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万益钧 《化学教育》1986,7(5):51-53
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是中学化学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
田存现 《化学教育》2007,28(2):57-59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从中学教学的实际出发,研究并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先后规律、守恒规律和异价规律,并较为详细地谈了其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属的电极电位、电离势和活动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无机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当学习到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内容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金属的电极电位和电离势是什么关系?电极电位、电离势和金属活动顺序有什么联系?如何正确地、辩证地认识和使用金属活动顺序表?为了化学教学工作的需要,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粗浅看法,希望与同志们共同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郝希明 《化学教育》2005,26(1):40-41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也是教与学的难点。在初中化学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在高中化学中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角度进一步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从而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即:  相似文献   

5.
大一化学如何处理平衡常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华 《大学化学》1993,8(3):19-21
自从化学热力学的基础知识引进大一化学后,可以从能量角度讨论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比中学化学只讨论复分解反应和某些氧化还原反应(或置换反应)的定性规律,提高了理论的深度和层次,也有利于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并使我国普通化学教材的理论深广度和美英苏(前)相近。但是,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当前,如何处理平衡常数是个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胡久华  王磊  刘宇红 《化学教育》2005,26(9):24-27,44
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概念,形成并发展科学认识,面对化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提高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开展中学化学概念的探究教学?本研究构建了适合学生具有前概念的探究教学模式,并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中学化学概念探究教学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在初中三年级时,就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所了解。可是,从电子观念为出发点的氧化-还原反应,按目前的教材系统来看,要到高中三年级才讲。因而,讲课之后,如果教师不通过经常的教学反复巩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一知半解就很难避免。“氧化-还原反应”一书,是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教材范围编写的,是帮助教师讲解和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参考书。全书共分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以电子观念为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中学课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教学法。当我读过这本书以后,深感由于原著者的意图是在于帮助中学教师解决有关问题,所以这本书就与高等学校教材等其它参考材料有所不同。主要的是:一、有许多习题可以直接采用。本书第一部分有一些习题;第二部分更针对电离学说、电解、金属活动顺序、过氧化物、铝、铁、氢、卤素、氧族、氮、磷、碳等问题提出了各种类型的习题。象“最强的氧化剂是什么?”“最强的还原剂是什么?”“在2FeCl_3 2HI→2FeCl_2 I_2 2HCl 和 Zn 2HI→ZnI_2 H_2这两个反应中,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氢碘酸在这些反应中的作用是否相同?”等,都较富有思考性。二、有些内容可以用作课堂演示、实验或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实验的材料。象“将亚硫酸注入硫化氢水  相似文献   

8.
张佩华 《大学化学》1987,2(1):37-40
本文对如下几个问题作一些讨论:(1)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和其电位差ΔΦ值的大小无关;(2)反应活化能;(3)对氧化还原反应机理作一粗略介绍。一、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和ΔΦ值无关氧化还原反应不像酸碱反应那样可在瞬间完成。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速度很不相同,有的进行的较快,许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得很慢。两个半反应的电位Φ的差值,可预测所给的  相似文献   

9.
苏金昌 《大学化学》1988,3(3):55-57
分析化学教材给出的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等当点电位的公式,由于是从两个半反应式前后系数都相等、且没有氢离子参加的滴定反应推导出来的,故不适用于系数不等的滴定反应及有氢离子参加的滴定反应。分析化学参考书虽然列举了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滴定反应,但由于没给出具体而统一的公式,仍无助于迅速准确地求算等当点电位。  相似文献   

10.
一种统一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登柏 《大学化学》1986,1(4):36-39
关于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近年来讨论较多。这些文献所提出的计算式,大多是将氧化还原滴定分为参加反应的两个电对都是对称性电对和有不对称电对参加反应等情况,加以分别讨论,计算公式的形式和推导过程都较为复杂,缺乏统一性。有的计算式以滴定剂O_T、被滴定剂R_x的克式量电位和终点电位E_(ep)表示;有的以终点电位E_(ep)和等当点电位E_(εq)之差△E表示。正如文献所指出的那样,终点误差固然和终点电位与等当点电位的差别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有关,即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有关。因此,终点误差公式应该同时反映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电化学测量和量子化学计算对Mo-Fe-S三元包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用铂电极测得的该包合物在0.1MKClO4-DMF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显现出两对氧化-还原峰,由此得到的电化学参数与EHMO计算结果都表明,电位较正的一对峰相应于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可逆。电位较负的一对峰相应于Mo(Ⅴ)/Mo(Ⅳ)的氧化还原反应半可逆。  相似文献   

12.
对分析化学教材中一道氧化还原方面的例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必须对组成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电极反应之电子转移数(n1和n2)与相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严格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3.
探讨在高一年级氧化还原反应新课教学中,使用口诀教学对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分析能力的影响,涉及简单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广度和速度、不同复杂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深度.结果显示:口诀教学对实验组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即时效果和保持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均获得显著提高,但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讨论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达到等当点时体系电报电位(即等当点电位)的计算。在这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均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对于反应物与对应的生成物的系数为1:1的氧化还原滴定:  相似文献   

15.
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和误差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的讨论较多。Hulanniki导出的终点误差公式是以滴定剂O_T的克式量电位E_T~(0’)被滴定物质R_x的克式量电位E_T~(0’)和滴定终点电位E_(end)表示的,对于这一氧化还原反应,其表达式为上式只适用于两个半反应都是对称电偶的情况。赵藻藩和王洪英讨论了一个半反应是不对称电偶时的终点误差公式,在此基础上,刘道杰等又讨论了两个半反应都是不对称电偶时的终点误差公式。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很复杂,这也许是给分析化学教学和实际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玻碳电极研究了蒽醌类染料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由活性艳蓝KN-R表现出的伏安特性可推断出负电位区发生的是蒽醌基和氢醌基的互变反应,正电位区发生的是氨基的氧化反应.由分散红3B的伏安图可推断出在负电位区发生的是蒽醌基的还原,在正电位区存在氨基和羟基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分散蓝2BLN的伏安图能推断出负电位区的蒽醌基的还原反应,但正电位区只能观察到一个氧化峰.  相似文献   

17.
1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社新课标教材的第二章第三节,编排在“从实验学化学”与“物质的分类”之后,肩负着落实课程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要求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计划用3课时加以研究,其  相似文献   

18.
细胞色素c突变体F82H的表面增强拉曼和电化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细胞色素c及其突变体F82H的氧化还原性质 .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对组氨酸的取代使得蛋白质结构更为稳定 .相对于原体蛋白质 ,突变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向负电位方向移动 ,这被归因于由氧化还原过程中伴随有配体转换反应影响所致 .  相似文献   

19.
盛开琼 《化学教育》1998,19(10):46-48
碳还原氧化铜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教科书里编排了这一变化的演示实验。在同一节教材里,还初次提出了“吸热现象”、“放热现象”2个概念,这就使掌握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石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分散,然后在水合肼的作用下加热还原制备了在水相条件下稳定分散的石墨烯。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探针显微镜和ζ电位仪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谱学、形貌和ζ电位分析。结果表明,石墨被氧化后形成以C=O、C-OH、-COOH和C-O-C等官能团形式的共价键型石墨层间化合物;还原氧化石墨后形成的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与石墨的相似;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稳定的悬浮液;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薄片厚度为1.0nm左右。考察并讨论了还原过程中水合肼用量,体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石墨烯还原程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水合肼用量和反应时间是影响石墨烯还原程度的主要因素;pH值对石墨烯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