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估食品接触用塑料中添加剂的迁移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中50种添加剂迁移量的方法。以甲醇和0.01%(体积分数)甲酸-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采用目标离子采集(Target MS/MS)模式对目标物的一级离子与二级离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各物质在0.02~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1~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92.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0%~8.4%。在20款实际样品中有12个样品检出塑料添加剂,其中2个样品检出壬基酚,迁移量为0.033~0.071 mg/kg;6个样品检出抗氧化剂1076和抗氧化剂168,迁移量为0.12~3.3 mg/kg;4个样品检出光引发剂369、光引发剂ITX和光引发剂TPO,迁移量为0.054~4.0 mg/kg。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中50种添加剂迁移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选取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和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模拟了食品接触材料在与不同类型食物接触下的迁移行为。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印刷紫外固化油墨中18种光引发剂的迁移量。迁移试验得到的水基食品模拟液,经过滤后直接进样测定;油基食品模拟液需要经乙腈提取后进行测定。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0.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溶液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对18种光引发剂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18种光引发剂的质量浓度均在3.0~37.5μg·L~(-1)内或质量分数均在0.010~0.125mg·kg~(-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在4%乙酸溶液、50%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及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的测定下限(10S/N)分别为0.03~2.97μg·L~(-1),0.02~2.91μg·L~(-1),0.03~2.88μg·L~(-1)和0.06~9.00ng·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6.0%~11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9.4%。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8种二苯甲酮类物质迁移量的方法。样品经过食品模拟物浸泡后,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模拟物直接进样,95%乙醇模拟物用水按照1:4比例稀释后进样,橄榄油和异辛烷模拟物用甲醇-水混合溶液萃取后进样。采用C18柱分离,用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运行。本方法在8种食品模拟物中的定量限为0.01~0.20 mg/kg;在0.04~0.80 mg/kg, 0.2~2.0 mg/kg, 0.6~3.0 mg/kg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良好(R≥0.9958);加标实验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7.8%。该方法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二苯甲酮类物质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22种光引发剂的含量及迁移量的方法。包装材料样品与油基食品采用乙腈提取,水基食品加入乙腈与氯化钠提取。22种光引发剂在质量浓度为0.01-1.0μg/mL的线性范围内,与各自的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光引发剂在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定量限为0.1 mg/kg。选取4种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及4种食品模拟物为基质,加标回收率为70.4%-117.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选择性好,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方法确认要求。  相似文献   

5.
该文建立了苯酚、甲酚类、二甲酚类等9种酚类物质迁移量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荧光检测器测定,激发波长为214 nm,发射波长为315 nm。优化了含油脂食品模拟物中9种酚类物质的提取方式,并考察了线性范围、准确度及精密度等方法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含油脂食品模拟物中9种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为67%甲醇溶液,9种酚类物质在水基及油脂类食品模拟物中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9,回收率为90.7%~99.8%,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6.0%。5种水基食品模拟物中9种酚类物质的定量下限为0.07~0.10 mg/L,橄榄油中9种酚类物质的定量下限为0.15~0.20 mg/kg。方法成功应用于11批食品接触用聚碳酸酯(PC)塑料制品、15批涂层制品中9种酚类物质迁移量的测定。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为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9种酚类物质迁移量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苯系物的迁移风险,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9种苯系物在4%乙酸、10%乙醇和橄榄油中迁移量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T/GC-MS)。采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对迁移实验后的9种苯系物进行分离,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种苯系物的分离效果良好,在0.50~5.0μg/kg或0.50~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15μg/kg,方法定量下限为0.50μg/kg,加标回收率为78.5%~107%,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9.2%。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好的重现性,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9种苯系物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建立了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6种环硅氧烷(D4~D9)向50%乙醇、95%乙醇、异辛烷迁移量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38批次实际样品的检测。取10 mL迁移实验得到的50%乙醇浸泡液,使用2 mL正己烷萃取,经过滤后测定,95%乙醇和异辛烷浸泡液直接经过滤后测定。采用HP-5 MS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4~D9在0.05~1.00 mg/L或0.20~5.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低于0.996 0。各目标物的检出限为0.02~0.07 mg/L,定量下限为0.05~0.20 mg/L,回收率为90.1%~106%,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3%。使用该方法对市面上的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进行迁移实验,发现D4~D9向50%乙醇存在迁移风险;向95%乙醇和异辛烷迁移的检出率为80%,迁移风险最大。