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 Gd3+离子与氨基多膦酸配体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氨三亚甲基膦酸 )配合物溶液荧光的研究表明 ,在碱性溶液中 2种配体可使 Gd3+离子的荧光强度分别增强 9倍和 7.4倍 ,比氨基多羧酸的荧光敏化作用要强得多。其激发和发射峰分别在 2 74 nm和 310 nm,与 Gd3+水合离子相应谱峰的位置相同。表明这种荧光增强来源于氨基多膦酸配体对 Gd3+强烈的配位作用所引起的 f→ f跃迁的部分解禁。由于 Gd-氨基多膦酸配合物十分稳定 ,因此配合物溶液荧光强度基本不受其他共存阴阳离子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受 p H值变化的影响也很小。  相似文献   

2.
Gd^3+离子在氨基多膦酸配合物溶液中的敏化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d^3 离子与氨基多磷酸配体(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氨三亚基膦酸)配合物溶液荧光的研究表明,在碱性溶液中2种配体可使Gd^3 离子的荧光强度分别增强9倍和7.4倍,比氨基多羧酸的荧光繁化作用要强得多。其激光和发射峰分别为274nm和310nm,与Gd^3 水合离子相应谱峰的位置相同。表明这种荧光增强来源于氨基多膦酸配体对Gd^3 强烈的配位作用所引起的f→f跃迁的部分解禁。由于Gd-氨基多膦酸配合物十分稳定,因此配合物溶液荧光强度基本不受其他共存阴阳离子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受pH值变化的影响也很小。  相似文献   

3.
《波谱学杂志》1999,16(2):1
利用一维和二维NMR技术,对含有手性膦配体的铂配合物trans-(  相似文献   

4.
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合成了以Zn2+及N12+为中心,以L1,L2[L1=4-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L2=4-氨基-1,2,4-三唑]及硫氰酸根为配体的两种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金属离子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Zn3(NCS)6(L1)6(NO3)2及Ni3(NCS)6(L2)6(NO3)2,同时对两种配合物做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的测试表征.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两种配合物均在415 nm有一强的荧光发射峰,且镍配合物的荧光要明显强于锌配合物,两种配合物有望成为蓝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苯甲酰腙(配体)及其锌(Ⅱ)、镉(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MS对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配体及锌(Ⅱ)、镉(Ⅱ)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这些物质都有较强的荧光,适合掺入涂料中做成荧光涂料。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由稀土离子与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HPA)和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蓝色发光配合物。该配合物是典型的配体发光配合物,其发射峰位于444nm,激发波长为334nm和407nm。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差热—热重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含有大量的N—HPA和相对较少的稀土离子和phen,其中稀土离子与N—PA中的羧酸根配位,而N—PA中的氨基通过氢键与phen的氯原子结合,形成了有利于配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的通道。稀土离子Tb^3 ,Eu^3 的共同存在促进了这一能量转移通道的形成,进而强化了配体的蓝色发射。  相似文献   

7.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方法,对非离子水溶性膦铑配合物RhCl3/TPPP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并且用曲线拟合分峰技术对配体TPPP,配合物RhCl3/TPPP催化剂中各元素的峰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配体TPPP与配合物RhCl3/TPPP比较,配合物中存在Rh-CO配位和Rh-P配位,通过XPS分析测试结果推断,原位合成的RhCl3/TPPP配合物催化剂其结构表示为ClRh(CO)n(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两个Cu-膦配合物CuCl(PPh3)3和Cu2Cl2(PPh3)3的合成,表征,发现它们是光致发光的。研究了其红外,紫外可见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的光谱性质主要来源于配体PPh3,Cu-P配合对光谱性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两个CU(Ⅰ)-膦配合物CUCl(PPh3)3和Cu2Cl2(PPh3)3的合成、表征。发现它们是光致发光的。研究了其红外、紫外可见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的光谱性质主要来源于配体PPh3,Cu-P配合对光谱性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铽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铽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结构式。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不同于自由配体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铽与这六个配体的配合物都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并发现磺基水杨酸铽配合物在本实验系列中其荧光发射最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氨基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p-NBFA).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Eu(Ⅲ),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p-NBFA)3phen和Tb(p-NBFA)3phen.红外光谱的分...  相似文献   

12.
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5-甲酰基-8-羟基喹啉分别与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砜反应,得到了三种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配体,然后与锌离子配位,制得了一类新型的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氨基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p-NBFA)。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Eu(Ⅲ),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p-NBFA)3phen和Tb(p-NBFA)3phen。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p-NBFA中的氧原子以及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第一配体p-NBFA为能量传递的主体,第二配体phen起协同作用。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在Tb(p-NBFA)3phen中,除Tb3+的特征发射外,还可以观察到470nm的发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此处发射为配体p-NBFA的发射,这是由于配体的能级与Tb3+的发射能级较近,产生了逆传能过程。而在Eu(p-NBFA)3phen的发射谱中,均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且发光强度较大,说明配体的能级与Eu3+的发射能级比较匹配。  相似文献   

