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若个数的整数部分是 a,小数部分是 b,那么它的相反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学生往往回答为:它的相反数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错了。因为一个数的整数部分就是不超过这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学中 ,我们往往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学习怎样的数学 ,学数学对学生现在、将来会有什么帮助 ?数学难道仅仅是“思维的体操”吗 ?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信息量越来越大的世界 ,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 ,有人认为学习英语可以跟国际接轨 ,学习语文可以写出出色的计划或报告 .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中学学习的短期中可能不能体现出来 ,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必须贯穿现代数学思想 ,数学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这样的教学 ,会激发学生强烈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并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研究的动力 .一、数学符号的使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3.
“极限”二字已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如商家打出的降价条幅……极限价格 ,体育健儿爱说的一句话……挑战极限运动等等 ,“极限”到底是什么呢 ?“极限”这一概念往往含有“不可超越”的涵义 ,也有那种不断努力 ,可总难达到目标的感觉 ,这也是生活中最朴素的极限思想 .那我们数学里又是如何定义这个概念呢 ?我们先看教材的安排 ,在数列极限这一节中 ,课文首先安排观察两个无穷数列的例子和它们在数轴上的变化趋势 ,是感性材料 ,便于引起学生的概念意象 ;接着通过两个表格进一步从量化方面对概念进行深刻的分析 ,说明极限概念遵循从具体到…  相似文献   

4.
传统课程太强调“系统学习” ,这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想 ,不利于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期课改”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学习” ,正是旨在打破这种知识系统的局限甚至是学科的束缚 ,以问题为目标定向进行“发现学习” ,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里的“问题”没有单一的现成规则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观点与角度来解析 .这里的“问题”又是真实的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生命 ,即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具有现实意义 .问题 :用长为l的篱笆围成一个花园 ,怎样才能使围成的花园面积最大 ?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你听懂了吗?     
课堂上老师问学生 ,你们都听懂了吗 ?学生往往回答 ,听懂了 .可是不少同学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 :老师 ,为什么我上课都听懂了 ,但做练习时很多题却不会做呢 ?我想 ,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 ,大多数同学对“听懂”的理解是 :公式记住了 ,老师讲解例题时每一步的道理我都听明白了 .问题就在这儿 !学生只是记住了课上所讲的知识 ,所谓“明白”老师的每一步的讲解 ,只是对老师所讲的每一步的道理被动地接受 ,思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学生实际上并未形成能力 ,以至于解题时离开了老师便感到无从下手 .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东汉哲学家王充提出…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的一般过程 1.一堂课是“分式除法”。(课本:初中代数第二册,第110页6.9) 教师首先从启发式的提问引出新课:“关于分式的运算,我们已经学过了分式的加减法、分式的乘法和分式的乘方,哪个同学晓得,下面还要再学习什么?”学生很快地举手回答:“分式除法。”问:“你们怎么知道?”答:“因为分数乘法后面是学习分数除法的。”教师说:“对的,今天我们学习分式除法。”(教师板书课题)。教师又问:“分式除法的法则和分数除法法则相同,哪个同学能讲出分式除法法则?”学生回答:“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相乘。”教师指出:“答得基本是好的,但不够完整,大家可看书中的分式除法法则是怎样讲的。”随后让两个同学朗读课文,指明不完整之处。  相似文献   

7.
争鸣     
《数学通讯》2005,(2):25-27
初涉及学习函数的必要性这一论题,我感到无从说起,问几位身边的同学:“你们为什么学习函数?”,“考试必考,我们就必学呗,”同学半开玩笑地回答我……也许是由于中学生很难触及这个问题的实质,再也许是由于中学生压根就不认为这本身是一个问题,我作为一个中学生,来论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必要性,也只能以一个学生的笔触尽我所思罢了。  相似文献   

8.
在师范院校的学生中,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学习高等数学,对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有何帮助?当然,从宏观上可以这样回答:提高中学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这无疑是千真万确的,但也免不了给人以空泛的感觉。若能经常联系初等数学中层出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在一次反证法的公开教学中,执教老师依照教材要求,通过对概念的讲解、反证法的操作流程及说明、举例与练习,有序地实施教学,在本节课小结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反证法?回答出人意料.一位学生说是为了做作  相似文献   