D4~D9在95%乙醇和异辛烷第3次的迁移检出率显著大于第1次,而在50%乙醇中第1次迁移和第3次迁移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2-甲基-1,3-丙二醇(MPO)和新戊二醇(NPG)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食品接触材料经迁移试验后,所得浸泡液经苯硼酸溶液衍生化、正己烷萃取后,GC-MS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优化条件下的线性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5;MPO和NPG在4%乙酸、10%乙醇、50%乙醇和异辛烷中的检出限均为0.01 mg/L;线性范围均为0.02~0.10 mg/L;在95%乙醇中,MPO的检出限为0.30 mg/L,线性范围为0.50~1.6 mg/L,NPG的检出限为0.03 mg/L,线性范围为0.05~0.16 mg/L。该方法在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5.0%~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0%~9.5%。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能较好地实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MPO和NPG迁移量的测定,满足我国法规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纸吸管在水、4%乙酸溶液、10%乙醇溶液和50%乙醇溶液四种食品模拟物中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迁移量的方法,并探讨了DEDB向模拟物中迁移的规律。以乙酸乙酯作萃取剂,萃取食品模拟物中的DEDB,萃取液经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内标法定量。在质量浓度为0.2~10.0 mg/L范围内,DEDB与内标物的质量浓度比和与苯甲酸苄酯监测离子丰度比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0,方法检出限为0.05 mg/L,定量限为0.2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2%~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3.1%~8.5%(n=6)。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下,DEDB迁移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水、4%乙酸溶液、10%乙醇溶液、50%乙醇溶液。该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纸吸管中DEDB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实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UPLC-PDA)和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BP(二苯甲酮)、MBP(4-甲基二苯甲酮)、Irgacure 184(1-羟基环己基苯基丙酮)、ITX(2-异丙基硫杂蒽酮)、EDAB(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和EHD...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品加工机械材料橡胶密封垫圈中5种荧光增白剂(FWA184、FWA185、FWA393、FWA367、FWA135)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食品加工机械材料橡胶密封垫圈中5种荧光增白剂在水、4%乙酸水溶液、50%乙醇水溶液和橄榄油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5种荧光增白剂在5~1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 ≥ 0.999 1,方法定量下限为0.001~0.050 mg/kg。在橄榄油基质中,加标水平为0.05、0.1、0.5 mg/kg时,回收率为81.8%~101%,相对标准偏差为1.2%~5.6%(n=10)。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回收率和准确性能够满足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要求。考察了食品模拟物种类、迁移温度、迁移时间对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橡胶密封垫圈中5种荧光增白剂在橄榄油模拟物中迁移量最高;当温度升高时迁移量显著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迁移量呈现由快速迁移至缓慢迁移,随后趋于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Han W  Yu Y  Li N  Wang L 《色谱》2011,29(5):417-421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PIs)二苯甲酮(BP)、4-甲基二苯甲酮(MBP)、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N,N-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EHDAB)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 184)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进行索氏提取,萃取溶液经净化分离和富集以后,以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DB-5MS),采用选择离子扫描(SIM)方式对上述5种PIs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5种PIs在5.0~200.0 μ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在2种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66.7%~89.4%,相对标准偏差<10%。方法的定量限为0.0017~0.0036 mg/dm2。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常规进出口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PIs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苯乙烯类聚合物材料及制品中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苯乙烯、乙苯、丙烯腈等5种单体在1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以及橄榄油等5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分别对色谱柱、载气流量、分流比、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目标物采用TG-WAX MS色谱柱(60 m×0.25 mm,0.25μm)分离,质谱法检测。实现了对苯乙烯类聚合物及材料中5种单体的同时快速分析检测。5种单体的质量分数在0.01~1 mg/k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各单体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检出限为0.001~0.003 m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8.7%(n=6),回收率为80.2%~119%。该方法是对国标方法的完善补充,适用于对食品接触用PS、AS、ABS等苯乙烯类聚合材料中的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乙苯迁移量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中三羟甲基丙烷、四氢-2-呋喃甲醇和1,6-己二醇的方法。按相关标准对样品进行迁移试验后,对不同性质食品模拟液进行分类处理,其中水基、酸性和醇类(10%)模拟液直接过滤,醇类(10%以上)模拟液采用氮吹降低乙醇浓度,橄榄油模拟液采用10%甲醇溶液萃取后,上机测试。采用C18色谱柱,以0.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的方式进行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醇类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9。在3个加标浓度水平下,方法回收率为88.9%~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0%~5.0%。在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三羟甲基丙烷的检出限(LOD,S/N ≥ 3)和定量下限(LOQ,S/N ≥ 10)分别为20 μg/kg和40 μg/kg,四氢-2-呋喃甲醇和1,6-己二醇的LOD和LOQ分别为4 μg/kg和10 μg/kg;在其他食品模拟物中,3种化合物的LOD和LOQ分别为4 μg/L和10 μg/L。该方法简便、可靠、灵敏、稳定,涉及的食品模拟物基本覆盖相关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类型,能满足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中3种醇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5.
