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昭君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3)
胡维革先生所著《中国近代文化探幽》一书,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书中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并勾画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格局,提出了:中国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就要对民族文化系统进行全面调整的观点。因此,这是一部把时代精神融于学术研究之中,颇具启发作用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张昭君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20(2):94-95
胡维革先生所著《中国近代文化探幽》一书,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书中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并勾画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格局,提出了:中国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就要对民族文化系统进行全面调整的观点。因此,这是一部把时代精神融于学术研究之中,颇具启发作用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3)
<正>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位居五谷之首。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国人最大的梦想便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而五谷中最早为中华先民所熟悉的便是粟与黍。江山社稷的稷就是来源于谷子,进而代指主管粮食丰歉的谷神。在史前新石器时代,华夏祖先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并食用粟和黍了。之后经过数千年的人工培育选种,中国培育出了异彩纷呈的粟类作物品种。中国最早的酒、醋就是用小米酿造的。在小麦传入中国、水稻跨 相似文献
4.
<正> 朱炳祥先生《伏羲与中国文化》①一书,是一部研究中国文化发生学的艺术专著。这部著作选择了“伏羲”这个凝聚和积淀了上百万年中国原始文化的纵向发展和横向交融的主要内涵的典型符号,运用文化发生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展示中国原始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并与“轴心时代”的主要思想进行沟通。这是一部具有“首创精神”的著作,已经在高校和学术界发生了影响。在著作尚未面世时, 相似文献
5.
石曙萍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01-102
我仍在思考 ,仍在探索 ,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 :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 ?那么就让我再活一次吧 ,再活一次 ,再活一次 !———巴金要理解巴金的《电》 ,我以为不能离开《爱情的三部曲》中间加入的一个非常短的故事《雷》。或者可以说 ,《雷》和《电》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首先 ,我想说 ,德这个人物 ,尽管在小说《雷》中已经牺牲了 ,但伴随着敏的叙述和慧的回忆 ,他还是不断地在《电》中间闪现 ,仿佛一个幽灵一样。小说《电》里 ,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 ,我觉得不是敏 ,或者佩珠 ,而是这个从来不出场的德。其次 ,《电》中出现的故事和人物似… 相似文献
6.
柳萍 《科技导报(北京)》2006,24(3):88-88
生命起源研究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综合性前沿研究领域。要深入地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科学,就必然涉及某些生命物质的化学结构、反应性能与反应机理,这就是生命化学。而磷元素及含磷有机化合物在生命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生命过程中物质变化与 相似文献
7.
说苍蝇司空见惯其实并不确切。打开《中国蝇类》,人们似乎才会感觉到世界之大,居然连苍蝇都有这么多的种类!的确,《中国蝇类》一书所涉及的苍蝇种类之多,真能让人膛目咋舌:中国蝇类多达30科、660属、4209种! 相似文献
8.
杨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5-63
《故事新编》称得上是现代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奇就奇在鲁迅的书袋虽然是鼓鼓的,却无意于掉书袋,而是驾轻就熟地出入古今,把现代社会的诸多官场丑态、文界乖谬、民间陋习和掺和着奴性及流氓性的国民心理,糅合在神话、传说、历史的著名故事之间。这就有如女娲拔起一株从山上长到天边的紫藤,搅动地上的泥水,溅出一班能笑能哭的生灵,即鲁迅所谓“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是也。二者的糅合与搅拌,构成了复调叙事,构成了民俗性的狂欢。古人和今人打照面,互相消解对方的神圣的灵光或装模作样的摆谱,令人看见他们的不尴不尬而窃窃发笑。小说自身也由此超越纯文学传统而向杂文开放,小说与杂文杂糅,兼具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功能,开创了一种古今杂糅的“杂小说”新文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孙隆基先生<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了新的评价.文章认为,我国学术界对孙先生这一著作的评价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另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孙先生这一著作还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孙先生的结构说并不妥当;第二,研究方法也不科学;第三,研究的目的也是比较渺小的;第四,孙先生作为历史学家,还没有认识到存在主义违背自然之道的不现实之处,对西方的结构主义也没有深入的认识;第五,孙先生对人欲和仁的理解也不准确;第六,孙先生确立自我的主张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孙先生并没有真正揭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他的观点其实是不能成立的.从图书馆学的角度看,本文还可以为高校在读学生提供一种阅读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卞之琳的诗歌充满了生命的哲思,<白螺壳>通过对螺壳的描述,深度阐释了诗人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人生中的一切物累都是空华,只有出脱空华,才能到达生命的本真境界. 相似文献
1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60-63
《热爱生命》作为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延续了他"北方故事"的创作主题。在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杰克·伦敦在作品中揭示了人在复杂生存环境中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热爱生命》中展现的杰克·伦敦的生命观进行解读,通过描述淘金者"他"凭借自己的生存本能、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以及乐观的心态在荒野中艰难求生的经历,揭示了生命的宝贵,谱写出一首伟大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12.
袁征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于丹的<论语>讲座在历史背景知识、对孔子言论的理解和理论观点方面都有大量的错误.本文分析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纰缪,特别是于丹对别人批评的回应,探讨学术研究与知识普及和个人感受与客观事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一书汇集了当下人类学研究者对族群研究的相关成果,该书按照特稿、族群概念、族群理论、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文化等几个板块进行归整,是中国学界有关族群研究的最新诠释。 相似文献
14.
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历史,是整个生命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红樱桃》是二战题材中,反映战争、生命、人性的优秀影片。《红樱桃》无论是从影片内容、结构、人物塑造、细节刻画,还是从影片的音乐、剪辑和摄影、镜头的转化,象征意味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地打动着观众。 相似文献
15.
王燕萍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2):163-165
艺术不仅要反映现实,还要看到人们的心灵状态,这是作家们的首要职责.莱辛夫人在小说<草原上的日出>中,以一个孩童的视觉,在其体验生命的流程中,剖析了生命的实质,表达了对纯真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整部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遮蔽的美丽——中国女红文化》是胡平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对女红进行学理性研究的著作。作者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构架女红文化理论的叙述方式并揭示传统女红的“美丽”。我们站在技术史的立场评论,发现书中的研究内容和所采用的视角,其实就是与技术史相关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也不乏对将女红纳入中国技术史研究领域并从人类学和社会性别视野进行研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蒋丽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1):56-5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一生坎坷,却总是以坚毅的精神寻求现实生活中一切真实存在的美。他善于从现实世界中捕捉不为人察觉的美,这种美只有以心灵去体会才能彻悟。《蝈蝈与蟋蟀》歌颂了微小生物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表明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从而达到生命运动与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湘军首领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中兴名臣,他对延续清王朝的命脉.乃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所谓过犹不及.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准则,过度地拔高和过度地贬低其地位和作用都不是严肃的治学态度.当下学术界就有一种过度拔高曾国藩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湘声报>2007年1月29日刊载的<人文双峰影响百年——对曾国藩现象的文化解读>一文,提出."近现代湖南能引领中国,这其中与曾氏不无关系.可以说,曾国藩影响了湖南,湖南影响了全国"、"曾国藩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的评价就有过分拔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红十字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红十字理论也相应崛起,笔者从红十字运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兼谈红十字会运动史和慈善文化,以期对本书能有较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