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数学中折纸问题 ,易于学生动手操作 ,具有很强直观感 ,趣味性强 ,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 ,因而 ,它成为近几年各类高中考试的热点内容 ,下面举倒说明 .例 1 一张纸上画有半径为R的圆 .和圆内一定点A ,且OA =a .折叠纸片 ,使圆周上某一点A′刚好与A点重合 ,这样的每一种折法 ,都留下一条直线折痕 ,当A′取遍圆周上所有点时 ,求所有折痕所在直线上点的集合 .( 2 0 0 3年全国高中联赛题 )图 1解 如图 1 ,由折法知 ,A′,A两点关于折痕所在直线l对称 ,即l为线段AA′的重直平分线 ,连结OA′交l于P ,则PO +PA…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3年全国数学联赛第15题求解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及调整加以分析. 试题一张纸上画有半径为R的圆O和圆内一定点A,且OA=a.折叠纸片,使圆周上某一点A'刚好与点A重合,这样的每一种折  相似文献   

3.
蔡玉书 《数学通讯》2012,(19):56-57
201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省初赛第13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试题,下面谈谈这道试题的几种解法.题目如图1,半径为1的圆O上有一定点M,A为圆O上的动点,在射线OM上有一动点B,AB=1,OB>1.线段AB交圆O于另一点C,D为线段OB的中点.求线段CD长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一、试题与答案回放题目:(江苏盐城市第27题)(1)情境观察.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得到△ABC和△A′C′D,如图1所示.将△A′C′D的顶点A′与点A重合,并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点D、A(A′)、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所示.观察图2可知:与BC相等的线段是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0.且λ≠1)的点的轨迹是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两个定点A,A′,可以先在直线AA′上找到两点M、N,使得MA/MA′=NA/NA′=λ,然后作以MN为直径的圆,即得对应的阿氏圆,如图1,当λ>1时,点A在圆外,点A′在圆内;当0<λ<1时,点A在圆内,点A′在圆内.  相似文献   

6.
韩琦 《数学通报》2005,44(6):29-30
200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这样一个问题:一张纸上画有半径为R的圆O和圆内一定点A,且OA=a.折叠纸片,使圆周上某一点A’刚好与A点重合,这样的每一种折法,都留下一条直线折痕,当A’取遍圆周上所有点时,求所有折痕所在直线上点的集合.  相似文献   

7.
<正>在试题中有一类涉及隐圆的几何最值试题,如果我们能够想到作出这个辅助圆,那么问题就一目了然.从学生角度看,能够想到作出辅助圆这是一种较高的能力.我们这里做一个专题进行训练.例1如图1所示,在矩形ABCD中,AB=4,AD=4槡2,E是线段AB的中点,F是线段BC上的动点,△BEF沿着直线EF翻折到△B′EF,连接DB′,B′C,当DB′最短时,  相似文献   

8.
我们先来看一种分类作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如图1,已知线段BC,求作△AB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 显然,此题答案有无数多个,具有开放性,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类: (1)若点A为顶点,则点A在线段BC的中垂线上(如图2,BC的中点除外). (2)若点B为顶点,则点A在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上(如图3,直线BC与  相似文献   

9.
下面所谈的几个数学题目,都是大家所熟知的,我觉得它们还有一定底兴趣,因而把它们以及它们的解法谈一下,也许可以作为中学里科学小组的参考材料。第一个问题已知圆上三点A,B,C。求作此圆的一个内接三角形A′B′C′使得这个三角形的三条平分角线恰好与圆分别交于已知点A,B,C。如果单纯借助于平面几何的知识去解这个问题也许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利用一点初中代数的知识,那么这个问题就变得很容易了。我们在圆上先画一个内接三角形A′B′C′,然后作这个三角形的三条平分角线,分别交圆于A,  相似文献   

10.
郜舒竹  李燕 《数学通报》2007,46(3):58-60
1一个疑问将两个半径不等的圆A、圆B分别沿直线滚动一周,如图1、图2所示,可知CC′与DD′的长度应与圆A和圆B的周长分别相等,均等于两个圆的直径与圆周率的乘积.图1图2但是如果将圆A和圆B的圆心固定在一起(A),再使两圆(大圆、小圆)同时沿直线滚动一周,如图3,那么待大圆滚动一周后,小圆也恰好滚动了一周,此时两圆的周长同样分别为CC′和DD′.但是此时的DD′与CC′长度相等,也即圆A与圆B的周长相等!图3由上述两种推导过程可以得出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1)圆的周长取决于它的直径长度.(2)圆的周长与其直径长度无关.其实关于圆周长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在板金展开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上圆下方(见图1)等一类的物件.其展开图见图2. 在实际工作中,所沿用的展开方法是先求出图1中OA,OB,OC,OD及AB,BC,CD的长度,然后在展开图中由点A′经B′,C′至D′逐点确定展开曲线.这是一种近似的展开画法,并且由于作图手续较多,往往容易发生较大的误差.而在实际展开中,我  相似文献   