14.
铕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配合物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铕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的二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式.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不同于自由配体的红外光谱,证明了稀土与有机物形成了配合物.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其中铕与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形成的配合物表现出铕的特征荧光.其中以苯甲酸铕的发射峰最强,最强发射峰位于λ=618nm处,显示铕的红光特征;而铕与磺基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水杨酸的配合物却主要表现出配体的宽带发射,其中邻氨基苯甲酸铕分别在λ=399,452,547nm处有三个弱的发射峰,磺基水杨酸铕也只在λ=407nm处有一宽发射峰,未显示出铕的红光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三元配合物Eu(BA)3PIP和 Eu(BA)3phen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邻菲罗啉(phen)衍生物2-苯基-咪唑并 -1,10-菲罗啉(PIP),并以其为第二配体,苯甲酸(BA)为第一配体,制备出新型稀土铕三元有机配合物Eu(BA)3PIP;在相同条件下,第一配体不变,1,10-菲罗啉为第二配体,还制备出Eu(BA)3phen。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差热分析等技术对合成的配体PIP及配合物Eu(BA)3PIP和Eu(BA)3phen进行了表征。通过发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第二配体PIP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中的配体可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Eu3+离子,表现出较强的Eu3+离子的特征发射。两种配合物相比,Eu(BA)3PIP的发光强度明显大于Eu(BA)3phen的发光强度,说明适宜的第二配体对配合物有很好的敏化发光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钐的聚酰亚胺配合物的微波辐射固相配位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钐离子(Ⅲ)与苯代三聚氰胺和2,4-甲苯基二异氰酸酯(TDI)生成的聚脲再与均苯四酸二酐生成的聚酰亚胺的固相配位反应。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功率)、稀土离子和聚合物的配比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配合物产率及配合物中钐离子含量的影响,测量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13C固体核磁共振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并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测定了配合物中钐离子的含量,通过荧光发射光谱测量了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并与相应的常规加热配位进行比较。通过磁化曲线测量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不具有钐离子的特征荧光峰,钐离子的第一激发态能级和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之间不能匹配。另外配合物显示出稀土离子的优良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7.
镧系离子(Eu3+,Tb3+)氧氟沙星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表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镧系离子Eu3 + ,Tb3 + 同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氧氟沙星形成配合物的合成。用元素分析法和ICP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oflo) 3 Cl3 ·8H2 O。红外光谱表明氧氟沙星配体羧基同中心离子发生螯合 ,并可能与邻位羰基形成六元环稳定结构。荧光光谱表明 ,Eu配合物具有很宽的激发谱带 (2 0 0~ 45 0nm) ,明显区别于其他羧酸类的稀土配合物 ;中心离子Eu3 + 发射谱位于 5 79 0nm(5D0 7F0 ) ,5 92 2nm(5D0 7F1) ,6 12 2nm(5D0 7F2 ) ;而Tb3 + 配合物则同时有配体和中心离子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Eu(Ⅲ)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四种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酰基分别为苯甲酰基、苯乙酰基、丁酰基和氯乙酰基,化合物以DPBZP、DPPAP、DPBTP和DPCAP表示)为配体,合成了Eu(Ⅲ)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FT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发射Eu(Ⅲ)的特征荧光;配合物荧光;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配体吡唑环4-位酰基上的取代基团密切相关,荧光强度随配体不同的变化顺序为DPBZP<DPPAP<DPCAP;第二配体邻菲罗啉具有较为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铽(Ⅲ)的双亚砜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若桦  王淑芳 《发光学报》1998,19(2):150-154
测量了双(苯基亚砜)乙烷、双(苯基亚砜)丙烷,双(苯基亚砜)丁烷和铽(Ⅲ)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其寿命,讨他配体性质,阴离了了及镧系离子对铽(Ⅲ)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均苯四甲酸-三苯基氧化膦-铽-钇配合物的高效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PMA-Tb^3+,PM-ATPPO(Phen)-Tb^3+及其掺杂Y^3+,Gd63+的系列配合物,常温下研究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光谱,发现在二元配合物中掺杂Y^3+比掺杂Gd^3+发光强,在三元配合物中以三苯基氧化膦作第二配体比以邻菲罗林作第二配体的配合物发光强,得到了鲜艳绿色的高效荧光材料PMA-TPPO-Tb^3+,Y^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