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聚体的结构表征:V.含氟离聚体中离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用径向分布函数法对含氟的锌离聚体微现结构进行分析。从所测得的干涉函数、双体相关函数及径向分布函数等结构参量可知,锌离聚体的离子微区是由四配位锌氧四面体结构单元构成,配位数为4,Zn~(2+)-O键长2.24A,离子微区尺寸约为10.47A,其可能结构模式如图6所示。  相似文献   

3.
离聚体的结构表征:Ⅱ.含氟离聚体的FT—IR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报导了以甲基丙烯酸氟醇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羧酸型钙、钠离聚体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的FT-IR图谱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在离聚体聚集态中钙、钠离子的局部配位形式及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用先进的EXAFS及ESR等方法研究了羧酸型含氟的铜(Ⅱ)离聚体离子微区的内部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铜离聚体的离子微区主要由羧酸根桥键的双核配位结构单元及平面四方形的配位结构单元等聚集而成。在双核配位结构单元中第一层为Cu~(2+)—O配位,配位数为4,配位键键长为1.96A,第二配位层为Gu~(2+)—Cu~(2+)配位,Cu~(2+)—Gu~(2+)间距为2.64A。平面四方形的配位结构单元Cu~(2+)—O的配位数为4,配位键键长为1.96A。共聚物中羧基含量对离聚体的基本配位结构单元和离子微区的精细结构影响较小,但对微区大小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离聚体的聚集态结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离子对的聚集作用,离聚体形成了独特的微相结构。本文对有关离聚体的聚集态结构的理论和定性模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红外光谱法研究离聚体中离子聚集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外光谱法研究离聚体中离子聚集状态冯克,高洪涛,李卓美,阎荣江(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510275)(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关键词离聚体,红外光谱,离子聚集离聚体是指含有15mol%以下离子基团的聚合物,依离子含量高低,离子聚集状态分为...  相似文献   

7.
离聚体的结构表征:Ⅳ.径向分面函数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聚苯醚离聚体水基微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酰磺酸为磺为磺化剂制备了磺化度为3~17mol%的磺化聚苯醚(SPPO),并中和成盐,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下,加水将SPPO离聚体溶液乳化成水包同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用光散射法及航向电镜法(TEM)测定了SPPO离聚体水基微乳液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研究了磺化度、溶剂的极性、因含量等因素对微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含氟离聚体的多相结构及大分子链运动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3C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表征了以丙烯酸-1,1,5-三氢全氟戊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离聚体体系的多相结构和大分子链段运动特性,结果表明:离子微区和聚合物基体之间存在界面层,聚合物主链的运动活性与离聚体的共聚物组成、金属离子特性、离子化程度、离子微区的稳定性和离子微区内的精细结构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乙丙三元共聚物磺酸锰离聚体溶液中离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乙丙三元共聚物(EPDM)磺酸盐离聚体在二甲苯/正己醇中具有特异的粘度-浓度及粘度-温度关系,前文用波谱方法考察了离聚体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本文以含Mn~(2+)(核自旋数5/2)的EPDM磺酸盐(SEPDM-Mn)为对象,且与Mg盐(SEPDM-Mg)离聚体比较,讨论了比浓粘度与溶液浓度及温度的关系,用FTIR和ESR方法对离聚体溶液作进一步考察,发现  相似文献   

