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温超导电缆终端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高温超导电缆的终端的基本结构特点与作用等 ;并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中美国、日本、丹麦等所研制的 HTS电缆终端以及目前我们所研制的终端情况。  相似文献   

2.
高温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使得建设超导变电站具有了可行性,超导变电站是包含高温超导磁储能系统、高温超导限流器、高温超导电缆和高温超导变压器等超导装置的一种新型变电站。超导变电站的应用将使变电站成为电网中柔性坚强、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支撑节点,这将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有重大的意义。在深入研究高温超导电力技术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超导变电站相比传统变电站的优越性、发展超导变电站的技术基础、超导变电站应用的技术难点,并对超导变电站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高温超导储能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回顾了用于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高温超导磁体材料的性能;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几种类型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研究新进展;然后分别介绍了Bi-2212和Bi-2223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研究情况;最后简述了将来可能用YB-CO(或NdBCO)涂层导体材料设计在液氮温区运行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  相似文献   

4.
高温超导3mm波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温超导探测器的应用前景 ,研制了 1 2元线列高温超导探测器和成像原理样机。1 2元高温超导探测器的黑体平均 D*≥ 1 .8× 1 0 9cm Hz1/ 2 W- 1,平均 R≥ 1 .9× 1 0 4 VW- 1和 3mm辐射响应平均 D* ≥ 7.5× 1 0 8cm Hz1/ 2 W- 1,平均 R≥ 1 .6× 1 0 4 VW- 1。采用能量探测器代替外差混频器件研制的成像系统对 3mm辐射成像获得成功 ,预示高温超导探测器 (Bolometer)在 3mm波可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6.
超导磁体是超导储能-限流系统(SMES-FCL)中最为核心的部件,它运行于复杂电磁环境中,电磁设计是整个磁体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文中结合1G和2G高温超导带材的电磁特性,采用两种带材混合绕制磁体的技术方案,运用有限元方法(FEM)对1MJ高温超导磁体的电磁结构和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和研究。经过仿真与优化,综合带材用量、制冷成本和运行成本以及在脉冲和限流等极端情况下所需安全裕度等多种因素,完成磁体的电磁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高温超导微波器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豫生 《物理》2002,31(4):205-213
高温超导微波器件在移动通信基站的应用,蕴涵了巨大的商机。由高温超导滤波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以及微型制冷机组成的高温超导移动通信基站接收机前端子系统,将给移动通信基站的性能带来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全球已出现一批专业化商业公司。美国已有近2000套高温超导子系统产品在基站做商业运行;欧洲和日本也已完成样机研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2001年初完成了我国第一台高温超导移动通信基站原理性样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脉冲激光溅射沉积法(PLD)在LaAlO3(100)基片上外延生长YB%Cu307-δ掺锆酸钡(BZO)薄膜.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薄膜结构进行分析.探索PLD沉积的最佳实验参数,最佳沉积温度为800℃,最佳氧分压为25 Pa,最佳沉积频率为3 Hz.  相似文献   

9.
阎守胜 《物理》1989,18(11):652-654
一、新体系的研究 1988年,高温超导研究的先导仍然是新材料的发现.年初,发现了新的含铋和铊的铜氧化物体系,转变温度超过了 100K.新的 Bi-Sr-Ca-Cu-O和 TI-Ba-Ca-Cu-O比 La2-xBaxCuO2及YBa2Cu3O7系统多一个元素,因而更复杂一些.它们在结构上既有明显的不同但又紧密相关,这为检验不同的理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新体系总共有八个不同的结构,均为层状,包含有一个或数个相邻的CuQ2面所组成的钙钛矿块,这些块由TIO单层或TIO,BiO双层隔开.在这八个新的超导体以及早一些发现的高Tc材料中,均有CuO2面存在,这强烈地表明,对高温超导材…  相似文献   

