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评述毛细管区带电泳中蛋白质的吸附及解决办法,内容包括吸附的原因,通过缓冲溶液组成的变化、通过毛细管内壁改性、通过附加电场等方法降低吸附。对毛细管内壁电荷密度等方法降低吸附。尤其对毛细管内壁改性方法,改性对电渗流及分离效率的影响,改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陈光伟  吕翔 《分析化学》1998,26(1):59-63
用石英玻璃微珠模拟了HP-1,HP-20M,HP-17毛细管色谱柱内壁,用真空重量法测定了丙烷、丁烷、丙烯、液化石油气样品在3种模拟毛细管内壁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改性石英玻璃表面固定相的化学性质是吸附等温线类型的决定因素。本文所得结果对毛细管色谱动力学过程的理解,样品在毛细管柱上的活度系数及液化石油气组成准确测定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丙香  柴微波  唐安娜  丁国生 《色谱》2015,33(4):334-341
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手性分离分析技术对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工程和药物工程等许多学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对不同种类手性化合物进行拆分已成为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具特色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之一。然而,被分析物(或拆分剂)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是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常见问题。涂层技术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改性,是抑制非特异性吸附、提高分离效率及分离重现性最简便和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各种涂层技术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毛细管涂层技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涂层技术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效率和重现性的主要原因是毛细管壁对蛋白质的吸附.本文综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包括极端pH值法、添加小分子添加剂、对毛细管内壁改性等方法,重点介绍并比较了用于毛细管内壁改性的两类聚合物涂层-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的涂层.分别讨论了两类涂层在对电渗流的抑制和调节、对蛋白质吸附的阻止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并且对同种涂覆机理下不同聚合物的涂覆效果做了相关比较.总体上说,物理吸附的涂层比化学键合的涂层性能优越,因此在毛细管涂覆领域更受欢迎.尽管目前该领域的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未找到一种对所有种类蛋白质的分离都有效的普适性涂层,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分离复杂组分的蛋白质仍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电泳具有分析时间短,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优点,在生物样品分离,特别是蛋白质分析领域有重要应用。然而,毛细管内壁硅羟基的解离给分离结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聚合物涂层能够抑制蛋白质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以及调控电渗流,故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有效修饰能够提高其对蛋白质的分离效率及分离稳定性。该文主要综述了动态及静态聚合物涂层毛细管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概述了近些年基于多巴胺/聚多巴胺发展起来的涂层毛细管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聚合物涂层毛细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毛细管预处理方法对组胺、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电泳分离的影响,采用优化的毛细管预处理方法及电泳分离条件基线分离了组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利用多巴胺和5-羟色胺在毛细管内壁吸附效应的不同,对电泳淌度极为相近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以PC22细胞为研究对象,证实了该细胞中所含大量神经递质是多巴胺,不是5-羟色胺。  相似文献   

7.
分子筛改性气—液毛细管柱及其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位合成法制备的分子筛膜对玻璃毛细管内壁进行改性后,成功地制备了常规口径及大口径分配SCOT柱,并对毛细管柱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金纳米微粒(Au NP)修饰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将Au NP修饰在熔融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制备成Au NP修饰毛细管.探讨了修饰剂Au NP的浓度对电渗流及蛋白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Au NP修饰的毛细管能有效地抑制电渗流及蛋白质在毛细管内壁上的吸附,提高分离效率.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实现了...  相似文献   

9.
添加剂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各种添加剂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并从理论上分别讨论了添加剂对毛细管电泳中渗流、焦耳热效应、组分有效迁移率及毛细管内壁对生物大分子的吸附待方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引用文献77篇。  相似文献   

10.
寿崇琦  张志良  康杰分 《色谱》2007,25(4):463-467
采用一步法和准一步法合成了以季戊四醇为核的两个系列的超支化聚酯,利用红外光谱、羟值测定等手段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超支化聚合物低粘度的特点,用物理吸附方法将其涂于毛细管电泳柱内壁,使其在毛细管内壁上形成稳定的超支化聚酯涂层。该涂层在pH 3.0~7.0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渗流和蛋白质在毛细管壁上的吸附,在pH 5.0的缓冲液中分离碱性蛋白质时,分离柱效可达105塔板/m,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毛细管电泳与质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等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保护、食品检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涂层改性是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果和重现性,抑制分析物与毛细管内壁间吸附作用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该文根据涂层材料的种类和制备机理,分别综述了近年来非共价键合和共价键合毛...  相似文献   

