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先进的EXAFS及ESR等方法研究了羧酸型含氟的铜(Ⅱ)离聚体离子微区的内部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铜离聚体的离子微区主要由羧酸根桥键的双核配位结构单元及平面四方形的配位结构单元等聚集而成。在双核配位结构单元中第一层为Cu~(2+)—O配位,配位数为4,配位键键长为1.96A,第二配位层为Gu~(2+)—Cu~(2+)配位,Cu~(2+)—Gu~(2+)间距为2.64A。平面四方形的配位结构单元Cu~(2+)—O的配位数为4,配位键键长为1.96A。共聚物中羧基含量对离聚体的基本配位结构单元和离子微区的精细结构影响较小,但对微区大小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含氟离聚体的多相结构及大分子链运动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3C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表征了以丙烯酸-1,1,5-三氢全氟戊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离聚体体系的多相结构和大分子链段运动特性,结果表明:离子微区和聚合物基体之间存在界面层,聚合物主链的运动活性与离聚体的共聚物组成、金属离子特性、离子化程度、离子微区的稳定性和离子微区内的精细结构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13)C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_2表征了以丙烯酸-1,1,5-三氢全氟戊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离聚体体系的多相结构和大分子链段运动特性,结果表明:离子微区和聚合物基体之间存在界面层,聚合物主链的运动活性与离聚体的共聚物组成、金属离子特性、离子化程度、离子微区的稳定性和离子微区内的精细结构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径向分布函数法对含氟的锌离聚体微现结构进行分析。从所测得的干涉函数、双体相关函数及径向分布函数等结构参量可知,锌离聚体的离子微区是由四配位锌氧四面体结构单元构成,配位数为4,Zn~(2+)-O键长2.24A,离子微区尺寸约为10.47A,其可能结构模式如图6所示。  相似文献   

5.
稀土系离聚体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具有较一般离聚体大得多的吸水性能。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离聚体中不同稀土金属离子、不同可离子化基团含量、不同中和度、不同反离子以及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对离聚体吸水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离聚体的性能表征及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应用参数。  相似文献   

6.
<正> 含10%摩尔以下的离子且主链为柔性的离聚体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在动态力学性质方面呈现特殊的行为,表现在贮能模量(1gE′)与温度的关系中有橡胶态平台出现。最早Otocka等指出,(丁二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无橡胶态平台,经金属离子中和后产生橡胶态平台,且E′增加。Agarwal,Makowski等则报道磺化乙丙胶离聚体的橡胶态平台随离子含量提高而加宽,随硬脂酸锌的加入而缩短。Fitzgerald及Weisst结合X-射线小角散射研究了甘油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的动态力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离聚体溶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聚体(ionomer)是指含离子基团低于15mol%的聚合物,这些离子基团能聚集成多重离子对[1]或离子簇[2-6],使大分子链发生物理文联形成聚集体,导致性质起很大变化。例如常温下因物理交联而具有良好弹性,而高温时物理交联被破坏而具有流动性,所以离聚体能制成热塑性弹性体。由于物理交联存在,离聚体不能轻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由于离子含量低,又不易溶于水或其它强极性溶剂中.因此,尽管离聚体固体的研究和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有关溶液研究的报导到70年代末才见发表[7-9],近10年取得较大进展,其独特的粘度关系使人们考虑利用…  相似文献   

8.
离聚体的聚集态结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离子对的聚集作用,离聚体形成了独特的微相结构。本文对有关离聚体的聚集态结构的理论和定性模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FTIR和ESR法研究离聚体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磺化乙丙三元共聚物(SEPDM)离聚体在二甲苯/5%正己醇混合溶剂中具有特异的粘浓关系和粘温关系,估计是由于金属离子被己醇溶剂化而影响离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尚未有更多的实验数据加以验证.本文用FTIR和ESR方法对SEPDM离聚体溶液作进一步考察,发现金属离子与己醇确实存在溶剂化效应,溶剂化程度与离子的大小、浓度和温度有关,它直接影响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状态(单离子或离子聚集体),这些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了解离聚体溶液性质提供了理论根据.用波谱方法研究离聚体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尚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离聚体溶液粘度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聚体(ionomer)是指合少量离子基团(低于15%mo)的聚合物.在低极性溶剂中,离子基团发生聚集,因而离聚体溶液的粘性行为明显不同于普通高分子溶液.很多实验表明[1],用于描述普通高分子溶液粘性行为的哈金斯公式并不适用于描述离聚体溶液的粘性行为.因此,到目前为止,对离聚体溶液的离子聚集行为及粘性行为的考察或者是定性的,或者是通过图表曲线直接描述的.本文提出适用于高聚体溶液的半经验关系式,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以求更深入和更系统地研究离聚体溶液的粘性行为.1实验部分采用两种分子量的丁基胶(牌号286,加拿大产品…  相似文献   

