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外镜反射光谱的测试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镜反射(infrared specular reflection,简称SR)光谱与被测样品和衬底的折射指数、吸收指数以及入射角有密切关系,往往由之产生畸变。要从红外镜反射技术测得的光谱处理得到人们熟悉的吸收光谱,需要经过较复杂的计算机数学处理。本文通过几个比较特殊的镜反射例子,以说明镜反射光谱的测试和解析必须注意多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法对青铜生锈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制Cu-Sn-Pb合金表面上进行盐酸腐蚀,用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方法监测粉状锈(Cu_2(OH)_3Cl)的生长过程。结果发现,在酸性环境中Cu_2(OH)_3Cl生长迅速;二价铜锈的生成需通过一价铜锈(CuCl)这一中间产物;粉状锈有传染性,可通过空气由锈蚀样品传至无锈样品,锈体颗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强,结合热力学计算对青铜生锈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场压电红外发射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邻联甲苯胺(OTD)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压电电化学结果表明:电位范围对OTD氧化的影响很大.当电位扫至0.6 V时,氧化过程中中间体的生成和溶解的同时,部分未溶中间体在电极表面沉积.当电位大于0.65 V时,还有OTD的电化学氧化聚合.压电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结果表明中间体是OTD第一氧化产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进一步考察了肝素大阴离子对OTD的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 ,红外显微镜和X Y扫描平台 ,通过设计和研制原位红外显微池和计算机接口及控制软件 ,建立了电化学原位扫描显微红外反射光谱 .研究工作显示 ,这一新的空间分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固 /液界面环境中表面微区振动光谱的信息 ,还可以用于电极表面红外成象 .获得的CO在Pt多晶电极表面吸附性能的化学图象在 10 -2 cm尺度上给出电极表面微区反应性能的不均一性及其分布 .  相似文献   

5.
铁表面硅烷试剂膜的反射吸收红外光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角度反射吸收红外光谱(RA-IR)研究了铁金属表面涂覆乙烯基硅烷,环氧丙氧丙基硅烷成膜后膜的结构及膜和金属表面之间的结合状态,比较和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处理溶液在金属上成膜后膜的特性,并以此来指导工艺预处理过程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技术,通过对比不同光洁度的金属表面红外反射光谱图,建立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表征金属表面光洁度的方法,本文从红外反射光谱图4000cm-1~600cm-1、3400cm-1~2600cm-1波段的斜率及4000cm-1、3000cm-1、2000cm-1波数处的反射率两方面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斜率和某一波数处的反射率均能用来表征金属表面的光洁度,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陈昌国  黄宗卿 《分析化学》1993,21(9):1037-1039
用双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动电位扫描等电化学技术和红外光谱法系统测定了现场红外镜反射式电解池中的薄层厚度,电化学特性和光谱特性。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中的电解池存在定量的薄层电解效应。  相似文献   

8.
应用循环伏安(CV)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S)研究碱性介质中氰(CN-)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当研究电极电位低于0.0 V时,CN-可稳定吸附在nm-Au/GC电极表面,高于0.0 V,则发生氧化脱附.发现nm-Au/GC表面具有异常红外效应(AIREs),即吸附态CN-谱峰呈现出与本体Au电极不同的方向倒反、红外吸收增强(39.2倍)以及半峰宽增加的异常光谱特征.本研究将纳米薄膜材料的这一AIREs从过渡金属拓展到币族金属,进一步证明AIREs是迄今研究的金属及合金纳米材料的普遍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光谱电化学技术——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法的反射式方法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报告了一种适于水溶剂和非水溶剂的反射式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池的设计,并首次在25um直径的超微铂盘工作电极上,对Fe(CN)_6~(4-)/FE(CN)_6~(3-)进行了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林祥钦  章宏强 《分析化学》1993,21(11):1355-1358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光谱电化学技术-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法的反射式方法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报告了一种适于水溶剂和非水溶剂的反射式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池的设计,并首次在25um直径的超微铂盘工作电极上,对Fe(CN)^4-6/FE(CN)^3-6进行了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1 引  言烷基膦酸 O 烷基酯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控化学品附表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中有 3个烷基基团 ,进行组合搭配后可产生多种同分异构体。因此 ,化学武器履约核查时很难对这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并作出明确鉴定。异丙基膦酸二正丙酯和异丙基膦酸乙基丁基酯是一对同分异构体 ,是国际联试中由中国提供的样品 ,性质非常相似 ,普通方法很难分离。本文利用GC Tracer FTIR仪器Tracer接口的ZnSe片可移动的特点 ,优化色谱条件 ,实现了两化合物的完全分离。同时通过联合运用红外光谱鉴定其结构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2 实验…  相似文献   

12.
碳材料是广泛使用的电极材料之一,其表面氧化物的存在与性质对电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人曾对此进行过不少的研究,但对现场振动光谱电化学的研究报道尚少,文献上只见到有关拉曼光谱的实验结果。本文报道利用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玻碳电极表面氧化物所得到的一些结果。实验方法及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以黑色中性笔字迹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0个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样本56份,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黑色字迹样本的显微红外谱图和显微分光谱图进行处理.对显微红外谱图进行聚类分析和相似度比较,以区分不同成分的字迹;利用聚类分析,可将56份样本中的47份按成分不同分为6大类;利用相似度的概念,可对谱图的差异性进行量化;显微分光谱图主要进行色差计算,以区分不同色度的字迹;利用色差计算公式,计算两样品间的色差,共得1 596份色差数据,色差小于1的数据为31份,占全部比对样品的1.9%;将显微红外和显微分光分析结果进一步结合比对,可发现红外谱图聚为一类的样本之间有较大的色差,而色差很小的样本其红外谱图有较大差异,从而可将56份黑色字迹区分,为字迹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自行设计的反射光谱薄层电解池测定了二茂铁在NaClO_1/CH_3CN中的E~O′和n值、铁氰化钾在KCl底液中和亚甲蓝在KNO_3/DMSO中的扩散系数。对亚甲蓝在二甲亚砜介质中的还原过程进行了研究,证明有一电子还原产物存在。  相似文献   

16.
17.
倒浮萍聚合物ES-3LB膜掠角反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掠角反射-吸收光谱技术对ES-3LB膜的取向和相变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表面上制备的ES-3LB膜中烷基链基本垂直于基面.相转变行为的研究表明,ES-3LB膜有3个相变点,分别在65,105和140℃.第一个相变过程表现为LB膜从一种有序状态到另一种有序状态的转变;第二个相变过程表现为LB膜中烷基链的有序-无序转变;第三个相变过程是LB膜的层状结构坍塌转变为各向同性熔融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在玻碳基底上沉积Pt和Pd,在以CO和SCN-为探针分子的电化学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异常红外光学行为,其中包括吸附物种的谱带方向倒反以及谱峰强度显著增强等.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化学原位偏振红外反射光谱法研究了构建于金(111)电极表面的浮动磷脂双层膜.金电极表面先自组装一层巯基葡萄糖单层来增加表面的亲水性,浮动磷脂双层膜通过LB-LS技术构建在巯基葡萄糖单层上.双层膜由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DMPC)、胆固醇和神经节苷脂GM1构成.GM1分子中的糖链可以物理吸附在巯基葡萄糖表面,在双层膜和基底间形成一个富含水的隔层.红外光谱表明浮动双层膜中的DMPC分子比传统的支撑双层膜中的DMPC分子有更强的水合作用,证实了双层膜和基底间水层的存在.该浮动双层膜更接近于实际的生物膜体系,并且在金电极表面有宽的电位区间,非常适于进一步的离子通道蛋白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