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乳液聚合;涂料;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合成及粒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对其粒子形态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聚合工艺可制备出固含量42wt%,乳化剂含量4wt%(基于单体量)、窄分布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随反应进行,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随乳化剂中SDS与OP-10的摩尔比减少,粒径增大。  相似文献   

3.
反应性乳化剂对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反应性乳化剂对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积极研发低污染、低能耗、高性能的胶粘剂,以代替传统的毒性大、成本高、稳定性差的溶剂型胶粘剂[1]。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苯-丙微乳液)是重要的胶粘剂之一。与常规乳液胶粘剂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可以自发形成;(2)分子粒  相似文献   

5.
有机硅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臣  张力  李国明 《应用化学》2004,21(2):182-0
有机硅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硅氧烷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流变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力  刘敬芹 《应用化学》2003,20(3):210-0
聚合物乳液;流变性能;反应性乳液;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7.
以芘为荧光探针,探讨了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聚合过程中,芘的第一振动峰(373 nm处)与第三振动峰(384 nm处)荧光强度的比值I1/I3与乳化剂、有机硅单体(D4)和引发剂(KPS)用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聚合过程中探针芘的I1/I3峰值与单体转化率及乳胶粒形态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核壳结构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探针芘的I1/I3峰值随乳化剂用量,D4用量,KPS用量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当乳化剂用量、D4用量、KPS与总单体的质量比依次为2 g、8 g、0.7%时,得到的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聚合反应过程中,当种子乳胶粒转变为核壳乳胶粒时,芘的I1/I3峰值仍呈现出明显的转变,说明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因此,荧光探针可用于研究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聚合反应进程.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微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有机硅微乳液与有机硅乳液相比,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优异的热稳定性、渗透性等。本文主要阐述了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里,详细介绍了增溶理论和界面张力理论;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中,着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等对有机硅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细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制的聚氨酯大单体与含乙烯基有机硅单体、丙烯酸酯进行共聚反应,通过合适的工艺条件,制备了一系列性能稳定的细乳液。研究了聚合方法、有机硅含量对共聚细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细乳液法制得的聚合物结构明确,细乳液粒径均在150 nm左右,分布指数约为0.07,有机硅的引入使乳液胶膜耐水性及耐高温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方法及胶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用一次投料法、单体乳液滴加法和引发剂滴加法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聚合过程、胶粒形态及乳液稳定性的观测结果表明:单体乳液滴加法是合成该类乳液的最佳方法,研究了单体乳液滴加法中有机硅含量与聚合反及胶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硅含量在15%以下时,聚合反应可以顺利进行,胶膜性能不仅依赖于聚合时有机硅单体的总量,而且还依赖于有机硅单体中活性硅氧烷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AM-St两亲嵌段共聚物的自乳化微乳液法合成;丙烯酰胺;苯乙烯;疏水缔合共聚物  相似文献   

12.
微乳中纳米胶囊的复凝聚法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O/W型APG微乳液模板上, 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作为包裹材料, 用复凝聚的方法制备纳米胶囊, 对影响纳米胶囊的合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用粒度仪测定产物的粒径及其分布, 用透射电镜观察产物的形貌. 结果表明, 用复凝聚法在微乳中合成了粒度均匀、粒径30~100 nm的球性纳米胶囊. 考察了微乳液的组成、高分子的浓度和复凝聚的条件对纳米胶囊性质的影响. 纳米胶囊对氯氰菊酯的包裹率较高, 在60%以上. 本方法条件温和, 操作简单, 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胶囊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13.
Highly oriented cubic, hollow cubic and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of cobalt-iron Prussian blue analogues were synthesized in poly oxyethylene tertoctylphenyl ether (TritonX-100)/n-hexanol/cyclohexane microemulsion. The effects of the water-to-surfactant molar ratio (w), the reactant concentration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orphology of cobalt-iron Prussian blue analogues were studied.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ield emission scan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相似文献   

14.
微乳液中球形及棒状SrTiO3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启安  龚敏  陈万平  张超  孙旭峰  王树峰 《化学学报》2007,65(14):1389-1393
以氢氧化锶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 在水溶液/Triton X-100/环己烷/正己醇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直径约为20~80 nm的钛酸锶球形纳米粒子和长约300~1200 nm、直径约为30~150 nm的钛酸锶纳米棒. 用XRD, ICP, TEM, SAED和SEM对样品的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用DLS分析了样品的粒度分布. 结果显示, 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比(ω0)、反应物浓度、陈化时间等因素都能影响钛酸锶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 所得钛酸锶的锶钛物质的量比约为1.0, 粒度分布较窄, 为立方相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15.
反相微乳法合成稀土六铝酸盐催化剂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相微乳法合成稀土六铝酸盐催化剂及其表征;反相微乳法;甲烷;六铝酸盐;过渡金属;稀土  相似文献   

16.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表面活性剂,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物为油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AgCl纳米粒子,然后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了AgCl/GMA-MMA-AMPS共聚物有机-无机杂化膜,并用于苯/环己烷混合物的渗透气化分离.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透射电子显...  相似文献   

17.
La(OH)3 nanorods with diameters of 20-40 nm and lengths of 200-300 nm were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microemulsion method.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final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相似文献   

18.
徐晟  彭卿 《中国化学》2005,23(9):1135-1138
CdS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icroemulsion method in cyclohexane/Triton X-100/pentanol/water at 180℃.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diffraction, energy diffraction X-ray analy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It was found that CdS microspheres with diameter of 1.5-2.5μm were aggregated by nanocrystal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9.
微乳液法合成LiFePO4 / C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微乳液方法合成了纳米LiFePO4 / C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分别用XRD和SEM进行表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600 ℃制备样品为单一物相,平均粒径90 nm,在室温2.0~4.0 V (vs Li) 放电电压范围和15 mA·g-1放电速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59 mAh·g-1。制备样品同样展现良好的循环性能。在15 mA·g-1速率下40次循环后,制备样品放电容量仍保持首次放电容量的98.9%。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得益于样品颗粒的纳米尺寸、均匀分布以及表面碳层包覆提高了活性材料的电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