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甲醛和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得到壳聚糖/淀粉微球,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微球对金属离子Cu^2+,Pb^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反相悬浮法,壳聚糖与淀粉的质量比在5:0至5:5间可制成形状规则、表面光滑的微球.加该微球吸附金属离子Cu^2+,Pb^2+,均可在6h内达到平衡.淀粉的加入能提高微球的产率,并可在保证吸附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当壳聚糖与淀粉其混的质量比为5:1时,共混微球的产率最高,达到相同吸附效果所需的原料用世最少,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栀子苷与不同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的机理,以Zeta电位、粒径及微观样貌观察(SEM)为指标对栀子苷-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进行表征,并采用荧光光谱法探究栀子苷与不同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淬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栀子苷会使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粒径减小,且栀子苷与80℃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复合物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粒径最小;栀子苷与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之间淬灭过程是自发的,机制为静态淬灭,相互作用类型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并形成了结合位点数近似于1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3.
TiO2-CS微球光催化降解阳离子桃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iO2和壳聚糖(CS)共混,通过反相悬浮、交联制备了TiO2-CS微球光催化剂,并用紫外灯光源,研究了TiO2-CS微球对阳离子桃红染料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TiO2-CS微球能显著地光催化降解阳离子桃红溶液,在pHl0时,20mg/L。阳离子桃红溶液经紫外光照射100min后,色度去除率达62.4%,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34.2%;重复使用56h后,TiO2-CS微球的催化效力降低5.2%;在阳离子桃红溶液浓度低于40mg/L,pH10的条件下,TiO2-CS微球催化阳离子桃红溶液的光降解反应为假一级动力学反应;在弱碱性的条件下,TiO2-CS微球对阳离子桃红溶液光催化脱色效率较高;TiO2含量较高的TiO2-CS微球、较长的降解时间和适当的TiO2-CS微球用量能有效地光催化降解阳离子桃红溶液,其中溶液的色度去除速度要快于溶液中的COD的去除速度。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明胶共混膜结构表征及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海藻酸钠和明胶的水溶液共混,在5%(质量分数)的CaCl2水溶液中凝固,然后1%(质量分数)的HCl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海藻酸/明胶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与明胶分子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其中Ca^2 交联和海灌酸与明胶分子间静电作用使共混膜力学性能是到了显著改善,此共混膜可望成为一种潜在的伤口包扎,止血及人造皮肤材料。  相似文献   

5.
湿热处理对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结构与抗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流延法成功制备了3种不同配比的壳聚糖/明胶共混膜,并对共混膜进行湿热处理,使共混膜的抗水性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60℃、相对湿度75%条件下对共混膜(CSG20)湿热处理24h,与未处理的膜相比,共混膜在蒸馏水中的吸水率下降了81%,在pH2.8的酸性媒介中的失重率减少了37%.红外(IR)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共混膜在抗水性能方面的变化是明胶和壳聚糖在热引导下发生交联和结晶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与芹菜素(API)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并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芹菜素与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滴定结果表明,芹菜素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为静态猝灭机制。获得的热力学参数熵变与焓变均为负值,表明芹菜素与大豆分离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实验表明,芹菜素与大豆分离蛋白结合导致酪氨酸残基周围微环境疏水性增加和色氨酸残基周围微环境极性增加。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实验表明,芹菜素与大豆分离蛋白作用使得蛋白质多肽链部分伸展,蛋白质表面疏水性下降,巯基含量增加,进一步的分子模拟显示芹菜素分子分别插入到大豆分离蛋白的SPI-7s和SPI-11s的疏水空腔中,与LEU226,GLN77,THR75,HIS76,ASN74以及THR353,THR328,MET329,LEU354,ASP342,LYS113,THR358,LYS330等氨基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并与HIS76,ANS74以及ARG340,LYS330,THR358,THR328和SER339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7.
