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有限厚度冻冰相变过程的传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确定相界面的瞬态位置是求解冻冰相变问题的重要部分。目前对于有限区域相变问题还没有可靠的精确解[1]。冻冰过程最简单分析方法是忽略固液两相的显热变化,建立相界面移动的准稳态传热关系式,近似预测固一液相变位置[2-4]。本文将考虑液、固相中显热的变化,对有限厚平板冻冰过程,采用精确解与积分解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冰层冻结过程中的固一液相界面、边界热流密度和贮入固、液相内的冷量随冻冰时间的变化规律。2物理一数学模型分析该研究的问题是一块贮冷板的两侧面直接与一个低温蒸发器直接接触,使贮冷板内冻冰贮冷。通常蒸发器… 相似文献
5.
相变材料微胶囊流体相变过程对储热蓄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石蜡混合物(以C_(19)H_(40)为主体,相变温度:25~38℃,比热容极大值出现在31.5℃左右)作芯材,树脂材料作囊壁,与水混合制备成微纳米胶囊流体,将其填充在矩形密闭容器内,在下表面加热,其余各表面绝热条件下,对相变材料相变化过程的储热蓄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变材料相变化过程提前了自然对流的启动时间,加强了换热强度;在蓄热温度超过35℃之前,相变化的促进作用随温度增加而逐渐增强,超过35℃以后,相变化的促进作用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化相变悬浮液层流传热强化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微胶囊相变悬浮液管内层流恒热流对流换热的数学建模和模拟计算,获得在恒热流加热边界条件下,不同参数匹配时相变糊状区的确切范围以及固液相变两条相界面的数值结果。利用该模型对影响悬浮型固液两相流传热特性的诸多参数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定量分析,这些参数包括固相体积浓度、斯蒂芬(Ste)数、粒径比、无量纲相变温度区间宽度以及无量纲过冷度等。分析和模拟计算的结果显示微胶囊浓度和斯蒂芬数对管内层流传热具有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微通道热沉的水力性能和热力性能,采用等效比热容法对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在固体肋和多孔肋微通道热沉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肋可以使微通道热沉的压降显著降低,对热阻的影响随微通道内冷却剂流动距离变化。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相变吸收潜热可以减小微通道热沉的热阻,但是粘度增大使得压降增大。多孔肋和相变微胶囊悬浮液都能提高微通道热沉的综合性能,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在多孔肋微通道热沉中比水在固体肋微通道热沉中的综合性能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引言随着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太空高新性能材料探索,具有自由表面的固液相变问题倍受关注[1]。由于从上方加热熔化问题,熔池内不易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常忽略了对流,传导作为唯一传热机理。但自由表面由于有温度梯度,势必存在Marangoni流的作用[2],其结果可能将与传导模型有很大差别。本文将针对这类过程,考察浮升力、表面张力对固液界面的形状、位置及熔池流场的影响。计算中将固相、液相分开,分别采用相应的数学物理方程解决,边界通过移动边界能量守衡方程进行处理,揭示表面张力在熔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2数学描述与计算方…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