12.
试题如图,在三角ABC中,∠A为最大角,外接圆上两点D、E分别为A︵BC与A︵CB的中点.记过点A、B且与AC相切的圆为⊙O1;过点A、E且与AD相切的圆为⊙O2,⊙O1与⊙O2交于点A和P;证明:AP平分∠BAC.这是一道2012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下面我们利用同一法给出一种新证明.  相似文献   

13.
在平面几何中(如图1),我们知道“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即M为⊙C上的动点,总有MA·MB=0为定值.起点⊙C圆周上的向量称为⊙C的圆周向量.图1图2定理设⊙C的半径为R,其同心圆⊙C′的半径为R′,R>R′,M是⊙C上的动点,AB是⊙C′的任一直径(如图2),那么MA·MB=R2-R′2为定值.证不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河南中考试题最后一题,定义抛物线上的点,若与两条坐标轴上的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正整数,则称为"好点",十分有趣,下面结合试题进行分析,供参考.例(2015河南中考第23题)如图1,边长为8的正方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点P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习题 已知圆台的母线长为 2 ,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 1和 2 ,有一动点 P从下底面圆周上一点 A开始出发 ,绕圆台侧面一周再回到 A点 ,求动点 P经过的最短路程 .为了便于研究 ,把问题一般化 :“已知圆台的母线长为 l,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 r′和r,有一动点 P从下底面圆周上一点 A开始出发 ,绕圆台侧面一周再回到 A点 ,求动点 P经过的最短路程 .”(如图 1 )2 解决方法这是求几何体表面两点间最短距离问题 ,考虑到圆台侧面可展开成平面图形 (一个扇环 ) ,因此 ,把空间问题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 ,只需求这个扇环上相应两点间的最…  相似文献   

16.
两道2001年数学竞赛试题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垚 《中学数学》2002,(5):48-49
题目 A 将周长为 2 4的圆周等分为 2 4段 ,从 2 4个分点中选取 8个分点 ,使其中任何两点间所夹的弧长不等于 3和 8.问满足要求的 8点组的不同取法共有多少种 ?说明理由( 2 0 0 1年 CMO试题第 5题 ) .题目 B 将一个正六边形等分为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区域 A,B,C,D,E,F.在这六个区域内栽种观赏植物 ,要求同一块中种同一种植物 ,相邻的两块种不同的植物 .现有 4种不同的植物可供选择 ,则有种栽种方案 ( 2 0 0 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第 1 2题 ) .我们将给出下列更一般的结论 ,从而得到题目 A和 B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中定理 C是[1 ]…  相似文献   

17.
历届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总可以找到它的原型,因为编题者常以某一道题或几道题为原型,通过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和分割、重组等手法编拟新题.因此,同学们解完一道题以后,切不可以满足问题已经获解,而应该以此为契机,在分析这道题的本质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努力寻找该题所代表的一类题目,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掌握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以下举例说明.例:在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中,DE∥BC,且AD∶AB=1∶3,将△ADE折起,使△ADE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垂直,这时A点变到A′位置(如图1),求点A′到BC的距离.图1解:设AG是△AB…  相似文献   

18.
<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利用这个性质求解最小值问题在我们解题时候常常出现.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模型有将军饮马模型,但是运动的点都在直线上.本文改变点的运动轨迹,让点在圆上运动,寻求此类题解题的策略——"阿式圆".1原理呈现已知在平面上两点A,B,则所有符合PA/PB=k(k>0且k≠1)的点P会组成一个圆.这个结论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简称"阿式圆".  相似文献   

19.
夏道行 《数学学报》1957,7(3):421-432
<正> 1.设G是复数W平面上的一个凸形区域.假如通过G的一个境界点有一个圆周把G合在它的内部,那末这个圆周是 G 在此境界点的支持圆周.设在 G 的每一个境界点都有一个半径不超过ρ(ρ>0)的支持圆周,并且有一个点,其支持圆周的半径不能小于ρ,那末称 G 是一由半径为ρ的圆所支持的凸形区域.我们又简称这种区域为支持半径为ρ的区域.当ρ=∞时圆周化成直线,每一凸形区域都为一个半平面所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福建省中考数学第8题:如图1,AB为⊙O的直径,C、D为⊙O上位于AB异侧的两点,下列各个角中,一定与∠ACD互余的角是().(A)∠ADC(B)∠ABD(C)∠BAC(D)∠BAD这是一道含有圆的直径的简单问题,针对圆的直径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推广.为使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