以NaOH/CO(NH2)2水相溶剂溶解甲壳素,研究了凝固液对甲壳素/海藻酸钠纤维制备的影响,分析了纤维组分的相容性,并对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甲壳素纺丝的适宜凝固液为10% H2SO4,5% Na2SO4和5% C2H5OH混合液,甲壳素/海藻酸钠共混纺丝的适宜凝固液为5% CaCl2,1% HCl和10% C2H5OH混合液.结构分析说明,甲壳素与海藻酸钠共混有一定的相容性.当共混纤维中甲壳素含量为10%时,共混纤维干、湿态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最大,干、湿态抗张强度分别为11.99 cN/tex和2.47 cN/tex.当共混纤维中甲壳素含量为40%时,共混纤维吸湿率、保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274.1%,37.8%.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藻酸(AL)/大豆蛋白(SPI)复合微球包裹盐酸小檗碱(Ber), 研究了盐酸小檗碱经复合微球负载后在模拟胃,小肠和结肠pH环境下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在模拟肠和结肠的pH 6.8和pH 7.4环境中,约5 h盐酸小檗碱就分别达到96%和99%的药物溶出量,而在模拟胃的pH 1.0条件下溶出量仅为约40%.研究发现盐酸小檗碱经复合微球负载后的释放行为与复合微球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胀行为直接相关,即在pH 1.0时溶胀度很小,但在pH 6.8和pH 7.4条件下溶胀度可达到约2000%.这主要归功于海藻酸组分的pH敏感性.同时,负载过程使结晶的疏水盐酸小檗碱转变为更易于在水性介质中扩散和溶解的不定型态.特别是通过pH梯度实验发现,限定载药复合微球在模拟胃的pH 1.0溶液中的时间在3 h内,可控制盐酸小檗碱的溶出量为约20%;而在此后的小肠和结肠的pH条件下,盐酸小檗碱迅速溶出,使累积溶出量达到98%.由此可见,利用自主研制的复合微球负载盐酸小檗碱可以降低盐酸小檗碱对胃部的刺激并可应用于盐酸小檗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同时大豆分离蛋白的生理活性可望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4种野生稻愈伤组织进行了干燥处理,其中3种野生稻绿苗分化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干燥处理的愈伤组织中吲哚乙酸(IAA)、水溶性蛋白(WSP)水平明显下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升高.干燥处理可能是通过提高愈伤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来降低IAA含量,从而促使野生稻绿苗分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2种不同的增容剂对PP/PA共混体系进行增容:PP与马来酸酐的接枝共聚物PP—g—MAH和接枝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TPE—g.并对它们应变率从10^-4s^-1到100s^-1范围内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P—g—MAH作增容剂的PP/PA两元体系,在高应变率冲击条件下,界面损伤演化加速,应变约6%时即发生宏观应力应变曲线软化,应变率约2000s^-1,应变约23%时即发生剪切破坏.采用TPE—g界面相容剂的PP/PA两元体系,由于形成分散相为核,界面相容剂为柔性壳的核壳结构,在尼龙粒子及壳层的协同作用下,使该共混体系的韧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该体系在应变率高于3500s^-1,应变约45%时才发生剪切破坏.断裂时单位体积吸收能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H2PtCl6—SnCl2—HCl—水浸渍液中配合物的形成情况。实验证明盐酸浓度为1M时,浸渍液中的配合物较稳定。在浸渍液中[PtCl4(SnCl3)2]2-,有利于提高铂锡催化剂的芳构活性,而SmCl3的引入,能提高该配合物稳定性和调节催化剂的酸中心,显著提高催化剂的芳构活性  相似文献   

12.
荧光光谱法研究酸性大红3R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Tris缓冲溶液(pH 7.4)体系中,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首次研究了染料酸性大红3R(A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大红3R与牛血清白蛋白能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涉及静态猝灭和非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个高灵度敏分光光度测定镉的方法。在聚乙烯醇存在下的水溶液中,[CdI4]2-络阴离子与罗丹明B产生离子缔合反应,以斜率比法和平衡移动法确定离子缔合物的组成是[CdI4][RB]2其最大吸收位于612nm,摩尔吸光系数为1.50×106dm3·mol-1·cm-1。在某些掩蔽剂存在下,本方法可用  相似文献   

14.
