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悬浮体屈服应力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力推荐了两种静态屈服应力测量方法——叶片法和斜面平衡法,对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三种悬浮体在全浓度范围内屈服应力与颗粒体积分率的关系,应用四参数模型方程进行了拟合,方程的预示值能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并对颗粒体积分率和形貌对屈服应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超声散斑数字相关法应用于刚体面内转动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激光数字散斑相关法测量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超声散斑相关法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超声散斑数字相关实验分析系统。在实验分析时,首先应用模拟测量的方法对刚体面内转动对散斑场相关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应用实验测量的方法再对此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刚体未知面内转角进行了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刚体面内转动可测量的最大转角为9°,当转动角度为10°时,误差大于9%。实验中分别应用了爬山搜索法和相关系数拟合法来分别搜索整像素的位移和亚像素的位移。  相似文献   

3.
超声散斑数字相关法应用于体面内转动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光数字散斑相关法测量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超声散斑相关法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超声散斑数字相关实验分析系统。在实验分析时,首先应用模拟测量的方法对刚体面内转动对散斑场相关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应用实验测量的方法再对此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刚体未知面内转角进行了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刚体面内转动可测量的最大转角为9°,当转动角度为10°时,误差大于9%。实验中分别应用了爬山搜索法和相关系数拟合法来分别搜索整像素的位移和亚像素的位移。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通量方法对分离式霍普金森压剪杆实验技术中的剪切应变测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 置主要包括:准直激光器、光电接收器、光学挡板。由装置性能验证实验结果以及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利 用基于光通量法的剪切应变测量技术能够可靠地测量SHPSB(splitHopkinsonpressurebar)试样的剪切应 变。并对比了基于光通量法测量的剪切应变值与理论近似结果,结果显示前者小于后者,分析并讨论了原因。  相似文献   

