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自制的设备制备了取向和无取向氧化铟纳米线,并研究了In2O3纳米线的场发射性质,发现取向纳米线比非取向纳米线有着更好的场发射特性.取向纳米线的开启和阈值场强明显低于非取向纳米线,这可能是由于取向纳米线之间的场屏蔽效应较弱以及取向纳米线有较多的顶部发射端的缘故. 关键词: 场发射 纳米线 取向 非取向  相似文献   

2.
Ni纳米线阵列的铁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淑娟  周仕明  鹿牧 《物理学报》2006,55(2):891-896
通过改变氧化电压和酸性溶液制备了孔径、孔隙率不同的阳极氧化铝模板,用电沉积方法在模板中制备了Ni有序纳米线阵列,并用铁磁共振技术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Ni纳米线阵列存在着较强的偶极相互作用,偶极相互作用与纳米线的形状各向异性之间的竞争决定了纳米线的易磁化方向.随着纳米线阵列密度的增加,线间的偶极相互作用增加,使得纳米线易磁化方向从平行于纳米线方向渐趋向于垂直于纳米线的平面内. 关键词: 纳米线 铁磁共振 偶极相互作用 氧化铝模板  相似文献   

3.
文章细致研究了超导体铟/一维锌超导纳米线阵列/超导体铟夹心结构的超导电性.实验发现,当锌纳米线的长度在2—6μm、直径等于40nm时,宏观尺寸的超导体铟电极对中间的锌纳米线的超导电性具有反常的抑制作用,即当铟处在超导态时,中间的锌纳米线则停留在正常态.如果施加一个磁场,使超导体铟电极变为正常态,锌纳米线则恢复其超导电性,这种奇异的现象与超导电极材料的类型及锌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沉积Fe单晶纳米线生长中的取向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发现了一种能够动态地控制铁纳米线生长方向的沉积方法,利用该方法沉积了包括[110]取向,[200]取向及非晶态三种结构和取向的一维Fe纳米线阵列.对于三种纳米线阵列,测量了它们的磁特性,分析发现具有[200]择优取向纳米线阵列的方形度,各向异性特性和矫顽力都比[110]取向阵列有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 磁性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 取向控制  相似文献   

5.
Al3O3N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2+Ar混合气氛中加入少许N2+O2气氛,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Al3O3N纳米线.用XRD,SEM,TEM,HRTEM测定了纳米线的成分、形貌特征、显微结构等.Al3O3N纳米线直径分布为25—110nm,长度达55μm.Al3O3N纳米线是尖晶石结构.另外,对Al3O3N纳米线的生长机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纳米线 等离子体 纳米结构陶瓷 尖晶石结构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子静力学方法结合量子修正Sutten-Chen多体力场研究了Ni纳米线在平衡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特征,考虑了三种不同取向的纳米线,即轴线方向分别沿[100],[110]和[111]方向的纳米线.计算的结果表明:由于表面张应力的作用,纳米线在弛豫过程中沿轴线方向长度发生收缩;纳米线从表面向中心区域呈现出由张应力向压应力连续分布的特征.随着纳米线直径的增加,纳米线的表面区域的张应力先上升,然后略有下降,并趋向一个非零的常值;而中心区域的应力则属于压应力,其值随着直径的增加显著地减小,并趋向于零值.无论是轴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不同条件下NiAl合金纳米线的弯曲形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iAl合金纳米线弯曲过程包括弹性和塑性形变两个阶段,其中,在弹性形变阶段计算得到纳米线的弯曲模量为48.9 GPa,与已有计算结果接近;而纳米线塑性形变以应力诱发B2→L10马氏体相变为变形载体,且形变行为不依赖于体系温度、应变速率及纳米线尺寸等因素,即使在低温和高应变速率下纳米线也表现出良好的弯曲塑性和弯曲强度。此外,NiAl合金纳米线在弯曲作用下具有近零滞后的超弹性特征,弯曲形变在卸去载荷时可完全回复。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硅纳米线掺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成功实现硅纳米线的掺B.选用Si片作衬底,硅烷 (SiH4)作硅源,硼烷(B2H6)作掺杂气体, Au作催化剂,生长温度440℃.基于气-液-固(VLS)机制,探讨了掺B硅纳米线可能的生长机制.PECVD法化学成分配比更灵活,更容易实现纳米线掺杂,进一步有望生长硅纳米线pn结,为研制纳米量级器件提供技术基础. 关键词: 硅纳米线 化学气相沉积 纳米器件  相似文献   