10.
<正>1问题提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尤其是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同学,时不时地会发出如下抱怨:“老师在课上所讲的内容我都能听得懂,但是临到让自己独立做题时,就往往是得不出思路、找不出方法,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真让人感到很困惑.”这种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懂而不会”,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课堂上能听得懂老师的讲解,课后却不会灵活地加以运用.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这种“懂而不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数学课堂,我们经常提醒自己:从进入课堂到走出课堂,应该反思这节课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带来的是不是学生所需要的?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师对课堂的责任担当,也应该是“三个理解”[1]的本质所在.事实上,我们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反思,往往更多的从教师视角出发,忽略了“学生视角”,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所谓的“学生视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凡学过三角的人,誰都知道“用線段去表示三角函数”这节教材的重要性。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講的不深不透,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記硬背現象;此如有的学生問:“正切線为什么一定画在單位圓的右边而不能画在它的左边”?有的教师回答“这是一个規定”!这样的回答当然不会使学生滿意的,甚至有的教师認  相似文献   

13.
情商对初中生数学素质提高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 :不少聪明的学生 (尤其是男生 )往往较“粗心” ,学习成绩波动性大 ;而多数智力平平者学习成绩却稳定 ,甚至较好 ;初二学生的数学学习较易产生两极分化 ;民办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公办初中学生 .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 ?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笔者认为 ,上述现象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智商 ,还有一种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就是情商 (EmotionalQuotient,简称EQ) ,即情感智商 ,也称情绪智力 (EmotionalIntelligence) .主要用于解释准确…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高等数学”教材中 ,函数导数的不存在性 ,一般仅在给出函数导数存在的定义之后 ,用一两句话带过。如 :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第四版 ) ,在第 98页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极限 (4)不存在 ,就说函数 y=f (x)在点 x0 处不可导 ,如果不可导的原因是由于Δx→ 0时 ,比式 ΔyΔx→∞ ,为了方便起见 ,往往也说函数 y=f(x)在点 x0 处的导数为无穷大。”学生在学习时 ,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 :到底函数不可导是如何定义的 ?它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 ?不连续必不可导这是大家熟知的 ,本文讨论了连续函数导数的不存在的定义及其分类 ,希望能解答…  相似文献   

15.
知识形成过程教学个案——数列极限的ε-N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丹 《数学通报》2002,(5):15-18
个案包括三部分 :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过程实录 ;对个案的分析与评价 .1 教学目标的确立数列极限的ε-N定义是学生相当难掌握的内容 ,往往需要学生在相当长的学习时间内 (甚至要到学习微积分以后 )反复体会才能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 .因此 ,一开始让学生接触数列极限的ε-N定义时 ,应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列极限概念的合理性 ,并为学生创立一个比较容易独立进行准确、深入思考的语境背景和图形背景 .2 教学过程2 1 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设计思想 在生活中学生也会使用诸如“极限”、“无限接近”等词语 ,对这些词语生活化的使用有时会给准…  相似文献   

16.
函数极限的计算是高等数学基本运算之一.在计算函数极限的问题中往往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已知函数的极限值,试确定函数表达式中待定常数的值.我们不妨称此类问题为函数极限的局部逆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说话,办事总离不开所处的大环境.有时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就话论话”,必需明确一下“大环境”是什么.例如“用5角钱可以得到一个乒乓球吗?”这在百货大楼当然是“可以”,然而在大沙漠中答案则是“不可以”.如果我们不去问“大环境”是什么,而“就话论话”的给一个回答,情况该是怎样呢?我们可以设想那该是:如果你头脑中出现百货大楼,回答是一个样;如果她想到大沙漠,那回答将是另一个样.生活上如此,在数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有人突然问你“x2 1=0有解吗?”这时你一定反问“你问的是在复数范围内,还是在实数范围内呀?”或者你冷静地说“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新教材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当我们深入课堂听了一些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数学课时,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就目前课堂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供对策,希望能对改进课堂教学有所帮助.一、探究缺乏“源动力”案例1:师:(提出问题并板书)解不等式x 3>x-1.(以下是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评析与对策:学生为何要探究这个问题?探究的原动力是什么?按照这位老师的想法,随便写一个不…  相似文献   

19.
<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类型的题:给出一串数字的前几项,要求我们仔细观察这串数字的排列规律,猜出的下一项是多少.比如下面的一个题:问题1观察如下的一串数字1,2,3,4...,你知道在这串数字中,第5个数字是多少吗?你可能会觉得这题太简单了.很大概率你会不假思索的说出第5个数肯定是5啊!这串数字不就是按第几个数就是几排列的嘛!这样的回答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这个答案是唯一的吗?还有没有其他答案了呢?  相似文献   

20.
对数学学习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 ,中心问题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 .为此 ,就要研究学习的实质、数学学习的实质 ,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考虑“某个课题如何讲”的精讲多练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一书中也明确指出 :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习 .我们通常说的“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 ,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已去学数学” ,也是这个意思 .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 ?如何达到“引导学习”“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这一目的 ,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