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已经成为现代药物设计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方向。其中,多肽作为新兴的纳米药物的构筑基元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自组装性与化学可变性等性质,激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为构建新型纳米递送系统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自组装多肽在疏水作用、氢键、静电作用、π-π堆积等非共价作用力的综合作用下构建胶束、囊泡、球、纤维等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进一步介绍了多肽药物结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高载药量、高生物利用度的优势,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功能性多肽构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重点介绍了近五年来报道的具有自组装性、增强溶解性、长效性、靶向性、刺激响应性、细胞跨膜性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多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相似文献
2.
通过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端以酰胺键连接苯硼酸(PBA)另一端以酯键连接硬脂酸(SA)的聚乙二醇(PEG)的衍生物PBA-PEG-SA,并将之与二硬脂酰胆碱磷酸(DSCP)、胆固醇(CH)共组装制备了一种具有pH响应特性的脂质体(Lip)。研究表明,当m(PBA-PEG-SA)∶m(CH)∶m(DSCP)=1∶3∶10共组装时,所制备的脂质体的粒径为115 nm,在20 d内保持良好的粒径稳定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质量浓度达到800μg/mL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和肝癌细胞(HepG2)的存活率皆可达到90%以上。同时,由于苯硼酸与果糖(Fru)的选择性结合,在负载阿霉素(Dox)后,与DSCP脂质体药物(Lip/Dox)相比,Fru/PBA/Lip/Dox脂质体可以有效增强对HepG2细胞的毒性,降低对正常细胞NIH-3T3的毒性,同时也改善了细胞对载药脂质体的内吞作用。因此,DSCP与PBA-PEG-SA共组装形成的脂质体,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能以及增强脂质体在肿瘤组织的富集能力,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细胞穿膜肽(CPP)的分类、内化机制、与货物的连接和应用四个方面讲述目前人们在对细胞穿膜肽的研究上已经取得的成果。细胞穿膜肽是一种能穿过细胞膜的短肽,可分为阳离子型肽、两亲性肽和疏水性肽。细胞穿膜肽的内化机制主要有内吞作用、直接渗透、依赖于糖蛋白的内化机制和依赖于浓度的内化机制等。近年来,人们合成了多种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PP-货物复合物,在细胞穿膜肽的应用上,取得了很多进展和突破。科学家们主要研究将细胞穿膜肽应用于药物递送和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4.
释药可控的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在特定刺激条件下,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实现在病灶处释放包载的药物分子,具有药物利用率高、毒副作用低等诸多优点,为各种重大疾病,如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在众多的可控释药递送系统中,利用特定光照控制药物释放的光控释药型药物递送系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不同光响应机理的光控释药型药物递送系统被设计开发用于药物的精确可控释放,本文介绍了四种光敏感基团的不同光响应机理,对基于不同光响应机理的光控释药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现有光控释药型药物递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7.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靶向调控微环境为发展肿瘤精准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机遇。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药物的增效减毒提供了契机,已有一系列纳米药物用于肿瘤临床治疗。近年来,分子自组装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智能纳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机遇。多肽作为生物相容性高、序列可设计、易修饰、功能多样化的生物分子,可组装构建结构多样和功能集成的纳米药物系统。本文综述了利用多肽自组装超分子体系实现药物对肿瘤微环境的响应释放和高效递送,并对其通过调控微环境中的血管、成纤维细胞和胞外基质等组分,改变肿瘤赖以生存的"土壤",并与抗肿瘤细胞治疗有机结合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针对肿瘤异质性和复杂性的难题,构建表/界面性质可控的纳米药物系统,发展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与联合治疗的肿瘤综合治疗方案,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多肽纳米药物由于具有易于设计改造、良好的靶向性、生物相容性和较长的血液循环时间等优势,在生物医学与肿瘤诊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利用肿瘤微环境原位构建多肽纳米材料的策略已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多肽纳米材料通过不同的刺激响应(pH、酶和氧化还原等)实现体内自组装,从而对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产生的积极效果.重点阐述了不同的刺激响应型自组装多肽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如对于药物递送系统中的药物富集、渗透和内吞等过程的增强作用,同时简单介绍了其在生物成像上的应用,最后对体内自组装多肽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三嵌段ABC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二异丙胺基乙酯-聚(丙烯酰胺-co-丙烯腈)(mPEG-PDPA-P(AAm-co-AN))。该聚合物具有pH敏感嵌段PDPA和温度敏感嵌段P(AAm-co-AN),临界溶解温度(UCST)较高,且可以通过改变单体比例来调节UCST。在室温、中性环境下,该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刺激响应型胶束,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控释研究。温度升高诱导聚合物胶束向不对称囊泡结构转变,pH降低促使聚合物形成更加松散的胶束。在体外释药探究中,聚合物胶束对亲水药物阿霉素(DOX)和疏水药物槲皮素都具有良好的载药效果,在37℃、pH=7.4的条件下泄漏量低,随着温度升高和pH降低,胶束释放药物的速率和释放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KANETO UEKAMA FUMITOSHI HIRAYAMA HIDETOSHI ARIMA 《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ic chemistry》2006,56(1-2):3-8