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光引发剂向水性模拟液中的迁移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芃岩  黄恩洁  陈艳杰 《色谱》2012,30(12):1235-1240
为了考察食品包装材料中光引发剂向食品中迁移的情况,以水性模拟液作为迁移溶剂,用65 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纤维头进行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光引发剂(PIs)的迁移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2~0.0069 μg/L,线性范围为0.03~1.0 μg/L (r2>0.9909),在3种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0.8%~112.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4.0%。利用建立的方法对20个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发现所有样品中均检出二苯甲酮,其中10个样品中检出4-甲基二苯甲酮,3个样品中检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个样品中检出安息香双甲醚。该方法的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无需使用有机溶剂,为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PIs向水性样品中的迁移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酰胺迁移的合规性和风险性,该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测定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酰胺迁移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Aq(4.6 mm × 100 mm,2.7 μm)为分离柱,以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和甲醇(9∶1)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含量与其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其中水溶性食品模拟物的线性范围为5.0~100.0 μg/L,检出限为1.0 μg/L;油性食品模拟物的线性范围为10.0~200.0 μg/kg,检出限为5.0 μg/kg。空白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0%~113%,相对标准偏差(RSD,n = 6)为0.40%~4.6%。3种类型纸制食品接触材料样品的测试结果显示,纸吸管中丙烯酰胺迁移量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中乙烯亚胺迁移量的测定方法。以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使用电喷雾离子源对目标物进行电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烯亚胺在4%乙酸、10%乙醇、95%乙醇与异辛烷模拟物中的线性范围为0.003~0.05 mg/L,检出限为1μg/L;在橄榄油模拟物中的线性范围为0.003~0.05 mg/kg,检出限为1μg/kg。各食品模拟物中,乙烯亚胺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5.9%。采用该方法对20批次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有2批次检出乙烯亚胺。该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适用于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中乙烯亚胺迁移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快速测定铅笔涂层中18种光引发剂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样品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在30℃温度下,超声提取30 min后,萃取液用1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18种光引发剂在0.2~4.0 mg/L(或0.1~4.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方法检出限(LODs)为0.4~1.0 mg/kg,定量限(LQDs)为1.0~2.0 mg/kg。3个加标水平(2.0或4.0、10.0和40.0 mg/kg)的回收率在75.2%~11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0%~9.3%(n=6)。该方法可用于铅笔涂层中18种光引发剂含量的高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食品接触橡胶密封垫圈中7种抗氧化剂(抗氧化剂ZKF、抗氧化剂259、抗氧化剂1035、抗氧化剂425、抗氧化剂2246、抗氧化剂1520、抗氧化剂565)的同时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微波提取,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 × 2.1 mm,1.7 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乙酸铵水溶液(5 mmol/L)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测定。结果显示,7种抗氧化剂在0.01~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MLOD)为0.005~0.125 mg/kg,方法定量下限(MLOQ)为0.02~0.40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3.1%~120%,相对标准偏差(RSD,n = 6)为0.70%~9.3%。该方法前处理简单,15 min内可同时完成7种抗氧化剂的检测,且检出限较低,可满足食品接触橡胶材料及制品中抗氧化剂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抗氧化剂的迁移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9种抗氧化剂迁移量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对迁移实验后的食品模拟物中9种抗氧化剂进行分离,1 mmol/L氟化铵和甲醇为流动相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扫描。结果表明,9种抗氧化剂的色谱分离效果良好,并在0.3~6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 mg/L。加标回收率为93.9%~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0%~9.3%。该方法快速高效、线性范围好,适用于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9种抗氧化剂迁移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