室温下,Co(NO3)2·6H2O与1,10–邻菲罗啉–5,6–二酮(pdon)的水溶液进行原位反应,得到一维链状配合物晶体{[Co2(H2O)6(bpdc)2]·3.75H2O}n(bpdc=2,2'–联吡啶–3,3'–二羧酸).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8.001(4)A,b=11.336(2),c=18.192(4)A,β=118.88(3)°,V=32501(2)A3,Dcalc=1.578 g·cm^-3.每个钴(Ⅱ)离子与周围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并通过bpdc连接形成沿b轴无限延伸的手性螺旋链.在整个晶体结构中,这些链以准一维堆积方式排列,相互之间存在广泛的氢键作用.同时,电化学分析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该配合物在-0.6~0.6V电压范围内具有电化学活性,电极反应为准可逆的Co(Ⅲ)与Co(Ⅱ)的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5.
乳化-热交联法制备明胶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化-热交联法制备了明胶微球,研究了乳化条件对微球粒径大小和溶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条件为:明胶溶液质量分数为20%,水油比为1:5(体积比),乳化温度为50℃,乳化时间为30 min,冷却时间为1.5 h,冷却温度为4℃.采用该方法可制备出粒径为50~1400 μm,溶胀率为150%~400%的明胶微球.  相似文献   

16.
茜素应用于阴离子识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吸收光谱滴定法研究了茜素与阴离子间的识别行为,比较了受体分子结构对阴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乙腈中,茜素通过氢键与F^-和AcO^-分别形成1:2和1:1型稳定的阴离子配合物,在长波长563nm和553nm处分别出现电荷转移吸收带,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或浅紫色,其它的阴离子如H2PO4^-,HSO4^-,ClO4^-,Cl^-及Br^-等未引起明显的光谱及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考察了2,4-二羟基苯甲酸和3,4-二羟基苯甲酸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F^-对上述两个化合物吸收光谱影响相似,无明显差异;而AcO^-对两者的光谱影响差别较大。因此,我们认为茜素对F^-和AcO^-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取决于阴离子的碱性和主体分子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活性蓝F3GA固载的壳聚糖微球对过氧化氢酶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树脂与三嗪染料活性蓝F3GA(Cibacron Blue F3GA)反应,制得亲和色谱填料,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染料泄漏率测定等对此填料进行鉴定与表征.该填料具有良好的色谱性能,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下,对过氧化氢酶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4.6 mg/g,改变pH值及离子强度对结合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热解技术是一种前景较好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 本研究对6种城市生活垃圾(木屑、纸张、米饭、菜叶、棉线和聚酯线)进行单一和混合组分热解, 探究温度对热解过程和产物炭性质的影响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1)单一和混合组分热解的固体产率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 气液产率则相反; (2)单一组分热解固体产物的灰分含量随温度升高先升后降, 在500~600℃时取得最大值, 挥发分随温度升高不断降低, 固定碳不断升高; (3)共热解时, 不同组分之间相互影响, 一种组分的热解受所加组分的影响, 表现出促进或抑制热解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 N 1 9 2 3在p H6 的条件下对三价稀土离子的萃取,实验表 明 N 1 9 2 3作 为中性萃取剂配位于稀土原子,并且有较高的萃取率.分别选用三氯醋酸和硫氰酸根作为 阴离子,对 N 192 3作为萃取剂时两个体系的萃取行为、萃合物组成和配位数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电子结构的三种金属离子(Zn~(2+),Cu~(2+),Pd~(2+))与两种分子结构类似但反应官能团不同的吡啶偶氮染料(PAR和5-Cl-PADAB)间的显色反应的作用。试验证明:(1)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产生,最根本的是由于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试剂的反应官能团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所成显色络合物的结构的不同。(2)表面活性剂对显色络合物的增敏效应,与单个表面活性剂分子对有色络合物的作用有关,更重要的是形成胶束,改变反应微环境。(3)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是否产生协同增敏效应和协同增敏效应的大小,决定于两者形成混合胶束的难易。如果显色络合物的结构有利于此两种表面活性剂同时对它起协同作用,则协同增敏效应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