制冷系数.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十二醇对O/W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醇能与嘣tonx—100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使乳状液更稳定,但当十二醇浓度增大到0.4%(质量分数)后,随十二醇浓度增大,乳状液稳定性略有下降.光学图像显示含有十二醇的乳状液体系液珠数量多,平均粒径小,液珠尺寸范围分布窄。  相似文献   

15.
用膜乳化法制备了单分散O/W乳状液,讨论了乳化剂的种类一浓度对粒子界面状态的影响,当乳化剂的浓度增加时,乳化剂分子组成的粒子界面水合层变厚,粒子间距离变大,沉降速度减慢,粒子间距离除了水合层,还受孔液粒子界面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Span80(山梨糖醇酐油酸酯)和Tween8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作为复配乳化剂,利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含油率(v/v)为5%~50%的煤油/水乳状液.以油水分层效率和乳状液液滴的粒度分布及其平均粒径(D4,3)作为乳状液的稳定性评价指标,考察了HLB值、沉降时间、含油率、乳化剂含量、搅拌时间、搅拌转速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an80-Tween80-煤油-水体系中,制备水包煤油乳状液的最佳复配HLB值为12.0:提高乳化剂的含量和油水比、延长搅拌时间、提高搅拌转速均可以降低乳状液的平均粒径(D4,3),减少油水分层效率,从而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其中乳化剂含量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焦化厂两苯车间污水形成O/W型乳状液破乳进行了研究。用不同类型的脂肪醇进行破乳对比实验,找出了破乳效果较好的丁醇与异戎醇。并且研究了丁醇与氯化铝复配时破乳效果的操作条件及作用规律。实验表明氯化铝与废液混合30秒后再加入正丁醇,混合液的PH值在5左右,平衡时的PH在3.5左右时,与废液混合有较好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用Gouy法测定了原油和油田水的磁化率,证实它们都是抗磁性物质。原油和油田水类型不同,磁化率也不同。在原油中,含蜡油的磁化率小于稠油。含蜡油的磁化率与凝固点有关,凝固点越高,磁化率越小;稠油的磁化率与粘度有关,粘度越高,磁化率越大。在油田水中,地面水的磁化率小于回注污水和油井水的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磁处理效果与磁介质的磁化率有关。磁化率绝对值越大,磁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外加剪力和内、外相水溶液的渗透压差,是W_1/O/W_2双重型乳液产生破裂和溶胀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这些因素引起乳液滴破裂和溶胀的原因和机理。推导了表面活性剂最佳用量的理论计算式。实验测定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破裂率和溶胀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均能用本文提示的机理合理地解释。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含蜡原油可以在低于其凝固点条件下进行开采与输送,提出了原油动凝点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析蜡过程的影响,并用管路模型实验测定了不同剪切速率下原油的动凝点。结果表明,凝固温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剪切条件下的凝固点,可以准确地评价含蜡原油的流变特性,确定井筒的最佳开采温度和最佳输送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