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于前洋 《中国光学》2011,4(5):429-430
本期《中国光学》成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16篇论文,计有发展趋势1篇,方法论1篇,硬件2篇,软件11篇,像质评价1篇,构成一期覆盖面较全的视频图像处理专集。  相似文献   

2.
基于CCD与CMOS的图像传感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概述了CCD图像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发展趋势。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尤其是CMOS与CCD两类图像传感之间的不同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DOVID技术在国际钞票和银行卡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介绍DOVID在人民币和银联标识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目标识别问题,论述了多传感器目标属性融合技术。包括目标属性融合概念、原理、处理结构、算法及应用举例。指出了多传感器目标属性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预测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自然彩色图像融合算法及其实时处理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倪国强  肖蔓君  秦庆旺  黄光华 《光学学报》2007,27(12):2101-2109
在军事和生产领域,特别是在极其恶劣的可视条件下,图像融合技术越来越强调融合效果显示的"近自然"感觉,以及人类视觉感知的要求。从彩色图像融合算法的发展概况出发,着重介绍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基于视觉特性的近自然彩色图像融合方法,并特别阐述了课题组近期开展的相关算法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实时彩色图像融合系统的发展现状,概括了课题组已具备的硬件实验基础,综合分析了实时彩色图像融合技术的若干关键技术,如多源图像特征分析、实时图像配准、融合图像后处理等。针对实时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状况,提出图像融合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去噪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传统去噪方法在降低噪声的同时会模糊图像的细节,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能在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图像的细节,目前基于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去噪已经成为最有前途的去噪方法之一. 本文综合小波域去噪的文献,对小波域的磁共振图像去噪方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各种小波域的磁共振图像去噪方法,并对他们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对小波域去噪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戴闻 《物理》1999,28(1):59-60
在1998年2月20日出版的期刊《Science》上,同时发表了3篇关于高温超导的文章.其一是Anderson关于层间隧穿(ILT)模型的理论文章[1];其二是Anderson的同事们的关于Tl2Ba2CuO6+δ(Tl-2201)SQUID显微图像...  相似文献   

8.
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层析成像技术的图像重建算法,并从正向问题数学模型的简化和反向问题数学模型的映射结构的角度比较了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优劣。研究表明:用本质是线性算法的各种变换方法重建图像存在严重失真,而卷积滤波的引入可以使变换方法的重建效果有所改善;基于导数搜索的迭代算法对初始值依赖性强、收敛速度慢并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基于Fourier变换的方法具有本质的局限性;小波变换则可以同时刻画图像时域和频域的细节特征;有限元法通过重建对象像素的智能划分可以简化正问题的复杂性;而具有物理背景的蒙特卡罗法、模拟退火法、遗传算法、粒子滤波法及神经网络法更适合于复杂且非线性的图像重建;智能化、仿生化、并行化以及各种算法的融合是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阮秋琦 《物理》2005,34(3):205-213
图像是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体,图像信息处理又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分支.目前,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数学图像处理技术已成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统计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甚至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各学科之间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文章全面综述了图像处理理论与技术的起源、涵盖的内容、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及发展趋势.以期读者对图像信息处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由于遥感图像存在边缘混叠等问题,经典的C-V模型会产生大量的冗余轮廓,而且无法分割多个同质区域的目标.为此,提出了基于C-V模型的窄带多区域水平集图像分割方法,采用N-1个水平集函数将图像分割成N(N>1)个区域,每个水平集函数表达一个区域.该方法一方面通过建立独立多区域水平集模型可以消除多余的轮廓,避免分割区域的重叠...  相似文献   

11.
第十二届国际液晶会议于1988年8月15—19日在联邦德国南部城市弗赖堡举行.30多个国家的近8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清华大学物理系的赵静安、王新久和深圳天马微电子公司的汪斌等人. 与会代表共发表了502篇论文,其中包括:(1)化学合成和分子性质方面59篇;(2)高分子液晶方面71篇;(3)溶致液晶方面53篇;(4)手征液晶与蓝相方面32篇;(5)铁电液晶方面68篇;(6)应用方面45篇;(7)表面和界面方面18篇;(8)相结构和相变方面61篇;(9)分子动力学和分子理论方面57篇;(10)不稳定性、缺陷和涨落方面24篇;(11)非线性光学方面7篇.此外,还有三篇…  相似文献   