11.
红外光谱法研究离聚体中离子聚集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外光谱法研究离聚体中离子聚集状态冯克,高洪涛,李卓美,阎荣江(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510275)(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关键词离聚体,红外光谱,离子聚集离聚体是指含有15mol%以下离子基团的聚合物,依离子含量高低,离子聚集状态分为...  相似文献   

12.
离聚体的结构表征:Ⅱ.含氟离聚体的FT—IR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报导了以甲基丙烯酸氟醇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羧酸型钙、钠离聚体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的FT-IR图谱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在离聚体聚集态中钙、钠离子的局部配位形式及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酰磺酸为磺化剂制备磺化度为3~15mol%的磺化聚苯乙烯(SPS)并中和成盐.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速率下,加水将SPS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用乳化过程中体系电导率和粘度的变化表征了乳化相反转过程.研究了溶剂的极性和离子含量对聚苯乙烯离聚体溶液可乳化性和乳化过程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孟晴晴  王彬  潘莉  李悦生  马哲 《高分子学报》2017,(11):1762-1772
合成了一系列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且高等规度,含有不同―NR_3~+X~-离子基团含量的聚丙烯离聚体(iPP-NR_3~+X~-).以PP/IUD共聚物作为反应中间体,与三乙胺或N-甲基咪唑氨化得到聚丙烯离聚体.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不同反离子的N-甲基咪唑聚丙烯离聚体,包括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根离子(Tf_2N~-)、四氟硼酸根离子(BF_4~-)和六氟磷酸根离子(PF_6~-).热重分析结果发现N-甲基咪唑聚丙烯离聚体的热稳定性明显优于三乙胺聚丙烯离聚体,表明不含β-H的N-甲基咪唑聚丙烯离聚体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同时,聚丙烯离聚体的表面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聚丙烯离聚体的断裂伸长率也得到显著提高,最高达到900%.比较不同反离子聚丙烯离聚体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发现I~-聚丙烯离聚体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将聚苯乙烯改性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溶解在甲苯/甲醇混合溶剂中,缓慢加水将聚苯乙烯乳化成稳定的水包油的水基微乳液。本文通过研究在乳化过程中体系粘度和导电性的变化,研究了聚苯乙烯离聚体溶液乳化过程的相反转机理和离子含量对乳化过程和相反转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合成了磺化的3,4-聚异戊二烯及其离子聚合体,IR和NMR谱图证明对3,4-聚异戊二烯的磺化反应是成功的,并且磺酸基团主要与3,4-链节的侧基双键发生反应。WAXD对磺化3,4-聚异戊二烯及其离聚体的研究表明,磺化度的增加使离聚体的结晶能力降低,SAXS结果表明,在离子含量为3.29mol%的离聚体中,未观察到离子簇聚集,只观察到多重离子对的散射。  相似文献   

17.
温亦兴 《广州化学》2013,38(2):48-56
采用磺化方法制备磺化聚碳酸酯型离聚体。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紫外光老化分析测试,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磺化聚碳酸酯型离聚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纯PC有所下降;离聚体的热稳定性温度高低顺序为SPC-Cu>SPC>SPC-Mg>SPC-Ca;耐老化性能为SPC>SPC-Cu>SPC-Mg>SPC-Ca;未提纯的离子型SPC比提纯的SPC耐老化性能好。  相似文献   

18.
聚苯醚离聚体水基微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酰磺酸为磺为磺化剂制备了磺化度为3~17mol%的磺化聚苯醚(SPPO),并中和成盐,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下,加水将SPPO离聚体溶液乳化成水包同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用光散射法及航向电镜法(TEM)测定了SPPO离聚体水基微乳液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研究了磺化度、溶剂的极性、因含量等因素对微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含不同金属离子的EPDM磺酸盐离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合成了含不同金属离子Na~+、Mg~(2+)、Zn~(2+)和Al~(3+)的四种乙丙三元共聚物(EPDM)磺酸盐离聚物, 红外光谱和氧瓶燃烧法测定了磺酸基的存在和含量。动态力学结果表明, 离聚物中碳酸盐基团可能以多重离子对形式聚集; 热重法指出, EPDM磺酸盐的热稳定性为钠盐>锌盐>镁盐>铝盐。考察了它们在二甲苯-正己醇混合溶剂中, 比浓粘度随浓度、温度变化的规律, 初步分析了各种金属盐的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热学、力学和散射方法研完了聚苯醚羧酸盐的链结构、羧化聚苯醚(C-PPO)在二氧六环溶液中用0.5 NaOH或CsOH的醇水溶液中和成钠型或铯型的C-PPO离聚体,用DSC测定一系列羧酸盐含量的C-PPO离聚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得到形成离子微区的临界阳离子浓度约为5mol%;动态力学谱中在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域出现的α松弛峰亦证明了微相结构的存在;SAXS结果表明其离子微区的尺寸约为30(?),其尺寸大小和离聚体中阳离子浓度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