9.
掺AlZnO纳米线阵列的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斌  邓宏  税正伟  韦敏  陈金菊  郝昕 《物理学报》2007,56(9):5176-5179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金做催化剂,在Si (100)衬底上制备了掺AlZnO纳米线阵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发现ZnO纳米线的直径在30nm左右.X射线衍射(XRD)图谱上只存在ZnO的(002)衍射峰,说明ZnO纳米线沿c轴择优取向.掺AlZnO纳米线阵列的室温光致发光(PL)谱中出现了3个带边激子发射峰:373nm,375nm,389nm.运用激子理论推算出掺AlZnO纳米线的禁带宽度为3.343eV ,束缚激子结合能为0.156eV;纯ZnO纳米线阵列PL谱中3个带边激子发射 关键词: 光致发光 化学气相沉积(CVD) 激子 ZnO纳米线阵列  相似文献   

10.
低温条件下单晶氮化铝纳米线生长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5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利用无水三氯化铝与叠氮化钠在无溶剂的条件下直接反应,成功地合成出了单晶氮化铝纳米线,反应温度为450℃,有效反应时间为24h.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纳米线多为长直线状外貌特征,直径在40—60nm范围内,最大长度可达几个微米.高分辨率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结果都表明,多数纳米线为六方结构,也有少量呈现面心立方结构.同时,提出了长直线状六方和面心立方单晶氮化铝纳米线的生长机理的假设,并对六方单晶氮化铝纳米线生长方向的人工控制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六方单晶氮化铝 纳米线 X射线衍射 透射电子显微镜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以Au作催化剂的Si衬底上生长了InN纳米线.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这些纳米线的直径在60—100 nm的范围内, 而其长度大于1 μ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合成的纳米线中含有六方相和立方相的InN晶体.这些InN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场发射特性和稳定的场发射电流,其开启场为10.02 V/μm(电流密度为10 μA/cm2),在24 V/μm 的电场下,其电流密度达到5.5 mA/cm2.此外,对InN纳米线的场发射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InN纳米线 场电子发射 非线性Fower-Nordheim曲线  相似文献   

12.
一维量子材料制备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国伟 《物理》1998,27(11):641-642
文章简要评述了一种制备一维半导体量子材料的新方法,即用碳纳米管作为模板,通过化学气相反应生长半导体纳米线,用此方法已经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系列碳化物纳米线,更重要的是还制备出了GaN纳米线.  相似文献   