12.
超微粒分子筛改性的玻璃毛细管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微粒分子筛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改性,成功地制备了不同极性的SCOT柱。实验结果表明,以超微粒分子筛改性的毛细管色谱柱具有预想的特性,并可得到准确的定量结果,因此成为应深入探讨的新柱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度磺化的β-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成功地分离了碱性药物利伐斯狄明,并且测定了其非消旋体样品的光学纯度。一般情况下碱性药物的分离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pH=2.5),目的是为了减小分析物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然而,对于利伐斯狄明,在pH 2.5时检测灵敏度较低,且不足以检测样品中低于1%的光学杂质;但实验发现提高缓冲液的pH值可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而且,由于分析物在毛细管壁吸附造成的柱效降低可以通过线性聚丙烯酰胺动态涂层来抑制。本实验考察了环糊精的浓度,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对分离度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重现性,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和最低检测量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非对映异构体样品的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以其高效、微量、分离模式多样等优势,在生物大分子分析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多糖、蛋白质、核酸和脂质中的应用,并对其相关的样品制备、毛细管内壁吸附、仪器的研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物大分子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桂琴  谢红卫 《分析化学》1994,22(5):485-487
本文工作研究了极性、强极性固定液直接涂渍在硅膜改性弹性玻璃毛细管内壁上,经优化温度老化色谱柱,成功地研制出OV-225,DEGS,Silar5,Silar9,Silar10等硅膜改性弹性玻璃毛细管柱,各种柱子均具有柱效高,热稳定性好的色谱性能。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阳离子交换色谱及动态涂层毛细管电泳检测牛奶中乳铁蛋白含量的新方法。通过purolite C115-E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对牛奶中的乳铁蛋白进行提取,运用季铵化纤维素(QC)对毛细管动态涂层并测定乳铁蛋白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动态涂层能有效抑制毛细管内壁对乳铁蛋白的吸附。通过对QC浓度、运行缓冲液pH值、孵育时间等萃取和电泳条件的优化,实现了对牛奶样品中乳铁蛋白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低、中、高3个浓度组的加标回收率为87%~112%,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4.4%~12.1%。该方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所需牛奶样品少,适用于牛奶中乳铁蛋白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叶能胜  李建  谷学新 《色谱》2013,31(4):352-354
由于石墨烯类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而在生命分析、化学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石墨烯类材料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进展及相关探索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修饰电化学检测电极、制备毛细管整体柱、修饰毛细管内壁及毛细管芯片等,并对其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将β-环糊精接枝到壳聚糖高分子链上,采用醚化试剂使其季铵化,获得季铵化的环糊精接枝壳聚糖。该聚合物可吸附到熔硅毛细管内壁形成静态涂层。在p H 3.0~12.0的范围内,涂层毛细管均能产生强的反向电渗流。利用新涂层对核酸碱基、核苷、氨基酸和蛋白质等不同分子量及不同荷电状态的生物分子进行了电泳分离,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合成的超支化聚硅碳烷进行表面接枝改性,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改性后的超支化聚硅碳烷涂覆于毛细管柱内壁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毛细管电泳涂层柱.选用16 kV的分离电压、214 nm紫外检测波长、10 cm位差进样7 s和40 mmol/L磷酸盐缓冲体系为分离条件,考察氧氟沙星和扑尔敏两种手性异构体在涂层柱上的分离性能以及涂层柱的稳定性能.在pH 3.0时,对氧氟沙星的分离度为1.81,理论塔板数为4.68×104 plates/m;在连续进样100次后,分离度变化不大,理论塔板数下降率在15%以内,涂层柱运行稳定,各项性能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答:在吸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中经常使用元素的标准溶液。特别是稀的标准溶液,其中被测元素的离子有可能与盛放的容器(包括玻璃及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器皿)的内壁表面产生吸附作用而导致其浓度产生变化,多数情况是浓度逐渐降低,从而引起测定发生误差。这种吸附的性质尚未完全清楚,分子吸附及离子吸附的可能性都可能发生。在硅酸盐玻璃表面可能发生的一种吸附是在玻璃与溶液交接的界面问的标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玻璃表面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吸附,在塑料容器内壁与溶液交接的界面问同样可能发生分子或离子吸附作用。塑料表面在受到环境中氧的作用以及热和光的作用下会形成羧基或其他具有吸附作用的官能团,因而产生离子吸附。有些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能吸附某些分子状态的物质,例如硫化氢、氨、溴、碘以及一些有机溶剂和有机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