12.
叶恒健 《应用声学》1983,2(4):47-47
第一届西太平洋地区声学会议于1982年9月1—3日在新加坡举行,在大会宣读的论文共48篇,并出版了论文集,其中声学测量10篇:包括吸声、隔声、噪声和音质的测试方法.有三篇论文集中介绍声强测试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多个噪声源的场所,确定某一噪声源所辐射的功率,以及在实验室或现场作隔声测量.有一篇论文是论述在室内采用恒定声功率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提出 图1、2、3分别出现在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不同位置,但不论对图象本身的描述,还是要解决的问题都将上述各图称之为位移时  相似文献   

14.
多通道热释电IRFPA图像拼接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瑶 《应用光学》2014,35(5):806-810
为了实现分辨率高的大规模热释电IRFPA探测器,设计了多路通道并行输出的读出电路。针对多路输出的热释电IRFPA探测器,依据热释电探测的时序要求,设计了图像拼接采集系统。利用外部驱动信号控制采集卡的触发及采样时钟,由斩波器同步信号判断热释电探测器的亮场及暗场信号。构造PC-DAQ虚拟仪器系统对多通道输出的热释电型IRFPA进行多路并行图像采集,并对每路图像信号进行亮、暗场判断后进行差分处理,通过软件拼接处理成一副完整的图像,最终在软件平台上显示。对实验室研制的160列120行双通道读出及320列120行四通道读出的热释电读出电路进行了图像采集实验,对于同样阵列大小的单通道读出探测器,双通道结构读出速度提高了1倍,四通道结构读出速度提高了3倍。通过采集成像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QuickBird卫星记录的DN值图像为实验数据,根据1~4波段积分辐亮度之和与全色波段积分辐亮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及能量守恒律构建分解方程,将1~4波段图像每个像元分解成16(4×4)个像元,获得了分辨率为0.61 m的1~4波段辐亮度图像.与原图像比较,空间分辨率提高到4倍,地物细部特征清晰,视觉效果明显提高,图像成图适宜比例尺从1:10 000提高到1:2 500.  相似文献   

16.
第一届西太平洋地区声学会议于1982年9月1日—3日在新加坡举行,会议主题:为改善生活的声学。这次会议是由澳大利亚声学学会、日本声学学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日本噪声控制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来自西太平洋地区的85名声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48篇论文,其中声学测量10篇、建筑声学11篇、环境噪声16篇、噪声控制6篇、一般性文章5篇。这次会议我国只笔者一人参加,在会上宣读了题为“音质模型与实际建筑对比试验的研究”论文。大会所宣读的论文涉及的面很广,具有一定水平,论文的全文已印成论文集。  相似文献   

17.
 粒子加速器和高能物理界关注的第15届国际高能加速器会议于去年7月20日-24日在德国汉堡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大约5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发表了约400篇论文,包括18份邀请报告和12篇综述文章.有54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报告,其余则以张贴的方式分9个专题交流与研讨.表1列出了会议代表和论文的分布统计.  相似文献   

18.
《物理》2021,(10)
正不久前,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史专家V.M.别列赞斯卡亚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异口同声说朗道——一个不落俗套的人》(图1)[1]。在这本书里,作者刊出了30篇有关朗道的访问记录,其中10篇是作者本人2001年到2014年期间的访问记录,  相似文献   

19.
现行工科中专物理统编教材(第三版),共编入“阅读材料”12篇.上册6篇;下册6篇,其中力学6篇;电磁学部分5篇;光学1篇,这些阅读材料,按照不同作用和特点,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1深化教材知识这部分阅读材料重点介绍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及重要物理定律的实验验证.例如《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验证和引力恒量的测定》、《库仑扭秤实验》等篇。2物理学史这部分阅读材料通过对物理学发展过程著名物理学家生平业绩介绍,简要说明了经典物理学发展历程.这部分阅读材料包括《科学巨匠一牛顿》、《安培》、《电磁感应…  相似文献   

20.
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在Lab VIEW7.1开发平台上设计了利用IMAQ Vision for LabVIEW基于NI IMAQ 1405图像采集卡的图像采集系统。该系统对CCD电视、红外热像仪等输出的模拟视频图像具有采集能力,且结构简单,扩展方便,效率高,通用性强,显示了虚拟仪器技术的在信息技术研发中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