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青年是未来和希望,肩负中国高分子科学兴盛的重责.为了让青年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术风采,《高分子学报》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出版了两期优秀青年学者专辑,共有20位青年学者展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坚实的基础以及勇于打破成规,跨越学科边界探索的能力.今年,我们很高兴又有15位优秀青年学者接受邀请,他们以综述或专论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了各自所在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希 《高分子学报》2020,(5):I0001-I0002
自德国化学家Hermann Staudinger提出大分子概念以来,高分子科学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重温高分子科学百年的兴盛,回顾高分子工业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卓越贡献,也在思考高分子科学的未来,如何再创高分子科学又一个百年的辉煌.高分子科学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应该由高分子领域的青年学者来回答,因为青年是科学的未来.为此,我们特邀了11位近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支持的青年学者,在此专辑中介绍他们的近期研究工作,分享他们对高分子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張希 《高分子学报》2021,(6):546-548
<正>自H. Staudinger于1920年提出大分子概念以来,高分子科学经历了整百年的辉煌历程.在新百年的起点,我们都在思考高分子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汲取其他学科的思想,赋予高分子科学新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如何利用高分子的方法解决其他学科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进步;如何积极回应社会发展新需求,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让青年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术风采,《高分子学报》于2020~2023年出版了4期优秀青年学者专辑,共有46位青年学者展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坚实的基础以及勇于打破成规,跨越学科边界探索的能力.今年的这期专辑包括2篇综述、2篇专论和6篇研究论文,10位优秀青年学者结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了各自所在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幅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品质.各类电子元件都和半导体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这些半导体材料均基于硅、锗、砷化镓等无机材料.与无机半导体材料不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由π共轭单元结构构建而成,具有化学结构与器件性能可控的独特优点,在制备低成本、轻柔、大面积的光电器件时,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聚合物太阳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相似文献   

7.
8.
正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组织器官再生和功能替代、生物体免疫调控、生物安全控制等方面。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隶属于医疗器械产业。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随着大健康时代的来临,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及产品转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该领域的科技产出和人才培养正在逐步提升。基于面向国家发展大健康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重大战略需求,为了展示我国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预测,《功能高分子学报》组织出版了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专辑,邀请了国内专注于功能高分子相关生物或医学应用和产品转化的7个研究团队,撰写综述7篇,主要涉及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制备、功能化和表征及其在抗凝血医疗器械、抗氧化体系、药物递送载体、医用膜材料、医用胶黏剂、组织再生支架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学报》2022,53(12):后插1-后插2
  相似文献   

10.
宛新华  张希 《高分子学报》2017,(10):1545-1546
<正>《高分子学报》于2017年先后出版了超分子聚合物专辑、庆祝颜德岳院士80华诞专辑、庆祝《高分子学报》创刊60周年专辑,以及钱人元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专辑,迎来了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新阶段.本期是为纪念甲壳型液晶高分子30周年而出版的专辑.传统的液晶高分子有主链型和侧链型之分.前者的液晶基元在高分子主链  相似文献   

11.
<正>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初期就成立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单独设置的高分子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建系之初,高分子界前辈王葆仁先生和钱人元先生等均亲自参与了高分子系的建设,为科大高分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65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科大高分子系创建了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分子专业人才,成为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高分子学报》创刊于1957年,历经风雨,起伏跌宕,终于迎来了它创刊60周年华诞.创刊伊始,《高分子学报》名为《高分子通讯》,主编为我国已故著名化学家王葆仁先生.创刊初期,以发表专论和译著文章为主,后转为发表研究论文和简报.王葆仁先生在发刊词中明确指出:"这份刊物是全国高分子科学工作者的刊物,也是广大读者的刊物."自那时起,《高分子学报》始终秉持着服务学界和读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高度交叉的学科领域,与疾病诊断和治疗等人类健康生活等方面息息相关,是国家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在众多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基于天然α-氨基酸的聚氨基酸高分子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等优势备受材料学家青睐.  相似文献   

14.
黄飞 《高分子学报》2022,(4):305-306
<正>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光探测技术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目前商业化的光探测器大多是基于无机半导体材料,例如硅、锗以及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然而,这类无机材料的制造流程复杂且成本高昂,相比之下,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具有吸收可调、可溶液加工、机械柔性以及易于集成至读出电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范青华  王东 《化学进展》2010,22(7):1222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如何使化学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确保人身健康和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也是对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严峻挑战。为此,化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与传统的治理污染完全不同的“绿色化学”的概念,即如何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的产生,因此要求任何一个化学活动,包括化学原料的使用、化学和化工过程以及最终的产品,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都应该是友好的。近20年来,绿色化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的研究领域,是“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符合“绿色化学”基本原理和目标的“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尤为引人关注。最近,Chemical Review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相继以“绿色化学”为主题出版了专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绿色化学的日益重视,我国绿色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包括不对称催化反应在内的高选择性及原子经济性有机反应、惰性化学键如C-H的活化及反应、均相催化剂的负载化以及绿色介质中的合成反应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在清洁的有机合成工艺及技术开发方面也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受《化学进展》编委会的委托,我们组编了这期“绿色有机合成化学”专辑。一方面是为了及时总结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尽量全面反映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的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推动我国绿色化学研究向更高和更深层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专辑涵盖了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的多个方面,诸如水、离子液体和超临界流体等非传统反应介质中的有机催化反应;金属配合物、有机小分子和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基于C-H键活化的C-C键偶联反应;有机、无机及其杂化体负载的均相催化剂;环境友好的聚合反应以及绿色介质离子液体的应用等。这些内容体现了绿色化学关于有机合成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催化性试剂优于当量性试剂”、“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化步骤”、“尽量使用无毒的辅助物质”和“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反应底物”等原则。既对当前绿色化学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及重要进展进行了讨论、总结和展望,也基本能够反映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工作特色和主流发展趋势。 参与本专辑撰写的作者都是在有机合成化学一线长期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专家,尽管他们工作十分繁忙,但都尽心尽力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撰写任务。本专辑是所有参与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向所有的作者及期刊编辑部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受编者学识所限,在本专辑的组稿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差错,我们深感歉意,望读者不吝赐教。 范青华 王东 2010年6月于北京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称"青促会")是中国科学院对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综合培养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支持,团结、凝聚中科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学术视野,促进相互交流和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培养、造就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青促会按学科领域共设有数理科  相似文献   

18.
正何炳林先生1918年8月24日出生于广州市番禺区,1937年就读于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毕业后留在西南联大化学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2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6年回到南开大学任教,历任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副主任和主任、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及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曾兼任青岛大学校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  相似文献   

19.
20.
正张俐娜教授,高分子科学家(图1). 1940年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现任美国化学会刊物《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Engineering》的副主编,以及《Cellulose》、《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等刊物编委.张俐娜教授开创了一系列无毒、低成本的绿色溶剂,发现了NaOH/尿素水溶液冷却到低温可溶解难溶性纤维素、甲壳素、壳聚糖甚至聚苯胺的新方法,通过绿色技术构建出一系列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并进一步揭示了它们的构效关系,这些材料在生物医学、能源储存、绿色催化、污水处理和纺织制造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已发表论文600余篇,主编专著16部,获专利100余项.张俐娜教授被美国化学会授予2011年度国际可再生资源领域最高奖——安塞姆·佩恩奖,也是获得该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2016年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stry World报道她为中国‘绿色’化学先驱.她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及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年)等国家级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