The pharmaceutically useful cyclodextrins (CyDs) are classified into hydrophilic, hydrophobic, and ionic derivatives. These CyDs can serve as multi-functional drug carriers,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inclusion complex or the form of CyD/drug conjugate. In addition, the combined use of different CyDs and/or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is capable of alleviating the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drug molecules, improving efficacy and reducing side effects. This contribution outlines the potential use of CyDs i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CyD-based drug formulation, focusing on their ability to enhance the drug absorption across biological barriers,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rate and time profiles of drug release, and the ability to deliver a drug to targeted site. 相似文献
12.
Bethany Almeida Okhil K. Nag Katherine E. Rogers James B. Delehanty 《Molecules (Basel, Switzerland)》2020,25(23)
In nanoparticle (NP)-mediated drug delivery, liposomes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drug carrier, and the only NP system currently approved by the FDA for clinical use, owing to their advantageou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Recent advances in liposome technology have been focused on bioconjug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drug loading, targeting, and overall efficacy. In this review, we highlight recent literature reports (covering the last five years) focused on bioconjug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liposome-mediated drug delivery. These advances encompass the improvement of drug loading/incorporation and the specific targeting of liposomes to the site of interest/drug action. We conclude with a section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bioconjugation strategies in liposome systems currently being evaluated for clinical use and a forward-looking discussion of the field of liposomal drug delivery. 相似文献
13.
肝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对肝脏疾病检测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靶向药物递送系统(TDDS)可将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靶点组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并降低毒副作用,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尝试将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显像检测以及药物/基因治疗,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本文将对近年来开发的新型纳米肝靶向给药系统,尤其是配体-受体介导的主动肝靶向给药系统在药物/基因递送以及显影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个综述,对各靶向给药系统的肝靶向能力进行了总结对比,并对肝靶向给药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瓜环类超分子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环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可以多种有机物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自组装分子胶囊或超分子实体,使其在环境、医药、化学分离、材料的改性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瓜环在药物载体及药物传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瓜环在药物领域的发展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大多数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均存在水溶性差、给药量大、体内半衰期短等问题,它们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后,只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往往缺乏选择性,同时,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甚至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它们在临床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通过选择适宜的载体材料构筑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如胶束、凝胶、纳米粒子等),不仅可以延长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半衰期、降低其毒副作用,而且还可提高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因而受到广大科研人员及制药企业的广泛重视。到目前为止,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的发展历史已有60多年,大致可分为传统型、智能型和靶向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来综述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类脂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类脂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甘油单油酸酯/水体系形成的立方液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重点论述了类脂立方液晶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类脂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特点和药物对相态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类脂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包囊药物释放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高分子作为载体的高分子微包囊和纳米级包囊药物制剂不仅能控制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释放,而且可对生物体的生理指标变化作出反馈,因而可以成为靶向药物释放体系。通过用高分子包囊还可以延长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生理活性,提高药物稳定性,使之成为长效药物,并使一些难以口服的药物能够制成口服制剂。文章在介绍有关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药学、药理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地综述了高分子包囊药物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阐述了高分子包囊的粒径、表面积、孔度、药物性能和药含量,以及高分子包囊材料的性能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对药物传送机理亦进行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