11.
陈咏萱  周东山  胡文兵 《高分子学报》2021,(4):423-444,I0004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是表征材料热性能和热反应的一种高效研究工具,具有操作简便、应用广泛、测量值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近年来DSC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高分子材料表征的测试范围,促进了对高分子物理转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温度调制示差扫描量热法(TMDSC)是DSC在20世纪90年代的标志性进展,它在传统DSC的线性升温速率的基础之上引入了调制速率,从而可将总热流信号分解为可逆信号和不可逆信号两部分,并能测量准等温过程的可逆热容.闪速示差扫描量热法(FSC)是DSC技术近年来的创新性发展,它采用体积微小的氮化硅薄膜芯片传感器替代传统DSC的坩埚作为试样容器和控温系统,实现了超快速的升降温扫描速率以及微米尺度上的样品测试,使得对于高分子在扫描过程中的结构重组机制的分析以及对实际的生产加工条件的直接模拟成为可能.本文从热分析基础出发,依次对传统DSC、TMDSC和FSC进行了介绍,内容覆盖其发展历史、方法原理、操作技巧及其在高分子表征中的应用举例,最后对DSC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希望通过综述DSC原理、实验技巧和应用进展,帮助读者加深对DSC这一常用表征技术的理解,进一步拓展DSC表征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13)C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_2表征了以丙烯酸-1,1,5-三氢全氟戊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离聚体体系的多相结构和大分子链段运动特性,结果表明:离子微区和聚合物基体之间存在界面层,聚合物主链的运动活性与离聚体的共聚物组成、金属离子特性、离子化程度、离子微区的稳定性和离子微区内的精细结构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嵌段共聚物离聚体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固体及溶液性质 ,在热塑性弹性体、极性材料与非极性材料共混相溶剂和粘度调节剂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文献报道较多的是聚苯乙烯 乙烯 丙烯[1] 、聚苯乙烯 乙烯 丁烯 苯乙烯[2 ] 、聚苯乙烯 异丁烯 苯乙烯[3 ] 等共聚物中 ,聚苯乙烯链段部分磺化后所得离聚体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众所周知 ,含氟聚合物具有低表面能和高表面活性等特性 ,因而将含氟基团引入到嵌段共聚物离聚体中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特殊功能材料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自 1 995年问世以来 ,已成功…  相似文献   

14.
用DSC方法研究了羧化聚苯醚(CPPO)/磺化聚苯乙烯(SPS)、以及它们对应的碱金属离子(Li+、Na+、Cs+)中和的离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这一体系具有较宽的相容范围,金属离子的引入使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变化,Li+和Cs+能促进相容性,而Na+则使相溶性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的以离聚体为基的两亲型高聚物水基微乳液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这类方法的特点,总结了影响相反转因素、影响微乳液性质的因素等。对水基微乳液的性能和应用前景等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聚(苯乙烯-4-乙烯吡啶)共混体系,磺化聚苯醚离聚体/聚(苯乙烯-4-乙烯吡啶)共混体系的磺化聚苯醚离聚体/胺化聚苯醚共混体系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中的粘度行为,结果表明,和它们分别对应的不含离子基的共混物相比,这三个共混体系都表现出较高的比较粘度,这是由于体系中的酸基及其盐和含氮碱基的引入,在共混组分间产生了强烈的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分子间的缔合,使比浓粘度提高,并讨论  相似文献   

17.
稀土系离聚体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具有较一般离聚体大得多的吸水性能。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离聚体中不同稀土金属离子、不同可离子化基团含量、不同中和度、不同反离子以及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对离聚体吸水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离聚体的性能表征及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应用参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溶液行为和固体热行为对聚(2,6-二甲基1,4-苯醚)(PPO)离聚体(磺化聚苯醚或接化聚苯醚)/聚(苯乙烯-4-乙烯吡啶)(PS-VP)共混物进行了研究。DSC研究表明磺化度为7.7%mol的SPPO/PS-VP和羧化度为15%molCPPO炉S-VP在整个组成范围都是相容的。溶液行为研究表明,与对应的PPO/PS-VP共混物相比,这两个系列的共混物都表现出较高的比浓粘度。这是由于聚苯醚离聚体上的酸基发生质子转移,两组分间强烈的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导致分子间的络合,从而使比浓粘度的提高,也正是这种离子-离子相互作用使得这两对共混物完全相容。  相似文献   

19.
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制备了一种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用FTIR和GPC方法对其结构作了表征.在干凝胶中逐步加水使其溶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测量溶胀水凝胶中不同状态水的含量变化来研究凝胶的溶胀特性.结果表明,当水进入干凝胶网络后首先与网络链上的亲水基团通过氢键的结合形成非冻结水,非冻结水与干凝胶的比值为0.20.非冻结水饱和之后,额外再加入的水渗入网络空间,同步形成冻结水与自由水两种状态直至达到平衡溶胀为止.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合成了磺化的3,4-聚异戊二烯及其离子聚合体,IR和NMR谱图证明对3,4-聚异戊二烯的磺化反应是成功的,并且磺酸基团主要与3,4-链节的侧基双键发生反应。WAXD对磺化3,4-聚异戊二烯及其离聚体的研究表明,磺化度的增加使离聚体的结晶能力降低,SAXS结果表明,在离子含量为3.29mol%的离聚体中,未观察到离子簇聚集,只观察到多重离子对的散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