10.
高温超导薄膜微波非线性器件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高温超导薄膜微波非线性器件的若干问题,包括材料建模,元件建模,器件参数建模,最后通过这些参数完成高温超导薄膜微波非线性器件综合等.试图通过非线性测试提取高温超导薄膜微波材料非线性模型,根据材料非线性模型建立非线性传输线模型,由非线性传输线模型建立各种微波无源元件模型,最后实现非线微波器件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11.
激波管内氢-氧混合气体爆轰温度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光纤传输光能,用多通道光学高温计,在垂直和平行于爆轰波传播方向上,测量了激波管中氢氧(或含氮)混合气体的爆轰温度。在20~53 kPa压力范围内,进行了六种初始压力氢氧混合气体的爆轰,分别测出横向温度和纵向温度;这两种温度在实验测量的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并与正常爆轰的理论值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2.
光源相关色温与分布温度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国家色温基准改造课题中,通过光谱辐射测量法得到色温副基准灯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算法计算出光源的相关色温以及分布温度。为了比较这些计算方法的差别,由相关色温和分布温度反算出相应的光谱功率分布,分析了与光源原始分布的偏差。对采用不同算法得到的色坐标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阐明了光源的分布温度与相关色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AD590型温度传感器的内部电路结构,阐述其工作原理,举例说明它在温度测量和恒温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熊敏  张亚东  龚宇佳  张虎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3):035003-1-035003-8
同步感应式线圈型电磁发射器主要采用脉冲电流对线圈直接供电,其实际工作过程中电枢和线圈会产生温升,这是当前制约线圈发射器向小型化、高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建立电磁线圈的温升模型,对于单次触发的情况,分别利用Comsol和自编程序Coilgun进行计算,并搭建相应的试验平台进行验证。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Comsol计算结果最为准确,也能考虑材料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仿真得到电枢的温升大约为4.2℃,线圈最大温升为7.7℃。由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延迟性与采样频率的限制,电枢温度试验曲线未能测量到仿真曲线中出现的温度最大值点,可记录到整个试验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变化形势以及最终稳定的温度与仿真的基本一致,误差最大为6.1%,说明了仿真的准确性。为后续进行多级线圈连续发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建明  杨颖 《大学物理》1995,14(6):32-33
提出一种利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对热电偶进行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在使用中,只需将热电偶的冷端与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90置于同一环境中,不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均可在电路的输出端得到正比于热电偶工作端测试的电压值。  相似文献   

16.
黄俊  段刘蕊  景霞  文溢  赵振刚  李川 《光学技术》2017,43(2):176-179
针对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Sensing System,DTS)在线测温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解调仪对DTS进行温度补偿。对不带温度补偿的DTS进行了温度测量和数据分析,证明了进行温度补偿的必要性。设计了带温度补偿的DTS并进行了温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FBG解调仪对DTS进行温度补偿后,DTS的温度精确度可以达到0.3℃。  相似文献   

17.
廖宇  简小华  崔崤峣  张麒 《物理学报》2017,66(11):117802-117802
光声测温是一种利用光声效应来进行温度监控的新方法,具有非侵入式、高灵敏度和探测深度较深等优点.但现有的单波长光声测温方法极易受到系统及测量环境干扰而导致测量精度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波长光声温度测量方法.在光声测温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推导了双波长光声测温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仿体及离体组织样品的双波长光声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单波长模式相比,双波长模式下的光声温度测量误差明显减小,测量精度平均提高3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双波长光声测温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光声温度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作为一种更精准的光声温度监控方法应用于医疗手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将它埋入复合材料试件中,可以测量出试件内部的温度变化。给出了理论推导,导出了条纹移动量与试件内部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实验装置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冻干过程中升华界面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测温技术是基于在平衡状态下,冰晶温度与其饱和蒸汽压为单值函数这一基本规律,在升华干燥过程中,突然中断从冻干室流向冷阱的水蒸汽流,通过测量冻干室内压力回升情况去推算升华界面温度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与热电偶或热敏电阻测温相比,压力测温技术即不破坏冻干样品的结构,又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出移动升华界面的温度,并能判断升华干燥过程终点。文中分析了升华界面温度测量的意义与困难,建立了压力测温技术的数学模型与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力测温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电热法测量固体线胀系数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华 《物理实验》2005,25(5):42-44
设计了控温电路并改进了测量方法,消除了电热法测量固体线胀系数实验中,由于被测固体棒的线膨胀速度、系统加热速度及测温器响应速度不同步而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