5.
TC材料的低压Hugoniot参数实验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金虎  汤文辉 《实验力学》2007,22(6):593-597
采用高阻值锰铜压阻传感器,并通过一级轻气炮实验对TC材料的低压Hugoniot参数C0,λ进行了测量,实验得到的压力曲线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并对压力曲线与密实材料的理论波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该材料低压冲击时的Hugoniot压缩线以及低压Hugoniot参数C0,λ。拟合结果表明:该多孔材料的低压D-u线具有较大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云纹干涉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云纹干涉法的原理、方法、实验技术及在应用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作了简要的评述,并对云纹干涉法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能空翻360°站稳的猴子玩具进行了实验测量。在实验测量中,用悬挂法测量了质心位置,复摆法测量了转动惯量,拉伸法测量了弹簧刚度。此外,还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对猴子玩具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相互印证,能更好地阐 述猴子玩具运动的力学机理。该实验项目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和科研兴趣。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解析法进行了改进,直接将复特征根代入边界条件构造了特征方阵;并基于圆柱壳Flügge 模型推导了位移形式的传递函数矩阵.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改进的解析法、传递函数法、有限元法和实验方法获得的两端自由边界条件下圆柱壳的固有频率和模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解析方法其特征方阵表达式简单且易于实现;同时通过与有限元和实验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改进解析法和位移形式传递函数矩阵的正确性;传递函数法相对于传统解析法对舍入误差敏感,可以通过增加字长的方式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间旋转目标电磁消旋技术,提出一种计算空间旋转目标消旋力矩的新方法。首先,介绍了电磁消旋的常用计算方法;然后,介绍了能量守恒法的基本思想,从系统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从整体考虑电磁消旋过程中各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守恒的消旋力矩计算方法,并通过球壳模型消旋力矩的计算过程对能量守恒法进行阐述。最后,进行了地面消旋实验,对比了实验结果和有限元法、电磁张量法和能量守恒法的计算结果。实验及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能量守恒的空间旋转目标消旋力矩计算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0.
陈华础  黎铸 《实验力学》1989,4(4):361-366
本文用热光弹性法对金属构件因热疲劳裂纹扩展而引起的残余应力场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实验采用实验中途调节参数的方法满足了相似准则,使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断裂力学常用实验方法的研究,结合界面断裂问题的特殊性,以断裂力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能量释放率建立了界面断裂测量的实验分析方法,并且利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该方法通过测量试验件的载荷位移关系,利用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得到该裂纹长度下的临界能量释放率;在此基础上,根据试件的阻抗能量曲线预测结构的最大承载能力.该方法以能量释放率为理论基础,为界面裂纹的强度分析提供了合理的手段,基于能量角度建立的实验分析方法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室内轰燃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室内轰燃预测方法 ;提出了一种预测轰燃的新方法轰燃综合预测法 ,对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由于室内火灾受建筑材料热惯性、开口通风因子、燃料释热速率和房间内部尺寸等多种因素影响 ,传统轰燃预测方法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 ,而轰燃综合预测法预测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杨国标 《实验力学》2013,28(2):180-186
光弹性法是研究结构内部应力分布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光弹性实验中,通常可以方便地得到等色线条纹图.确定了等色线条纹级数以后,为获得平面模型中任意点的应力完全解,需要借助其它方法给出一个补充方程.本文将光弹性法与数字散斑相关法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光弹性法分离主应力的新方法:光弹性-数字散斑相关混合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光弹性-数字散斑相关混合法实验系统,并通过相应的三点弯曲实验对该方法和实验系统的有效性做出分析和论证.该研究为光弹全场应力分解以及动态光弹性-数字散斑相关混合法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苏飞  何小元  谢惠民  戴福隆 《实验力学》2002,17(Z1):192-205
电子封装件在热-机械载荷作用下力学行为(尤其是热应力)的表征对于其机械可靠性的评价,失效分析和封装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该领域内主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每项主要实验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其最新的发展及应用等都做了必要的阐述.这些实验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的结合(杂交法)是探索电子封装件机械可靠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且代表着改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治君  成竹  王琦  邵闯 《实验力学》2013,28(4):529-535
针对工作在高温叠加振动环境中的飞行器结构进行热振联合环境试验的需要,研究了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非接触式热振联合环境试验技术,并基于该技术搭建了一套热振联合环境试验系统对某试验件进行试验,该系统包括振动试验系统和加热试验系统两个独立并行的子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非接触式热振联合环境试验技术的热振联合环境试验系统在提供试验件所需振动环境的同时,可以精确地模拟试验件实际使用中的加热过程,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后张法预应力光弹性实验方法与技术,并用该方法解决了三峡工程升船机的试验机-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第二级垂直升船机承重结构的楼板与深梁的预应力分析问题,实验结果已被工程单位所采用。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爆炸膨胀环实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铁钢  刘仓理 《实验力学》2013,28(2):247-254
传统爆炸膨胀环实验装置采用两端点起爆,爆轰波对碰后加载驱动器的方式,出现试样环加载后侧向翻转、实验重复性差等问题.本文改进传统爆炸膨胀环实验装置中的起爆方式,研制了一种新型爆炸膨胀环实验装置.新起爆方式采用轴心爆炸丝同步线起爆,在驱动器内形成理想的柱面冲击波,有效避免了试样环受冲击后发生侧向翻转,实现了金属试样环的稳定拉伸加载,实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8.
In a previous study, to minimize or eliminate the errors and noises associated with a full-fiel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and subsequent fringe analysis such as moiré interferometry, the authors derived a variational principle minimizing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errors. Furthemore, on the basis of this variational principle, the authors developed an intelligent hybrid method. In several test simulations, the method has demonstrated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randomly incorporated errors into known correct finite element displacement fields. In this study, a fringe analysis method is developed together with the two-dimensional fast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Then, experimentally recorded moiré fringe patterns are analyzed by the fringe analysis method. The conventional and intelligent hybrid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analyzed fringe information as input data. The present method verifies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experimental errors and noises, and the simultaneous automatic elimination of those experimental errors. This method also makes it possible to obtain a fairly smooth visualization of higher order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淮  李静斌  殷学纲 《实验力学》2011,26(1):96-102
提出在构件上增设附加质量来模拟结构损伤的试验方法,证明了质量增加与刚度降低的等价关系.以简支梁为例,给出了采用附加沙袋法、悬挂质量法两种附加质量方式模拟结构损伤的具体试验方案,完成了多工况下简支梁附加质量模拟结构损伤的动测试验.通过试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得出了在梁构件上采用附加沙袋法可准确模拟出不同损伤位置、...  相似文献   

20.
Shaping arbitrary fluid interfaces opens interesting perspectives for fluid-based processes and experiments. We demonstrate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o create non-planar static interfaces of almost arbitrary shape between two fluids, one of which is made highly magnetically permeable by the addition of a magnetic compound. By relying on spatially modulated magnetic fields, a non-homogeneous magnetic force is added to Earth's gravitational force, and a non-planar static interface can be stabilized. Precision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re possible because we have developed a general method that allows us to predict numerically the shape of the interface,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design before actually implementing it. As a first example, we apply this method to the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between two immiscible fluids. The results we obtain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