13.
低维硅锗材料是制备纳米电子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是研发高效率、低能耗和超高速新一代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材料之一,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采用密度泛函紧束缚方法分别对厚度相同、宽度在0.272 nm~0.554 nm之间的硅纳米线和宽度在0.283 nm~0.567 nm之间的锗纳米线的原子排布和电荷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硅、锗纳米线宽度的改变使原子排布,纳米线的原子间键长和键角发生明显改变。纳米线表层结构的改变对各层内的电荷分布产生重要影响。纳米线中各原子的电荷转移量与该原子在表层内的位置相关。纳米线的尺寸和表层内原子排列结构对体系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报道了一种通过在微型电极上加交流电场,实现有控制地高速度转动纳米线的通用方法.纳米线的转动可以被瞬时启动或瞬时停止,转动速度(每分钟至少可达1800rpm),方向和总转动角度都可被精确控制.文章作者推导出了流体阻力在不同长度纳米线上施加的转矩,还用一根转动的纳米线作为微型电动机,推动灰尘颗粒做圆周运动.这种方法可以被用来转动磁性的或者非磁性的纳米线,甚至碳纳米管.这和微流机械,微搅动机,以及MEMS的关系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5.
杨炯  张文清 《物理学报》2007,56(7):4017-4023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及经验方法研究了Se,Te纳米线的结构稳定性. Se与Te的晶体是由三角Se,Te原子链构成并且链间相互作用相对较弱. 小直径的纳米线(<30?)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 同时对于大直径的纳米线,采用了一种只考虑了链间相互作用的经验方法. 六边形截面的构型比其他各种结构都要稳定,虽然在原子链数目的限制下无法保证其为正六边形. 该结论与被广泛接受的Se,Te纳米线的六边形稳定结构相一致.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纳米线 硒 碲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直流电沉积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中制备出了一系列Fe100-xPdx磁性纳米线阵列. Pd的增加使纳米线的总体磁性降低,各向异性和矫顽力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当Pd含量高达x=30时,纳米线仍有相当高的矫顽力(7.48 kA/m)和较明显的各向异性,但当Pd的含量增加到50%时,纳米线的易磁化方向由平行线的方向反转到垂直线的方向. 实验证明,这是由于在Fe80Pd20和Fe70Pd30中连续的磁性相在Fe50Pd50纳米线中变成了与非磁性相相互间隔的非连续片状结构. 片状磁性相的形状各向异性使易磁化方向转变到垂直纳米线轴的方向. 从生长动力学的角度对Fe50Pd50纳米线中这种片状的形成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 磁性  相似文献   

17.
NiFe2O4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冬亮  都有为 《物理学报》2005,54(2):930-934
在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洞中, 用电化学的方法沉积铁镍合金纳米线,经过550℃30h氧化处理 , 成功制备出 NiFe2O4纳米线阵列. 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透射电 子显微镜 (TEM) 、x射线衍射仪 (XRD) 和振动样品磁场计 (VSM) 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 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测试. SEM和TEM观察结果显示氧化铝模板的孔洞分布均匀,孔心距约 为110nm; 纳米线的直径约为70nm. XRD显示纳米线阵列的物相结构为NiFe2O4; VSM测试结果表明,NiFe2O4纳米线阵列膜的易磁化方向垂直于膜面. 当垂直 磁化时磁滞回线的矩形比约为05,矫顽力为41×103A/m,比氧化处理前的铁镍合金 纳米线阵列都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纳米线 Ni Fe2O4 矫顽力  相似文献   

18.
连季春  林晓  高利  高鸿钧 《物理》2005,34(2):131-137
文章介绍了纳米电子学在自组织生长、器件构造和电学/光学器件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利用流体或极性分子实现了纳米线/管的定向排列;用此方法制成了纳米线逻辑电路和新型纳米线/带薄膜晶体管;研制成功可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的单分子层面纳米线交叉电路;进行了半导体CdS纳米线电泵激光和碳纳米管电致发光研究.此外,还对自旋电子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对纳米电子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国荣  高秋明 《物理学报》2007,56(3):1499-1505
采用EAM镶嵌原子作用势,通过经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金属Ni纳米线的凝固行为,并给出了纳米线在凝固区域的结构演变过程.利用键对分析技术研究了在不同冷却速度下体系中的原子团簇在降温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纳米线的凝固起始于表面原子,并且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Ni纳米线的微观结构从非晶态过渡到多壳螺旋结构,最终达到稳定的面心立方结构.多壳螺旋结构同时具有确定的结晶温度和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非晶结构的特征. 关键词: 纳米线 凝固行为 分子动力学 键对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沉积Fe与FePd纳米线阵列的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氧化铝模板中制备了一维Fe和Fe095Pd0 05合金纳米线阵列.两种样品均有(110)晶向择优取向,纳米线直径为60nm.在这一直径下形状各向异性 和内禀晶体各向异性的竞争结果很适合考察Pd掺杂的磁性行为.研究发现在FePd纳米线中, 由于极少量Pd在Fe中的合金化,减弱了晶体各向异性与形状各向异性的影响,改变了磁畴结 构,增强了畴壁钉扎作用,结果在Fe095Pd005纳米线 中便显示出强烈的沿线方向的各向异性,方形度和矫顽力也有较大改善. 关键词: 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 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